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

时间:2022-03-03 16:13: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历经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欢迎阅览。

  董卿:“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历经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者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分礼物,用纯静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礼物。”

  2017年3月11日,CCTV《朗读者》第四期节目邀请到一群特殊的朗读者,他们将朗读作为礼物送给一位已经离开人世,一生情系中国教育事业,不仅为之奉献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而且大爱无疆,捐资助学的老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家和教授。

  赵家和教授一生奉献,传道授业,以笃定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一生仁爱,情系教育,虽身患重疾,仍隐姓埋名、倾尽积蓄资助寒门学子;在生命弥留之际,又决定捐献遗体,以供医学研究,“求仁得仁,了无遗憾”。“蜡炬成灰光愈灿”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的光芒照射了许多年轻学子,帮助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

  陈章武教授用“聪明”和“仁爱”四个字形容赵家和教授,这样一位绝顶聪明的学者,却能够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同时,满怀仁爱之心,倾其所有,捐资助学,临终还决定捐献遗体,以供医学研究。

  节目最后,部分受捐助学生朗诵了汪国真的诗《让我怎样感谢你》,向赵家和教授以及一直为助学事业努力的陈章武教授、刘迅等人,表达了心中的感激之情。

  赵家和教授燃尽自己,了无遗憾;剩下那抹至纯至净的灰,仍滋养后人;而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

  附赵家和教授生平事迹:

  2012年8月21日,一场特殊的追思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甘肃、青海贫困地区十余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风尘仆仆,走过百折绵延的山路,从数百公里外赶到追思会现场。他们共同追思的这个人,是他们心心念念的“恩人”——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多年来,他倾囊相助,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照亮了无数寒门子弟的求学之路。可是直到这一天,他们才终于见到了“恩人”的容貌,才第一次得知了 “清华退休老教授”的确切身份——已故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家和。

  这姗姗来迟的第一次“见面”,让受助学生们无不潸然泪下。

  耄耋之年,重病缠身,却用毕生的积蓄来资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学生。赵家和从一开始,只使用“兴华助学”的名义和“退休老教授”的称号,坚决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他就这样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7月22日,赵家和溘然长逝,他的遗愿是:“每一笔钱都要用在贫困学生身上。”

  为师者,毕生倾心是教育。“长久以来,赵老师一直在关注贫困地区高中生的读书问题。我国的小学和初中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家长也有义务保障孩子的学业。而高中阶段的贫寒学子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失学。因此,赵老师将资助对象确定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赵家和生前挚友、我校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陈章武恳切地说,“资助的孩子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上进积极的。”从2006年起,赵家和隐姓埋名,开始了对贫困孩子的捐资助学。

  初期,赵家和通过与清华校友、深圳市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迅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合作,在江西、湖北、甘肃、北京、大连等地陆续开展了捐资活动。赵家和的善举深深感动了新同方公司的全体员工,“捐资助学”成了新同方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9年开始,赵家和与校友们在甘肃白银市白银实验中学以“兴华助学”的名义创建了 “新同方班”,开始了长期的助学活动。

  也就在2009年,赵家和被查出患了肺癌。他一方面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病情,和病魔作着顽强而乐观的斗争,同时继续关注着贫困孩子读书的问题。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获得学习机会,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孩子们捐出毕生的积蓄!同时,为了便于让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赵家和开始考虑成立一个非公募助学基金会。

  2011年,赵家和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却时刻挂念着山区的孩子们。这一年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甘肃的校友听到基金会筹备的消息后,热情邀请基金会到甘肃设立。考虑到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省内有几乎一半的百姓是贫困人口,孩子读书的需求更加迫切,2011年5月中旬,陈章武受赵家和委托,到陇东部分贫困市县开展了深入调查。经走访后发现,甘肃一些贫困县乡的高中生面临读书难题,非常需要社会的帮助。于是,赵家和委托陈章武等几位发起人正式向甘肃省民政厅申请注册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并敦请甘肃省团委担当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主管单位。

  在基金会获得最终核准前,为了使甘肃贫困高中生能及时获得资助,防止其辍学,2011年7月,赵家和委托陈章武先以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筹备会的名义,与甘肃平凉庄浪一中、平凉灵台一中、庆阳镇原三岔中学、庆阳华池一中以及青海乐都一中等五所中学签订了“兴华捐资助学临时协议”。根据协议,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协助每所学校每年资助 100名家境贫困的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金额为2000元人民币。

  2012年2月,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在兰州正式成立。基金会成立后,将从秋季开始增加镇原县孟坝中学、合水县第一中学、环县第一中学、镇原第二中学等四所中学的高中贫困学生,扩大了捐资助学的范围。

  然而,就在基金会成立后不久,赵家和带着对贫困孩子的无限牵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厚德载物 凝聚清华 精神血脉

  赵家和从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起,从未使用过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以“兴华助学”的名义帮助贫困孩子。这固然是为了激励寒门学子为振兴中华发奋努力,也是通过字音与“清华”相联系,以此将清华精神延续下去。

  在申请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过程中,身患重病的赵家和反复强调,在基金会的名称和章程中都一定不要出现他的名字,他和家人今后也不在基金会担任任何名誉或实质性的职务。基金会成立当天,赵家和在病床上再次给全体理事打电话,严肃地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要宣传他个人,也不要向媒体透露他的姓名;二是不要从兰州给他带回任何礼物。当时,关于基金会成立的新闻稿已经拟好,与赵家和再三协调沟通之后,他才勉强答应使用“清华退休老教授”的称号。

