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出现危机 谁为国家助学贷款降低风险?

时间:2022-04-13 19:14:5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个人信用出现危机 谁为国家助学贷款降低风险?

                     新华网     2003-10-31     茆琛 王艳明 

 

    新华网兰州10月31日电(茆琛 王艳明) 随着2000年第一批助学贷款还款期限的逼近,贷款学生的信用成为银行的心病。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并不适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存在的风险令银行在发放贷款上十分谨慎。目前,各银行正与学校联合探索新措施降低助学贷款风险。

    银行期望推行生源地贷款

    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消费信贷部经理巨刚介绍,对银行而言,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包括3个方面:一是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学生的未来收入作为还款保证的。一名学生从借款到还款之间存在能否毕业、能否就业、能否得到稳定收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学生个人信用、具有制约作用的社会监督体系和银行获准公布不还款学生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个人资料,是借款能否按期回笼的保证,但三者皆不具有强制学生还贷的资格;三是在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方面,银行承担的成本太高,国家出台的贴息政策和呆坏账“税前核销”处理办法,并不能完全为银行化解风险。

    从2000年开始负责助学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和大学主管校长普遍认为,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学生所在地银行或农村信用社接受学生贷款申请,直接将贷款发放给学生家庭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助学贷款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一位负责人认为,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用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和信用情况比较熟悉的特点,确保助学贷款的回收。他说,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户信用档案,这一条件和积累的经验为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提供了便利。

    此外,生源地助学贷款将学生得到助学贷款的时间提前到入学前,克服了以往助学贷款集中在学校所在地,助学贷款申请又集中在开学期间,导致银行放贷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贷款的不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已放弃了通过扣发毕业证、学位证等来要求贷款学生按期还款的做法。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邵兵介绍,实践证明,这样做只能降低学生就业率,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从而影响学校次年的招生质量。邵兵说,学校和银行一样希望将生源地贷款作为助学贷款发放的一个过渡形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或几个孩子,而一个老师却要面对几十、几百名学生。”他说,学生申请贷款选择的“见证人”多是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离开学校,“见证人”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开展生源地贷款,可以充分发挥家庭亲缘关系的“见证”作用,让家长与学校、银行共同承担督促学生还贷的责任。

    加快打造个人信用新机制 

    虽然大部分贷款学生的还款期限还未到,但个别学生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信用危机令银行和学校吃惊。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张发旺老师介绍,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在审查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中,竟然发现同一“见证人”签名的不同证明材料笔迹各异,银行遂认定个别学生伪造见证人签名,并将这一“见证人”见证的所有贷款申请驳回。张发旺说,学生、学校、社会急需建立一套信用机制,赢得银行对学生的信任。

    教育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行政策采取多项措施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其中包括利用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收集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有关信息,接受经办银行对贷款学生个人情况的查询;逐步建立高等学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有关单位在录用、发展新金融业务、出入境验放等业务时应查验银行、教育系统发布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等。

    如此严密的措施前,银行为何仍裹足不前?记者在一些高校采访时发现,由于受经费、人员的限制,银行和高校尚未就合作建立学生个人信用征询机制达成合作意向。这些措施在部分地区还在“纸上谈兵”。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邵兵在介绍该校如何建立信用机制时说,学校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全校学生诚信教育,向即将毕业的学生下发助学贷款有关材料,向接受单位寄发公函告之毕业生的贷款数额和还款期限。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刘宏则提出,国家助学贷款的收益者多是经济困难并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这个角度说,大学生的诚信应该不值得怀疑。

    面对学校态度,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负责人呼吁学校重视高等学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的建立,同时也期待社会关注日后银行、教育系统发布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给贷款到期但不办理展期手续、拒绝还贷的学生以无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