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与创新---议论文写作创新之我见(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29: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固定与创新---议论文写作创新之我见(网友来稿)

高兆强  

固定与创新---议论文写作创新之我见(网友来稿)

但首先是写议论文还有没有意义?

在众多的文体中,议论文写作难度较高,学生一般不易掌握。因为它要求学生具有科学周密的思想,多向和缜密的思维,还要有严谨的条理结构和准确明了的语言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地位的确立,议论文开始逐渐淡出了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功利。从1999年的夏季高考开始,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作文结束了高考材料作文的时代,同时也宣布了议论文不再是高考作文的唯一体裁。于是,在高考作文创新的思维之下,作文形式上的创新开始被重视起来。这种创新,在2003年的高考中发展到了极至。小说、短剧、诗歌,甚至案例分析、心理问卷,种种形式上的创新,似乎已经证明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正确。于是,那种以论点、论据、论证为骨架的议论文,由于其无法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被打入了冷宫。

但,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写作上的一条无可辩驳的真理!试观今年的所谓高考优秀作文,真正可以称得上精品的又有几篇?我无意苛求考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可以从容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但若剥离了光彩的形式之后,只剩下苍白的内容,那么这种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几个月前被媒体大肆炒作的考场诗歌,除了分行之外,又有几分诗的韵味呢?而心理问卷、案例分析,是不是也已经背离了“作文”的宗旨呢?一味地搞形式上的创新,“文学”二字又从何谈起呢?

考生是无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向作用。实际上,话题作文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文体作文教学模式并不冲突,只不过是在最后的评价阶段放宽了尺度而已。话题,意味着考生可以自己去选择立意,选择文体,而选择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什么样的立意是自己容易把握的,什么样的文体是自己可以从容驾驭的。这并非只是考生在考场上触景生情后的选择,而更应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点点明确。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的记叙文写作训练是有意义的,单纯的诗歌写作训练是有意义的,同理,单纯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说学生不重视议论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议论文写作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引、析、联、结,这是每一个由初中升上来的高中生都熟知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模式是无可厚非的。就如同记叙文的事件一样:起因、发展、经过、结局,我们并不会觉得它束缚了记叙文的写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形式承载的内容。其实,议论文也好,记叙文也罢,无论哪一种文体,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地方。写作创新,说到底是一个思维的创新,固定与僵化,并不是等同的。

鉴于以上论述,我在议论文课堂作文教学中主要注重的是在相对固定的形式下,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训练。

相对固定的形式--以高考作文为目的,从功利出发。

创新的前提是规范,在学生不能将写作技巧熟练运用的前提下,强调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论点的提出。在初、高中的语文教材提供的议论文范文中,论点提出的方式无外乎四种,即题目即是论点、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卒章显志归纳论点,再就是读者通观全篇自己总结论点。

在这四种方式中,最后一种是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当中最不应当采取的。读者自己总结,也就是论点在文章当中没有明确提出来,是存在于文字之间的。而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写作能力所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中所想与笔下所现并不一致。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这种问题就容易表现为论点与论据的不一致,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学生没有明确提出论点的作文当中,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跑题。任何一名语文教师都清楚论点不能证明论据的作文,与跑题的作文在评分标准上的差别。

再说题目即是论点的论点提出方式。一篇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就是作文的题目。题目设计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在高考评分标准当中,作文没有题目,要被扣两分,但反过来说,题目设计得新颖别致、文采飞扬,所得的分数却并不只两分。作文的题目是评卷人最先注意的,这就好比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而议论文的论点往往是陈述性的,不需要额外的修饰、夸张,如果将其作为文章的题目,不免给人死板、拘谨之感,这无异于放弃了一个很好而且很容易的得分点。

而另外两种论点的提出方式,学生虽可以自由选择,但以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为益,这同样是从高考评卷的角度考虑。高考评卷是要讲求效率的,速度、质量,二者缺一不可。在高考科目中,语文试卷的评卷时间是最长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评分耗时太长。即便这样,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远远高于平时教师批作文的速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考生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见解以最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放在最明显的位置,这一位置最好就是在文章开头,使人一目了然。事实上,前面提到的不采取让读者自己归纳出论点的论点提出方式,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考虑的。

思维的创新--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素质出发。

论点提出以后,将要进入论据选择阶段,这是可以做做文章的。在论据选择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凡说理,以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事为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名人名言,鞭辟入里,且长短适当,引入文章当中,不仅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而且可以加重文章的分量。名人名事,你知我知,不需赘述,所要说明的问题就已清晰明了,而且颇具说服力。但问题是,名人名言虽多,名人名事虽繁,真正能够被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如的可谓寥寥。于是,谈读书,则“知识就是力量”;说爱好,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学习,则“头悬梁、锥刺股”;论志向,则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凡此种种,不需一一列举。如此写法,议论文的确是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创新。

