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现代化及其当前的任务

时间:2022-04-14 07:38: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文现代化及其当前的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 胡瑞昌 

论语文现代化及其当前的任务

什么是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对象和工作内容有哪些?怎样实现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这些问题,前些年还认识不太清楚和深刻。近年来,经过各界人士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认识都一致了。 

语文运动的老前辈、语文学界的专家周有光教授,对中国语文现代化问题多次进行过详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① 尤其1993年10月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的主旨发言《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最为详细、全面、精辟。②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什么是语文的现代化? 那就是语言和文字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人类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为了突破语言交际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产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因此语言和文字必然地要依存于社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语言文字必然地要为社会语言文字的应用而服务。如果一旦语言文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它和为它服务,则必然会被社会生活所淘汰、扬弃。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的客观规律。诚然语言和文字有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即语言和文字本身并不是社会,但语言和文字是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才有人类的语言和文字,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和文字。所以语言和文字有其社会属性的一面,而且是本质的一面。语言和文字有它自身的内部发展规律,但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毕竟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和文字的发展必然产生制约作用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社会?我们认为现代化是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现代化内涵。比方说,原始人类社会的渔猎经济社会同转入畜牧和农业经济的社会显然畜牧业、农业经济的社会比起渔猎经济的社会来说那是更为先进的社会,也就是相对于渔猎经济的社会来说是现代化的社会了。而初级阶段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的社会转入高度发达的农业、畜牧业经济的社会时,则高度发达的农业、畜牧业经济的社会比起初级阶段的畜牧业、农业经济的社会来说,高度发达的农业、畜牧业经济的社会是现代化社会了。到了十六七世纪产业革命的工业社会比起即使是最发达的农业、畜牧业经济的社会来说,工业社会当然是现代化社会了。而到了即将进入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特点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来说,产业革命的工业社会当然是落后了。以高新技术为特点、以第二次信息革命的信息化为特征的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当然是现代化的社会了。每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对语言和文字现代化的要求当然不会相同。 

当原始渔猎经济转入畜牧业、农业经济社会时,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社会的物质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使社会劳动有了分工。社会财富的积累产生了富人和穷人,加上战争的掠夺和奴役,产生了阶级和奴隶,使得有可能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加上国家的产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事务的日益繁忙,创制文字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成为十分必要了。于是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的社会! 这是语言文字发展的一次飞跃。 

当产业革命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时,社会商品生产高度的发达,要求有全民的统一市场,于是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要求有统一的全民共同语。而诸侯割据的高度发达的封建农业国,为巩固统一的国家,要求有全国统一的文字,如秦始皇的"书同文"。 

而当电力代替蒸汽动力,核能代替电能工业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和文字要有高度的统一规范和统一标准,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高集约、高智能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语言和文字的处理。 

而今天,面对第二次信息革命的信息化现代社会,对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要求就更高了。它要求语言和文字要有高度精密的规范和标准,以便实现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文字和语音的自动识别。做到自动机器翻译(多语种的对译)和人机对话(及多语种的对译);资料库、数据库的自动检索等等。 

由上述简述中可知,现代化社会的涵义是历史范畴的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的现代化内容是不同的、相对的。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语言和文字应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那么,中国的现代化社会指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中国的现代化社会指的是1957年1月13日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 

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语言文字如何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呢?我们认为:必须以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中心;以汉语、汉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基础;以扫盲、普及文化教育、汉语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和理论研究与开发为重点。这就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当前任务。 

为什么要以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中心呢? 很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交通运输……所有生活领域、生产领域人员的来往和交流空前的活跃和频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化的通用语,怎样协调人们的交际和交流呢?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要有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如果没有全国通行的、规范的、标准的全面共同语,那是不行的。然而时至今日,普通话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无疑会对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品市场的发展等等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四化建设当然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再考虑到对文化教育、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普通话的普及是何等紧迫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于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公布了常用字表、通用字表、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等,使得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四化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近年来,社会用字十分混乱: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任其泛滥,必然会损害文字应用的交际效能。 

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语言和文字的计算机处理的重要性更是十分明显。如果没有规范的、标准的全民共同语,人机对话就谈不上。虽然方言和普通话的对译从方法和技术上来说是能办到的,但这种对译不能全国通行,只局限于方言区,从社会效益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来说是得不偿失的。由于目前计算机汉字输入编码几百种上千种,已经浪费了无法计算的人力物力!这也是严重阻碍计算机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全国只一种通行的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输入系统,人们就可以不必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去设计五花八门的编码,而把人力物力投入到软件的研制中,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功能,价格更低廉些。何愁计算机不普及! 对智力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将作出何等巨大的贡献! 

