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透视

时间:2022-04-13 19:04: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透视

                  中国教育报   2003-08-10  本报记者 鲍东明

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透视

 

   今天在校的中学生,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还是对加强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中学生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作为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广泛影响的当代中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哪些特点、总体趋势如何?准确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发展特点和总体趋势,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加强学校学生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最近对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裴娣娜教授课题组从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三方面构建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调查的指标体系。经济价值观包括金钱观、分配观、时间观等;政治价值观包括对信仰、制度、民主、平等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等的态度、意识和观念;文化价值观包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本位与能力本位、个人与集体、义与利、竞争与合作、统一与个性、封闭保守与开放创新等关系的态度和观念。 

  调查样本取自北京市城、郊区不同类型学校和家庭背景多样化的3728名中学生。课题组共回收有效问卷2965份。运用Spss10.0版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统计处理时,除了运用频数和百分比等描述统计外,还分别运用Chi-square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推断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中学生的价值观在各因素上的差异状况。 

  【调查结果】 

  1.金钱虽重要,但在中学生心中并没有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谊 

  在市场经济下,金钱的价值在人们的心目越来越大,中学生对此也有肯定的认识。有84.9%的中学生完全或比较同意“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81.4%的中学生完全或比较同意“金钱是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应有回报”;但同时,他们并没有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指标,约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的观点。课题组专门设计一道这样的问题:您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以下什么东西最重要?(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金钱、社会地位、名誉、友谊、爱情、知识、健康、权力、家庭、事业、其他。中学生排第一位比例最高的是健康,有34.4%,排二、三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友谊,其比例分别是20.3%和18.2%。金钱在3个排位中其位置都处在中后。 

  2.中学生同意收入高低取决于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对收入差距拉大有忧 

  您认为个人在工作单位上的收入多少应该根据什么确定?(选择2项并排序)。结果,中学生在劳动时间、工作年限、能力大小、职位高低、所做的贡献和创造的价值、投资多少和其他等七项因素中,排第一位与第二位比例比较高的都是能力大小和所做的贡献和创造的价值,选择的人数三成到四成。在与收入相关的“如果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收入差距在拉大,您同意下列哪种看法?”这一问题时,虽然有47.9%的中学生认为这是发展经济、提高效率的必然现象,但同时,也有三成多的中学生持有“这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看法。对收入差距拉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表现出一定的忧虑。 

  3.在观念上普遍认为需要爱国精神,但实际行为与观念有些差距 

  在对“您认为现在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吗?”问题的回答中,九成多的中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在对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回答中,虽然有51.7%的学生表示有机会愿意加入一个发达国家的国籍,但仍然会视自己为中国人;27.3%的学生明确回答,绝不加入,不管怎样还是祖国好。足见,中学生爱国观念是很强的。但调查中,也反映出中学生在爱国行为与观念上存在一些差距。当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有40.1%的学生认为,在万不得以、被征召的情况下,才去参军;还有13.6%的中学生“尽量避免参军”。 

  在爱国观念上,三种层次学校的学生、男女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较差学校的学生爱国观念弱一些,男学生的爱国观念比女学生弱。在实际情景中的爱国行为上,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显著差异,而且,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在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更愿意“主动报名参军”。 

  4.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和意识在中学生身上有明显的表现 

  民主观念。在选举班干部时,赞成“教师指定”的仅占6.4%,即使是“教师提名加投票”的方式,也仅有6.6%的学生,而赞成“全班同学推举加投票”和“学生自荐、竞选演讲加投票”的分别占33.3%、36.2%。如果一个集体中几个人解决某问题的方案不一致,90.8%的人认为应该“讨论出大家都接受的合理方案”和“少数服从多数”。 

  平等观念。多数学生赞成“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班干部”,这意味着学生渴望教师给每位同学提供锻炼和发展机会。这被另一调查题目所印证,94.8%的学生认为“社会应该给人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可见,学生渴望平等和公平。 

  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学校类型之间有相关性,越是一般的学校的学生,越渴望平等和公平。 

