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笈还是负籍?(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27: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负笈还是负籍?(网友来稿)

□陈林森

《文汇报》2003年10月20日第11版发表了陈四益先生的《如是我闻》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现在讲陈氏(按指陈寅恪--引者),大多只说他负籍西洋,讲学清华,以及后二十年间事,对于他求学于复旦公学,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也许是作者一时疏略,“负笈”被误为“负籍”。

“负笈”是一个古语词,《现代汉语词典》至今未收,《辞源》(1979年版)对“负笈”的解释是:“谓背笈游学。笈,书箱。”并有出自《抱朴子》、《晋书》等古籍的例证。这个词,今天在报刊等媒体上时有所见,多指出国留学,如“负笈东瀛”(留学日本)、“负笈巴黎”。误写的“负籍”虽可强解为“背负书籍”,但于史无据。就是说,“负籍”在汉语中是子虚乌有的一个“词”。我们在梁祝一类戏曲影视中可以看到书生出外游学,有书僮或仆人挑着盛书的囊箧和其他行李跟随在后,不应该毫无生活依据。实际上,“负笈”早已成为稳定的双音合成词,它的含义就是远离家乡出外求学(今天多指出国留学,不包括在国内求学),至于负不负“笈”,是否携带盛书的笈箧,人们已经不计较了。明乎此,上文中的“负籍”应当改为“负笈”。

另外,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青年学子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广大国民的文化素质也普遍提高,“负笈”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普及,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再次修订时,可以考虑将“负笈”一词收进去,使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有所依凭。(正文582字)

                                                                       

通信地址:江西省星子中学10-10信箱(332800)         电话:0792-2663853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