  后来,《甘肃日报》上关于基金会成立的报道中写道:“一位身患癌症躺在病床上的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在离他千里之外的兰州完成了一生最大的心愿: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陈章武回忆,赵家和曾因为这个表述当面批评他没有经验,“赵老师对我说,不要提身患癌症,也不要说是清华的一位退休教授,而应该说是清华的‘一些退休教授’。此后,赵老师也一直坚决谢绝多家新闻媒体采访的要求。他如此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他厚德载物、求真务实的清华血脉,永远永远值得我铭记……”陈章武哽咽着回忆道。虽然赵家和从未透露过自己的名字,但他高尚的奉献精神早已传遍了整个陇原大地。

  大爱无疆 感召传承奉献精神

  赵家和的无声大爱,感召呼唤了更多的清华人加入这场爱心行动:陈章武,在赵家和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义无反顾地继承了他的事业,开始筹备运营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成立;刘迅,深圳新同方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曾是赵家和的学生,在创业之初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公司成功运营之后全力加盟这一公益助学的行列;李俊,兰州友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校友,得知要在甘肃设立助学基金会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清华大学又一名校友,自告奋勇、一直默默地为基金会建设网站……7月22日下午5时35分,赵家和溘然长逝。没有花圈簇拥的场景,也没有白菊黑纱的仪式,他就这样静静地离去了。遵照赵家和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不安排任何遗体告别仪式。就这样,赵家和没有带走任何东西,而是倾其所有,为山区的孩子们留下了曙光照映的未来,为人们留下了最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白银市实验中学高三年级新同方班创造了该校一个新的高考奇迹:全班考生最高分677分,最低分454分,43名考 生的二本上线率为97.67%,而一本上线率更是高达88.37%!

  “高中三年以来,我受到了很多爱心资助,我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帮助。但我们在精神上得到的鼓励和温暖更多,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为新同方班的受助学生之一,李腾至今也不知道资助人是谁,但他深深铭记着一定要把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基金会成立后,至今收到18笔共计近80万元善款,“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继续传承赵老师的精神,一起帮助贫困孩子,这是基金会坚持努力的方向。”陈章武说。同时,从今年秋季开始,基金会又增加了4所中学作为资助学校。秋季开学后兴华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的学生总数将超过1000人,资助总额每年超过200万元。

  赵家和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但他自己却生活得非常清寒。赵家和的一名学生在悼念恩师的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学生毕业后向赵老师咨询问题,无论多么天寒地冻,他总是穿着那多年如一的、旧旧的棉罩衣,骑着那辆旧旧的自行车,亲自到学生的公司解答,从不要报酬,甚至不肯留下吃顿饭……”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赵家和的义德大爱点亮了许多贫寒学子未来的梦想。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更是为教育事业倾其所有的传奇一生。虽然他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早已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在赵家和家的客厅里,挂着一个大大的香包,这个香包来自千里之外的甘肃庆阳。香包的背后,是这个家的主人与甘肃千丝万缕的联系。已故的男主人一生节俭,却先后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用于帮助那里的孩子上学。   而这家的女主人,虽然与那些孩子从未谋面,但却一直牵挂着他们。

  10月30日,北京。清华园里虽是阳光明媚,但却难掩寒意。在学校的一栋家属楼里,有一套再普通不过的住房。简单的装修,略显过时的家具,这里就是已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家和的家。   在餐厅的一面墙上,一个简单的陈列架上摆满了赵家和在世界各地讲学、参加会议时留下的纪念章和纪念品。

  赵家和老师生前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2012年因癌症逝世。在他逝世之前,少有人了解他的事迹。只是在他已经溘然长逝后,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才被他的学生、同事以及受助人介绍出来。正是如此,我们才了解了一个普通人平凡一生中的不平凡之处。经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才知道赵家和老师的义德大爱。

  我从没见过赵家和老师,却零零散散听过许多他的故事。我听说赵老师捐资千万帮助了数千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又听说他在癌症晚期舍不得使用进口药物治疗;我听说他在美国做客座教授时薪酬不菲,又听说他那时给一家三口订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仅100美元;我听说他退休后曾在深圳某著名企业担任顾问,又听说他每次南下都是自带铺盖、租住普通民房……

  中国著名金融学教育家赵家和教授1998年从清华大学退休后,将积蓄放入投资账户,交由学生打理,并以投资账户的钱资助西部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赵家和2011年罹患癌症已至晚期,他利用投资账户的1500万元资产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希望将这项事业长久延续下去。赵家和2012年7月逝世,至今已有891名受助学生完成高考,数十名已顺利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校。

  他的一生都在教育的轨迹里。退休前,他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退休后,他是那些接受资助的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眼里的“清华爷爷”。在我省,他是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倡导和发起者,他把一生积蓄全部捐赠用来帮助那些寒门学子。如此高调的行为,却不愿对个人进行任何方式的宣传。不久前,在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一次发放仪式上,受助学生终于知道“清华爷爷”的姓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退休老教授赵家和。只是,他们将无法对他说感谢了,因为他已经离开学生们两年了。

【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相关文章:

《画家和牧童》教案07-30

《画家和牧童》 教案03-08

画家和牧童教案范文08-24

行者无疆读书笔记03-30

赵翼《论诗》赏析07-30

《爱唱歌的大恐龙》教案03-20

大爱无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04-08

赵翼《论诗》教案设计12-16

幼儿教育随笔-用爱感动孩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