  自由观念。96.4%的学生认为自由观念非常或比较重要。在选举班干部的方式一题中,尽管“全班同学推举加投票”和“学生自荐、竞选演讲加投票”都是体现民主的方式,为什么赞成前者的比率低于后者呢?原因在于,前者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也许有的学生具有担任干部的能力,但却不喜欢或不愿意担任班干部。在中学生看来,在具有能力的情况下,是否愿意担任干部,他们自己具有选择的自由。 

  学生的自由观念与性别有相关性,女学生比男学生更渴望自由。 

  5.中学生很看重生命权、隐私权、自由权,但对选举权表现一般 

  生命权。95.9%的学生完全或基本赞成“财产重要,但人的生命更重要”的观点。 

  学生对生命权的看重与父母亲的学历、性别都有相关性,父母亲学历越高的学生越看重生命权利,女学生比男学生更为重视生命的价值。 

  隐私权。71.4%的学生认为父母或老师翻看自己的信件或日记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可见,他们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也提醒老师和家长注意,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得随意翻看他们的信件或日记,否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女学生比男学生更看重隐私权。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看重隐私权。 

  自由权。96.4%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和生活。 

  随着年级的增高,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在学历方面,除了父母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愿望较弱以外,其他学生的自主愿望都较强,且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选举权。虽然59.6%的学生愿意参加民主选举班干部的投票;但也有32.3%的学生对班干部选举持“无所谓”的态度。 

  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愿意参加民主选举班干部投票的学生比率来看,较好的学校低于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学校又低于较差的学校;而不愿意参加投票的比率则相反,较好的学校高于一般学校,一般学校高于较差的学校。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学校越好,学生的学习竞争压力越大,因而,就难以关心诸如选举班干部之类的社会活动。 

  是否愿意参加民主选举班干部的投票与自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极高的相关性,学生干部更愿意参加投票。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越来越不关心选举班干部之类的事情。 

  6.中学生喜欢外国电影的比例远高于国产电影,原因主要是拍摄技术好和故事情节吸引人 

  对于国产电影和外国大片,您更喜欢哪一类?表示喜欢国产电影的仅有17.8%,而表示喜欢外国大片的却有67.4%。在给出的“这是当今的时尚”、“拍摄技术高,视觉效果好”、“内容新颖,故事情节吸引人”、“喜欢外国大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影片内容是我所向往的生活”等五项可选原因中,主要是“拍摄技术高,视觉效果好(47.5%)”和“内容新颖,故事情节吸引人(41.4%)”。而只有13.1%的学生“喜欢外国大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可见,他们既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也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在初中的三个年级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喜欢外国大片的学生增多。 

  在喜欢外国大片的原因上,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女学生喜欢外国大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的比率高于男生;也与父母亲学历有相关性,父母亲学历越高,越喜欢外国大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也更看重影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而对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拍摄技术的重视程度则逐渐减弱。 

  7.半数中学生表示不愿从政,对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表现很无奈 

  如果将来有可能,您是否愿意从政?46.8%的中学生表示愿意,53.3%的中学生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比例高于愿意的比例。差异分析显示,学生干部的从政欲望更强。 

  对社会上讲人情、拉关系的现象,49.5%的学生认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0%的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只有10.4%的学生认为是“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很显然,中学生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并表现出适应、顺从不良社会环境的倾向。在高中生中,随着年级的增高,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的比例增加,而认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的比例减少。 

  与此同时,他们又很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价值。95.8%的学生完全或比较同意“如今,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这说明中学生已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等现代社会意识的影响,注重知识的学习、实力的增强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8.当代中学生更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但实际行为与观念略有差距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认为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的占29.9%;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的占59.6%;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的占7.6%;集体利益无条件服从个人利益占2.9%。数据表明,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 

  但实际行为与观念略有差距,从对“班里要办一块板报,假如您恰巧具有绘画特长,这时您会--”一题的选择中可以有所反映。18.3%的学生会由于自己的事情比较多而不参加,有33%的学生即使乐意参加也是为了显示和锻炼个人的绘画才能。 

  在集体观念和实际的集体责任感上,初高中各年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且,在实际的集体责任感上,还存在性别的差异,女生比男生集体责任感略弱一些。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71.9%的学生比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理解,也有部分(23.8%)学生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根据他人对我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见,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观念和认识在主流上是积极的。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和理解的学生有减少的趋势,而认为应根据他人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和理解的女学生比男学生多,而认为应根据他人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女学生比男学生少。 

