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激趣初探(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6: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激趣初探(网友来稿)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江雪梅

语文课堂激趣初探(网友来稿)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刻板烦琐,枯燥乏味, 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兴 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也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 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独特新颖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可以创设一种的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风格,可采取不同导入法。

引用导入法。可引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来导入。如在上《回忆我的母亲》时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让师生一起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进而进入课文的学习。

表演导入法。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舞蹈、唱歌、讲故事、小笑话等,吸引学生 的目光,集中其注意力。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用演唱的形式来导入,借此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活动导入法。除了利用教师自己的才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才能,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教学《石榴》时可让学生开展用简笔画画水果的比赛,并选出一种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征,看谁画的多并概括得准确,一下子就把学生调动起来了。

情境导入法。可利用多媒体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直观的播放。如在教学《乡愁》时,可以播放一曲《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

 

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显得呆板,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因此应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并在变中求新,在新中追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互动式的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地作出反应,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现在可以变为学生问教师答,也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如在教学生字生词时让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在《石榴》一课中有学生就提出了“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为什么要多用一个“实”?在《风筝》一课中有学生提出了“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这本书帮助“我”明白了以前行为的错误为什么要用“不幸”这个词呢?于是引发了全班学生的讨论,这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

活动式的学习。学生处于青春好动的时期,喜欢积极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教学《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上台表演文中的情节。在教学《口技》时让学生上台表演船头三人的位置。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充分的恰当利用录音、录象、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有效的大容量的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山中避雨》时可以用录音机播放《梅花三弄》这首曲子,让优美的音乐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理解文章的中心。在教学《美猴王》时利用录象把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展现出来,学生们齐声大唱《猴哥》,这样就形象地掌握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在上欣赏课《再别康桥》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把康河的美丽景色一幅一幅展现出来,配以满怀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形象的直观的感悟了这首名诗的美。

富于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容易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课堂缺乏生机,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变化自己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勃勃生机的局面。如在教学生字生词时,可以是教师检查,学生相互解决,还可以教师在范读时故意把一些词语读错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字词。在朗读时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采取默读、自由朗读、快速浏览、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三、新颖别致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把课堂上的知识加以拓展,就要完成一定的作业。传统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读读练练,形式简单,机械重复,学生对作业一点兴趣也没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先前的单一的成绩转变为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同时也强调开放性、灵活性。这就为作业的形式多样提供了机会,使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体验性的作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有悟而谈有感而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多安排一些体验性的活动。如参观恐龙博物馆并写一篇参观记,采访自己的任课老师并做好记录。在学了《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后让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感谢母亲对自己的爱。

合作性的作业。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合作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者限制以几个人为单位让他们分工合作。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态度”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这既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合作理念。

探究性的作业。探究学习就是从语文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学习活动,这可以通过作业的设置来完成。它可以是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生活、查阅资料等等。如在教学《鲁迅自传》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查找有关鲁迅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到课堂上来交流。又如让学生到自己住的街道去调查错别字的使用情况,分析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长期性的作业。传统的作业完成的时间都比较短,多则几个小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某方面的素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长期性的作业。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安排学生用一年的时间来阅读古诗文,平时组织“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古诗默写比赛”“古诗词知识竞赛”“作文中引用诗句比赛”等活动来加以检查。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寻找出更多的激趣途径和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作者邮箱: 129li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