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析诗眼(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22: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辨析诗眼(网友来稿)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邮编 641300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03年高考全国卷对“诗眼”辨析的考查,以其新颖和符合鉴赏规律获语文界一致好评。虽然命题者在题干中给出了诗眼的概念,但仍有部分考生不能准确找出,更谈不上结合全诗赏析。

什么是诗眼?03试卷上说,“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当然,这个定义是根据出题需要而下的。为了便于同学们全面理解,笔者这样阐释其涵义: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具体阐释如次:

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这种词语一般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比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这一般指动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虽被再次征召回朝,但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其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始定为绿”。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准确的分析与把握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体味诗眼的艺术表现力,要遵循诗歌的赏析规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诗眼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我们可从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全诗的思想感情与形象,句式活用,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体察诗眼的作用。

仍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从字的活用看,该字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能让人联想到“随着春风吹拂,江南百草渐生,以致绿成一片”的动态景象,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从前三句的笔调看,非常轻快,最后一句却意思陡转,非常矛盾,但我们只要结合诗人的经历,联系该诗的创作背景,就不难体会到诗人矛盾的心理,把握到“绿”字中潜藏的喜悦与彷徨;从表现手法看,这个字明显是情景交融的核心,把眼前之景与作者心中之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再能联系“绿草”在古诗中与“思归”的关系,如“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等,对绿字的丰富的表达力就能理解得更深刻了。

当然,诗眼的辨析并非要面面俱到,只要我们能选取一二个角度去深入剖析就行了。

题例:

1、 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参考答案: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2、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堪为诗眼。)

 作者邮箱: qiong0661@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