  9.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都比较强,而在相应的能力方面不够理想 

  在观念上,认为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重要的学生分别占93.5%、96.4%;在实际情景中,58.8%的学生愿意“尽最大努力与他人公平竞争”,40.2%的学生很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75.2%的学生在完成班集体的工作时,喜欢“与同学合作完成”。可见,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都较强。 

  但在与竞争、合作观念和意识相应的能力方面,中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还不够理想,39.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竞争能力一般或弱,2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合作能力一般或弱。 

  在实际的竞争意识和观念上,男生强于女生;合作意识则相反,女生强于男生。 

  在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自评上,男生高于女生,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而且,初高中各年级差异显著。 

  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竞争能力自评方面差异显著。 

  10.在顺从与独立、统一与个性上,中学生独立自主的愿望非常强烈 

  调查表明,在有关自己问题的决策上,渴望“父母做主”的学生仅占1.0%,71.4%的学生希望在“向父母征求意见后自己做主”;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如果与父母意见不一致,只有4.2%的学生会“直接听从父母的意见”。可见,在学生的观念上,独立自主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如此,大多数学生(74.4%)认为自己的独立能力非常强或比较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体现在学习上,40.9%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弱项自主地安排学习内容”,46.2%的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统一和个性的关系上,目前的中学生比较认同个性。90.2%的学生认为个性观念非常或比较重要,75.2%的学生赞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议论”的观点。 

  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有显著差异。 

  在学生对自己独立性品质的评价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此外,也与父母亲学历、职业有一定相关性。 

  就个性观念而言,高中生比初中生更有个性,此外,初高中各年级之间又有一定差异。而且,与父亲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居住地等因素有相关性。 

  11.现在的中学生非常认同开放和创新,对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 

  认为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观念非常或比较重要的学生分别占92.1%、97.1%;而且,中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或比较强的学生分别占64.9%、65.7%。 

  在开放意识上,初高中的学生有一定差异。在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自评上,初中生比高中生自我评价高。父母亲学历越高,学生自我评价也越高。此外,自我评价的高低与父亲的职业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创新能力自评上,男生比女生自我评价高。 

  【专家分析】 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裴娣娜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呈现出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以社会或群体为绝对本位的价值取向被打破,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个体的合理利益和需求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个体价值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个体的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弘扬。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在冲突、矛盾和融合中,逐步整合出一些适应新的社会状态的价值观念。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调查表明,在有关自己问题的决策上,只有极少数中学生(1.0%)希望由“父母做主”,大多数中学生(71.4%)希望在“向父母征求意见后自己做主”;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如果与父母意见不一致,也只有极少数的中学生(4.2%)会“直接听从父母的意见”。在学习上,多数学生(87.1%)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内容”或“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总的说来,中学生的个人本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思想倾向,是以集体利益和社会要求为前提的。例如,在金钱观上,多数中学生(81.4%)认同“金钱是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应有回报”;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中学生(59.6%)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 

  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调查显示,中学生一方面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理想,树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比如,在义利观上,绝大多数中学生认同中国传统中“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并对能力本位、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法制意识等比较认同。但是,对于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这一现象,将近一半的中学生(49.5%)把它看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的中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都处在未定型阶段,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接受的是一套纯粹理想化的、传统的“道义”教化方式,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则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活生生的、世俗化的价值选择。如此,便造成了中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和冲突。 

  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相比,中学生开始用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来理解现代生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青年人开始把功利和效率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大多数中学生(92.6%)赞同“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在分配观上,84.8%的中学生强调以能力和工作效绩作为取酬的主要标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学生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这些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在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率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我们也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种公平竞争、平等公正的全新的经济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会不断形成。 

  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转型期多元价值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人格价值的合理构建。 

  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相脱节的情况较突出,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89.5%的中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中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找到各种借口拒绝参加;90%以上的中学生都赞同自理自立,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家里不愿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自理能力比较差;绝大多数学生(88.4%)认为我们需要爱国主义精神,但当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有四成的学生(40.1%)只有在万不得以、被征召的情况下才去参军,还有13.6%的学生“尽量避免参军”。这些反映出他们在外显的价值取向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也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