以小见大,小事情证明大观点。从名人名言、名人名事的樊笼中解放出来,对于一些观点的证明,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小的事例。举个例子来说,我布置过一篇以“规矩”为内容的议论文,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的往往是国家的法律、军队的纪律、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华盛顿表扬士兵、周总理冒雨借书。事实上,这些例子虽然可以说明问题,但其中可挖掘的东西已经不多,而且是容易被很多人想起并引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没有新意了。而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是从东北人敬酒的规矩入手来谈问题的,并且还举了让座、右侧通行等生活中的小例来证明观点,这就比从法律、纪律角度谈问题充实得多了,而且在文字上也更显亲切,可谓别具一格。小的事例不等于没有说服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事例的普遍性,只要是生活中你、我、他都可能经历的事,就比那些只可能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更能够说明问题。

以大写小,大事情证明小观点。在议论文当中,有一类题目是比较切和高中生实际的,如关于衣着、交流、友谊等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由于有切身感受,总体上是容易把握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文写出来,容易流于平庸,人云亦云,写出来的都是共性的东西,难以有所突破。我布置了一篇谈时尚的议论文,学生对此是颇有体会的。服装的潮流、歌曲的流行、网吧、韩流……这些都成了他们谈论的话题。虽然在具体的文字表述上有优有劣,但观点确立后,事例的选取却是雷同的。而时尚其实并不仅仅是服装,或是音乐,一个时代的风尚、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同样可以看作是时尚。具体来说,如今对于知识的重视、对于能力的重视、对于健康、生态的重视,都是这一时代的“时尚”。甚至神州五号上天,国人对于航天事业的关注,都可以说是“时尚”。学生如果从这些角度入手,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再是千篇一律了。

其实什么时候以大写小,什么时候以小写大,这是很难用一个标准统一起来的。概括地说,与自己生活距离远的可以小写,与自己生活距离近的可以大写,其目的无非是避免雷同,争取写出新意。当然,这种写法也并非是金科玉律,套用哲学上的一句话,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透视材料,见一点而知全面。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材料,如果学生将其写成议论文,就要注意对于已给的材料如何运用的问题。在我布置了一篇以“韩寒现象”为话题的议论文后,有学生在作文后面写出了这样的话:“我不了解韩寒,也没读过他的作品,这篇作文我只能在文字上做做文章,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我没有追问她是她写出来的东西没什么太大意义,还是我布置这篇作文她认为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因为这里面反应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问题。无论是过去的给材料作文,还是现在的话题作文,材料本身所描述的都只是问题的一点,而不是全部。材料中的人、事,是具有代表性的,但并非仅仅在他们身上才能发生特定的事。材料要说明的是一个普遍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即便是对韩寒很了解,对他作品很熟悉,也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说韩寒如何,他的作品怎样。而应该通过材料给出的现象去思考其反应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推而广之,一切只针对于材料的分析评论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论据选取之后,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是要通过论证实现的。在学生的文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以片概全。为了说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所有的与之不符的便都是错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便置一切的生活常识于不顾。这里所反应出来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分析。

议论文是说理的,说理就要求周密、严谨。以“规矩”这篇作文为例,学生往往为了说明法律、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规矩对人的束缚,陈规陋习更会阻碍时代的前进;以“时尚”这篇作文为例,学生大部分都只是谈学生不应该追赶流行,而忘记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为了文章更有说服力,论点能够立得住,辩证分析,是任何一篇议论文都必不可少的。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还容易出现的就是分不清正反对比论证与辩证分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作文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吃饭可以补充营养,不吃会营养不良,这两个观点组合起来,就是议论文的正反对比论证;吃饭可以补充营养,吃多了会消化不良,这两个观点组合起来,就是议论文的辩证分析。

回过头再来说意义。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实际上是可以从容面对高考的话题作文的。多数情况下,话题本身就是论点的一部分,稍加思考,就可以加工成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如果对于话题所述内容没有亲身经历,又不善于编故事、写诗歌,那么写议论文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一直在教学中谈创新,学生也渴望着摆脱束缚,但任何的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高考作文不再强调文体,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但不强调不代表不重视,至少学生要明确自己写的是什么。文体作文教学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基础,更是能力。

 作者邮箱: gaozhaoqia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