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诗文中的一(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7:32:3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略谈古诗文中的一(网友来稿)

江苏省昆山中学 戚增寒  215300

略谈古诗文中的一(网友来稿)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诗。这首诗一直广为流传,而广为流传的原因人们往往这样来鉴赏,一致认为诗的绝妙之处在于:诗中把一到十十个数字按递增顺序巧妙地嵌入20字的诗中,描写出了旅途风光,展现出一幅很有韵味的乡村风情画,却毫无堆砌数字之感,读后令人觉得妙趣横生。初一看,觉得人们的鉴赏很有道理,但细一琢磨不难发现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诗中的确是嵌了“一”到“十”十个词语,但其中的“一”字却并不是数词。从意思上看,数词无非是表示数目或序数,但“一”字在诗中不表示数目,也不表示序数,我们不能理解为“一次”、“一时”等;从语法上看,数词一般用在量词前面,古代量词少见,数词也一般用在名词前,而用在动词前的数字一般不表示数目或序数,只能作副词,或表示猛然出现的动作或情况;或与“就”、“便”相呼应,(当然有时“就”、“便”可省略)表示前一动作一旦发生,紧接着就要出现另一种情况。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去三四里”中的“一”后和后面的诗句连起来看应为副词,理解为“一旦”或“一经”的意思,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中的“一”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还有一首据说是古代诗人陈沆写的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阵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短短28字的一首诗中嵌入十个“一”字,描绘了一幅江边独钓图,意境淡远,情趣盎然,读来琅琅上口,自然流畅。同样诗中的“一”字也不尽是数词。其中最后一句“一江明月一江秋”的“一”字虽然用在名词前,但同样不表示数目和序数,在这里应副词,意思是“满”、“全”或“整个”、“都”的意思,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而或长烟一空……一碧万顷”(范中淹《岳阳楼记》)中的“一”的用法和意思相似。

“一”字看起来是一个最简单的词,作数词是指最小的整数,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仅可作数词,更多的时候还可以作意义丰富的形容词和副词。

 作者邮箱: jsqzh2687@163.com

【略谈古诗文中的一(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作文批改略谈(网友来稿)04-15

栏目式班会略谈(网友来稿)04-14

文中的宋代官职(网友来稿)04-14

长句变换短句方法略谈(网友来稿)04-14

成语在作文中的应用(网友来稿)04-14

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网友来稿)04-14

略谈《 红楼梦》的命名艺术(网友来稿)04-14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网友来稿)04-14

雾失楼台--略谈学生怎样读书(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