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式教学案例举隅--记一节语文尝试课

时间:2022-04-14 08:17: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述式教学案例举隅--记一节语文尝试课

一、概念解析

复述式教学案例举隅--记一节语文尝试课

“复述”也叫叙述,是通过课文内容的全部或部分作保持原样或经过改编的叙述,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方式。

复述的前提条件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但要注意注意,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对复述也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论层次,设梯度的进行。笔者认为复述可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的一次尝试,在此与大家共体会。

二、案例思路试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材分析及教学预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作品。这篇课文是一篇激励心志成长类文章,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八岁时的一次爬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对于刚跨入初中校园的新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此教学上主要有以下预想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学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能力:深入探究人物,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联系生活,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正视并积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2、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故事,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人物,把握人物性格,进行创造性阅读。

3、教学方法设计

复述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及思路解析】

环节一:简要复述,把握情节

多媒体出示要求:(小组内推举一人,课堂交流)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讲清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表达准确,语言简洁流畅。

【思路解读】

“简要复述”又叫“概括复述”,是对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性训练过程。就本文的文体而言十分适合进行“简要复述”的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同学们迅速地了解故事梗概。这一训练重在围绕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作概括叙述,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理线索、抓重点,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略去次要的部分并组织恰当的叙述顺序,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新课标就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文本的意义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掌握记叙中的“六要素”来理清故事情节即: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起因:别出花样,改爬悬崖

经过:中途背弃,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环节二:详细复述,感受心理

多媒体出示复述要求:

1、请就“经过”“结果”两要素再细致研读并复述。

2、复述时抓住“心理描写”的内容,表达出原文的重点和语言风格。

3、表达准确,语言生动流畅。

【思路解读】

新课标对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生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的课文或从课文中选取某些段落。故这一环节的设计选取了“经过”“结果”两要素来做接近课文原文的复述,来训练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和培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表达水平。

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我”,主要记述了我的遇险、脱险过程。这里可以训练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运用关键词把握住重点以此进行详细性复述。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抓关键词感受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爬悬崖过程中:“我”感到恐惧,紧张。表现这一心理的关键词主要有:“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心惊肉跳”、“几乎晕倒”……

爬下悬崖时:“我”的内心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表现这一过程的关键词主要有:“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另外还两次写到我的“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人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环节三:创造性复述,感悟主旨

多媒体出示复述要求:

1、将第23自然段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复述出来。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自选角度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思路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创造性复述”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它有四种类型:有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的叙述、有变换体裁的叙述、有变换结构的叙述。设计这一环节是想刺激学生们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能从中得到重要的生活哲理。阿第斯多惠“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这种复述类型重要的就是包含着创造性因素,是一种跳出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训练。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把握全文,体悟故事的生活哲理:

对文末所点之“睛”的认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对文题的理解:在人生路上,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三、教学后记

本文在结构上是一篇十分典型的“就事说理”类文章,全文笔墨最多的是叙述事件,结尾运用“点睛收尾”法,在教学设计的三环节上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简要复述--走进文本,快速读通

详细复述--抓住关键,积累提高

创造复述--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这种设计理念源于“大语文”式的教学启发,“大语文教育”,其指导思想有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贯穿于复述之中,通过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有梯度的从理解文本到感悟启发,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在不知不觉的参与中学得知识获得感悟。

复述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详细复述与默写、背诵;简要复述与编提纲、缩写;创造性复述与改写、续写,都有一致的要求和共同的特点。在本文教学中笔者有意的设计了“创造性复述,感悟主旨”一环节,目的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明显地还是应试教学。重视文字训练,轻视甚至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对不考听力与口语的语文测试似乎奏效,且节省时间。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语文教学的初衷,不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故在教学中费尽心思的追求课堂的精彩,但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笔者认为,复述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