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时间:2022-04-14 08:13: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第一次上知识能力目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1、背诵全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过程方法目标: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美丽的月夜,并能描绘月夜美景。

2、 朗读,读出月夜的恬淡,读出作者的欣喜孤独旷达。

3、 知人论诗。提供相关资料,辅助学生深刻理解此文及苏轼。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苏轼的背景介绍,和对“闲”的领悟,学习作者旷达乐观从容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文本

生读课文,检查拼音、重点实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三、赏美景,品意境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作《秋月冬雪两轴画》,这一轮秋月曾让无数人陶醉。那么今天我们也不要辜负这一轮明月,和苏轼、张怀民一起去赏月吧。文章描写月光的句子是(课件展示):学生齐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 有人对这个句子作了这样的一个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细地读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B、 学生品析后老师小结: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C、 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融入这个意境。(点击背景音乐。)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读,你在脑海中想像:(老师提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是一幅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是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是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画面……同学们,把刚才浮现在你脑海中的那幅画用你灵动的笔描绘出来。

三、话“闲人”,悟主题。

A、读题目:从题目可知本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在夜晚与朋友到承天寺游玩。

B、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应该是露深雾重,寒意不浅。苏轼为什么跑到承天寺去游玩呢?因为它是一个“闲人” 本文中的“闲”可以有哪些解读?

(闲)对,闲,可以组哪些词?悠闲,有闲情逸致,有清闲。

悠闲:月色入户,相与步于中庭。闲雅:月光之美。

清闲:体悟最后一句话,并补充相关资料:(背景介绍,苏轼的相关介绍)

C、两个闲人在清明澄澈的月光下散步,两人相顾无言又心照不宣,或许只有那一轮明月能理解他们吧。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苏轼吗?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资料。

(孤独,郁闷,淡泊,宁静,达观洒脱)

D、是的,明月懂他们,他们也懂明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只有有闲情逸致的苏轼他们才能赏它,只有处在人生的低谷仍然保持那样一颗闲适恬淡的心情的苏轼他们才能赏它。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轮明月,因为苏轼的欣赏而永恒,而那块伤心地黄州也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才子苏轼。

四、与苏轼同行

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清闲淡雅的水墨画,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颗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更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五、板书设计

描绘 -- 庭中月色

贬官 谪居

追求 -- 美好事物

人生观

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海口市灵山中学 陈鸫

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应多让学生去感知,那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再加上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读文言文更显得重要,所以我以读为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教师一点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5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听课的教师告诉我一堂课的思路必须有条理,抓住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的内容展示即可,不必要让一节文言文的教学变得跟赏析现代文一样,安排的内容过多让学生无法消化。所以在这方面我处理得不够好,下次记得改进。

记承天寺夜游

海口市灵山中学 陈鸫

(一)精心设计导语,走进苏轼。

宋代有个大诗人(出示课件--苏轼像图),大家认识吗?(有人会说认识,有人会说不认识)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视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小结)。 苏轼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同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澄澈透明,如诗似画。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题)

(设计说明:由学生介绍苏轼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交流处理信息,教师作必要的小结点拨,能够为阅读感悟奠定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能当堂背诵全文

(设计说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而是确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明白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 学习方法指导

1.自读课文,“三看一查”,顺畅诵读。

2.尝试翻译全文,并与同桌或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设计说明:自读是“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

(设计说明:“三看一查”要求学生自读时认真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与练习;查工具书, 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语的意思。尝试翻译全文,是为了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安排讨论,是一种交互型活动,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彼此听取对方的意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

(四) 探究 合作 交流

1.作者为什么要想着夜里去承天寺游玩?他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设计说明: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悟情、悟境)

(五)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

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设计说明: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师小结。(设计说明:运用纲要信号简洁明了的将文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知识的巩固、积累和运用)

(七)当堂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