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自然科学类社科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步骤(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7:40: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高考自然科学类(社科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步骤(网友来稿)

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李成林

浅谈高考自然科学类(社科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步骤(网友来稿)

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2001年选的文章是《铜奔马正名》。2002年选的文章是《沙尘暴》。2003年选的文章是《全球变暖--目前的和未来的灾难》。三年来,这道题的赋分,分值及考查形式都没有什么改变,共4个题目,12分,采用客观选择题型。因此,考生掌握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极其重要。怎样才能掌握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呢?

一、 初读文章,掌握内容

一般说来,阅读文章要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一般原则,如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等等。在考场里,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没有工夫去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初读文章,只要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行了。以2003年高考语文第二大题为例(原文从略)。文章主要讲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涉及气候变化产生的种种灾难性后果,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如何控制全球变暖,以及人类应该怎样行动起来改善大气环境。初读文章,一定要摄取这些有用的信息。

二、 阅读题干,找信息点

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了阅读的第一个步骤。第二步是仔细阅读题干,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在文章中找准信息点。例如第7题的题干要求是“理解‘温室效应’这一概念”,此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原文给“温室效应”下过明确的定义:“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在文章中找到这个信息点,然后分清信息点的关键词,即“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和“保温效应”。就完成了阅读的第二个步骤。

三、辨读选项,认真对照

第7题给出了四个选项: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处于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的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前面已经找到了文章中的信息点,并找出了信息点的关键词。下个步骤就是辨读选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认真的跟信息点的关键词进行对照。假如信息点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完全吻合,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选项。现在我们仔细辨读第7题的选项:A项中有“热交换”、“接受阳光”、“密闭空间”、“保温效应”,它们与信息点中的关键词完全一致,说明A项正确。B项中只有“热交换”一个关键词,不符合要求,可排除。C项中有“接受阳光”、“密闭空间”,D项中有“密闭空间”、“保温效应”,这两个选项都只有两个关键词,也不符合要求。A项的四个关键词和信息点的四个关键词吻合,只是前后顺序作了调整,把“透射”改成了“接受”,但意思基本一致。这是高考命题者常常使用的“似非而是”的干扰办法。

按照以上步骤,剩下的三道题,也可快捷而又准确的找到答案。第8题,根据题干要求在文章中找准信息点后,辨读选项时,把选项和信息点两两对照,逐一排除,“最严重”的C项就可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第9题和第10题,考查句子的内涵和原文隐含的意思,对照选项和信息点时,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能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文章内容准确的进行推断,不费吹灰之力也可找出D项和B项这两个正确答案。

 作者邮箱: xjbclcl@sina.com

【浅谈高考自然科学类社科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步骤(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社科类文章阅读练习(备课资料)04-14

鉴赏性阅读的几个步骤(网友来稿)04-14

透视高考散文阅读(网友来稿)04-14

训练学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网友来稿)04-14

浅谈处罚(网友来稿)04-14

浅谈关羽(网友来稿)04-14

高考散文阅读的完全策略(网友来稿)04-14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网友来稿)04-14

浅谈08安徽高考作文审题(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