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想象并发现(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06: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考、想象并发现(网友来稿)

绍兴县安昌中学    董水龙

[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尝试。

[案例描述]

浙江省义务教育语文中有一篇柳宗元的《童区寄传》,疏通文字后,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教师:“老师昨天布置的作业,要求同学们回家去问一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文化不高的邻居,或爸爸妈妈,有关秦武阳的情况,不知同学们完成了没有?”

生:“我问了,我高中毕业的爸爸知道一点,其余的人就都不了解关于秦武阳的事情了。”

生:“我问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没有人知道秦武阳这个人的事情。老师,你让我们问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问得好。请大家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做这份作业。”

生:“老师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书读得不高、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不会知道秦武阳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情的。”

教师:“这位同学问得好。但不是老师要告诉你们什么秘密,而是要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还有“书读的不高”这样的言语应该说是“学历不高”,你们说老师说得有没有道理,请同学们再想想。如果你们一时还没有想好,我们先把课文来读一遍。”

生齐读《童区寄传》,思考。

教师:“有同学想到什么了,请把你的思考贡献出来,让同学们共享。”

生:“你是不是想让我们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不会知道秦武阳这样的人的,因为依照课本的资料,有关秦武阳的事迹是记载在典籍中的,没有读过书的人,怎么会知道历史上有个叫秦武阳少年英雄。”

教师:“不是老师我想告诉你什么,是让你们自己去思考。不过你的思考能给同学们启发。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呢?”

生:“受刚才那位同学的启发,我觉得《童区寄传》里的“劫缚者”的文化程度应该不高,甚至可能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因为古代读书机会比我们现在更少。”

教师:“这位同学想得太好了。老师我也认为这些“劫缚者”肯定没有读过什么书的。”

生:“谢谢前两位同学的启发,我觉得,既然“劫缚者”没有读过什么书,那他们是怎么知道秦武阳的英雄事迹的。看来课文最后的一句“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是作者捏造出来的。”

生:“不能说是捏造,应该说是作者虚构的。”

生:“传记能虚构吗?虚构的传记难道不是捏造事实?”

生:“你俩别争了,我们把这篇文章当成小说读好了。”

教师:“三位同学经过争论,认为《童区寄传》是小说,不知全班有多少同学同意这样的观点。”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同意。”

教师:“既然同学们认为《童区寄传》是小说,那么,本篇文章还有没有“捏造”的地方,再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一找。”

学生读课文。一会儿有人举手。

生:“我认为课文第二段的‘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是虚构的。这个强盗已经被区寄杀死了,他心里怎么想的,作者又是如何知道?难道是强盗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区寄,再有区寄讲给别人听,然后柳宗元又从了解这件事情的人那里听到的?可见是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的曲折度和使文章生动有趣些而向壁虚构的。”

教师:“这位同学的说法,同学们要反驳的吗?”

生:“我不是来反驳前面同学的观点。我想说,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柳宗元一个人虚构的。一个只有十一岁的男孩(依照现在还只读小学三年级)怎么能杀死两个大人,而且这两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

生:“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十一岁的人怎么不会杀人呢?首先,区寄是为了逃生,这时勇气就从胆中生;其次,强盗是在睡着的情况下被区寄杀死的,完全可以。我在报纸上就曾经读到过类似的报道。”

生:“我也认为区寄杀两个强盗的事件是真实的,不是作者的捏造。他只是在写本文时,添了点油加了点醋而已。要不,这文章不够生动形象,就没有人想读了。”

全班沉默。

教师:“这次讨论,三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后两位同学讲得有理有据,应该表扬。小说虽然是虚构的多,但不是说可以胡乱捏造,没有科学或生活等的依据。比如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因为看到报纸上的一则几百字的报道,报道说一个青年妇女在莫斯科卧轨自杀,突然来了灵感,写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同理,柳宗元听到这则故事,觉得很好,就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虚构部分可能出于作者的想象,也可能是他的朋友讲述时添油加醋上去的。因为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即使大人也不能例外。合理的想象,适当的添加,都是可行的。”

生:“老师,这是不是说我们写作文时,并不是像小学老师说的,一定要真人真事,而是可以在真实事情的基础上,允许我们有大胆的想象,而且只有这样做,作文才能写好。因为我们一直为写不好--实际上写不出作文而苦恼。现在我有点开窍了。”

教师:“首先请同学不要总是猜测老师心里在想什么,或者怎样说才合老师的意思,你想到了什么就说出来,同学会帮助你的。有同学读过科幻小说吗?科幻小说除了人际关系,另外的可都是想象出来,虽然是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的想象,但那确确实实是幻想。写的事情都是现在根本没有或者是要到将来才会发生的经历。”

生:“我觉得想象是思考的结果,或者说也是一种思考。阅读文章要思考,写作文时,也要想好了再写。”

教师:“同学们的思想还是非常活跃的,像刚坐下去的同学思考的结果,就值得我们注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想象。还是从我们熟悉的课文入手吧!现在我们已经得出一致的结论:《童区寄传》是篇小说。但编者却把它放到了传记单元,如果我们把它改写一下,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传记,应该怎么改呢?”

生:“把刚才我们发现的地方删掉。然后添上一些话就可以。”

教师:“你认为要怎样添比较好?”