由此可知,没有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政治的、经济的、国防的、文化教育的、科学技术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等,等等,将受到何等严重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要以汉语、汉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呢?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进行汉语、汉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就会是盲目的,就会失败,或者事倍功半。比如诸多的形码方案,有哪一种方案对汉字的历史发展、汉字的字形结构作过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过?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没有进行过文字的基础研究就想设计出完善的字形编码方案,这岂不是枉费心机?所以无论哪一种字形编码方案都漏洞百出,修修补补的结果,有许多的"规则"不但不符合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甚至违反了汉字自身的结构系统!音码方案也同样存在问题。同音词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就无法避免同音重码的问题。原因就是没有对汉语的言语动态情况作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陷入困境。实际上音码比形码更有前途,但目前形码似乎比音码占上风。由此可见一斑。任何中国语文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对汉语、汉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是盲目的,不可能科学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以扫盲、普及文化教育、汉语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和理论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呢?据最新统计中国有一亿多人口为文盲半文盲。这比第一次人口普查两亿多人口为文盲半文盲减少了许多。语言文字要为实现四化服务,要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那么首先的任务就是要为扫除文盲服务。否则侈谈语文现代化,岂不是背离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最起码的宗旨?语言文字想要发展,想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否则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应用需要的现代化,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其次要为普及文化教育服务。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有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使全国的人口100%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加以其中人口的70%以上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人口的30%-5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30%或更多的人口具有高级文化水平(包括专家、科学家等),那么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是指日可待的了!而目前普及文化教育是工作的重点。语文现代化的当前重点之一,就是要为扫盲、普及文化教育服务。 

其次,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全球信息网络的联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由此,在语文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界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语文现代化就是实现"语文信息化",而且是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切实际和不现实的。 

首先应当肯定,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要适应信息革命的挑战,要把汉语、汉字适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列为重点。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只是实现中国语文自身现代化重点任务之一,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言,计算机还无法普及到每个家庭,IBM486个人电脑,在美国本土的售价为一千美元,中关村康柏(COMPAQ) 386个人电脑售价七千元左右。如果还加上其他附件和软件、电源等等,使用一台个人电脑(不是打印机),大约一万至一万多元人民币。一般的工薪阶层年均收入,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四千多元,农村约为两千多元。根本无法支付这笔巨额的开支。其次,电脑的应用毕竟是高层次的文化用品,连九年义务教育都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侈谈普及家庭电脑,岂不是离现实生活太远?即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并不等于普及了电脑应用的知识!最后,目前中文电脑,即使最出名的几种个人电脑,其编码系统也不是通用的!如果一种电脑兼收并蓄把几种编码方案都兼容进去了,那么使用时也只能选一种方案,如不然,则要多学几种。那时候,靠死记的编码必然容易遗忘,用来用去也只记得一种而已。电脑不能普及除了经济原因之外,编码方案与日常使用的文字分离造成操作上的困难是很重要的原因。可见,即使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能"上路"的人又有多少呢?(何况几百种、上千种的编码方案是"高速公路"上的绊脚石和暗礁,不把绊脚石和暗礁搬掉,公路无法开通!) 

不过,研究和开发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仍然是中国语文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所必须作为重点来进行的工作。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要晚,加上方块字比西方拼音文字存在先天的缺点--效率和成本都比拼音文字要差。(这点计算机技术界是有共识的。)所以更要未雨绸缪,迎头赶上。我们呼吁: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研制一种规范的、标准的"电脑拼音文字"以代替目前所有的形码、音码方案,作为国家的统一标准。这一时机已经成熟。 

注释: 

①周有光《谈语文现代化》,《语文建设》1993年10月;《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建设通讯》(香港)1994年9月,45期。 

②周有光《信息时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普通话》(香港)1994 年2月。 

【论语文现代化及其当前的任务】相关文章: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04-14

语文教学任务计划12-26

语文教学任务总结03-10

语文基础教学任务总结范文09-25

以史为鉴加速语文教育现代化04-14

浅谈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04-15

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04-14

论多元解读的荒谬性及其理论根源(原创)(网友来稿)04-14

对当前几种语文教学法的剖析研究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