生:“我想把课文第二段的‘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改为‘市者默然良久’,这样既点明了‘市者’在做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又不是虚构,因为这是区寄能看到的情况。至于最后一句我觉得要这样写:‘是儿才十有一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当然语言就少了一些韵味。”

学生长时间鼓掌。

掌声停止后,教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这位同学的修改的褒扬,这位同学也就不用谦虚啦。老师还真想不到我们同学有如此大的潜力。下课时间就要到了,课后还是请同学们通过想象,把本文改写成《区寄自传》。哪些文字要去掉,哪些文字可以保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完成作业。”

一周以后,收到了学生以区寄的名义写的自传。其中有篇较好,读给学生听了。他是这样写的:

我叫区寄,广西郴州人,今年十一岁。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标准农民,当然没有书读啦。六岁时爸爸就要我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会干的活儿不多,只好替有钱人家放牛,边放牛边割草砍柴,补贴家用。可是今年初冬时,我被两个强盗绑架了。

那天,将近中午,我把牛系在了山上,自己一个人背着柴草回家。两个强盗从我身后袭击了我,将刀架在我脖子上,然后用绳子把我绑了个结结实实,用黑布蒙了我的眼睛,叫我与他们一起赶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乡一带经常发生,幸好父亲教过我如何对付这样的突发事件。于是我假装很害怕的样子,一边哭哭啼啼,一边全身发抖。大概走了两个时辰的路,他们终于停止前进。也许是我的假装起了作用,他们把我眼睛上的蒙布取了下来,面对阳光,我的眼睛极不舒服。他们边喝酒边用言语嘲笑我,我呢则假装啼哭得更厉害了。喝了大约有半个时辰,两个人都喝得满脸通红,想必都喝多了,神智不清的争论着谁去市场,谁留下来看守我。最后那个看上去面色和善些的强盗走了,留下那个样子凶狠的。

等另一个强盗走远了,留下来的那个,把刀插进路边的泥地里,自己则枕地上,在酒的作用下,就慢慢地就睡着了。等到他睡着以后,我就悄悄走到插着的刀旁边,把缚双手的绳子对着刀刃,一上一下的切割。由于害怕用力过度,刀倒下去,所以我不敢过分用力,足足磨了一个多时辰,才把绳子弄断。我立刻站起来,拔出刀,小心翼翼接近睡着的那个,用刀狠狠的砍向他的脖子,一下、两下、三下……直到他的头与躯体分为两段,我才停息下来。丢下刀,朝自己家乡的方向狂奔。

可是我太心急了,居然跑错了方向。跑出没多远,就撞到了离开的那个强盗,他又抓住了我,看得出他比我还害怕。把我带回了我逃脱的原地,看到躺在地上被我砍死的同伙,举起刀,就要向我砍过来。我急中生智对他说:“做两个人的奴仆,怎能比得上做一个人的奴仆?是他待我不好,所以我杀了他;如果你能好好的对待我,你要我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那人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问我:“你真的肯什么都听我的?”我点点头。于是他让我帮他抬着他同伙的尸体,胡乱在里道路不远处的树林里挖了个坑,给埋了,然后又绑了我手,奔到了他的窝藏地。天已经暗了,又缚了我双脚,因为害怕我再次逃走,手和脚被绑得生疼。到了半夜,我一点点转过身,先把脚上的缚绳在火上烤断,接着又烤断了手里的绑绳,这时候我什么都不怕了,一心想的是如何逃脱回家。手脚上的绳子一断,我马上再次拿起刀,把剩下的那个强盗也给杀了。我想这是贼窝,要保全自己,最好把这里边的人都吵醒。于是我就大喊起来:“有人杀人啦!有人杀人啦!”整个集市的人都被我惊醒了。接着我对众人说:“我姓区,我父母没有把我卖给别人。是两个强盗绑架了我,正好侥幸都被我杀死了。我愿意去见官。”

最后此事一级一级上报,一直报到大府那里,大府接见了我,说“还是个小孩”,就把我放了。我们郴州的颜刺史要我留在他身边当个小吏,我不肯,因为我想我妈妈。颜刺史虽然再三挽留,但我去意已定,他就不再强人所难,给了我许多衣服,新旧都有,还派了衙门里的人护送我回家。

从此以后,我的家乡再也没有发生强盗绑架小孩的事情,据说强盗们都怕我。听别人说强盗们说我“才十一岁,就杀了两个大强盗。我们还怎么敢接近,岂不是自讨苦吃。”我也没有想到,我的威信居然有这么大。

[教学反思]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换成通俗的说法是语言就是思想。依照马克思的观点,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交际,交际只是语言的用途而已。事实上语言的本质是人对对象世界的思维抽象,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思想抽象的过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曾呼吁:“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积累,而是发展思维。”因此,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将听说读写都纳入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才会高效率的提高。

要改变学生等、要、靠的惰性思维习惯,就要教师的一步一步的相机引导,教师要尽量做到只参与,少介入,必要时只作点拨,以便学生顺势而下,思考发展,在思想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直到最终养成独立自主思想的习惯。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深刻的思维训练因素,只要运用得当、善于挖掘那些有利因素,就能很好的为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初中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邮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