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课改要转变教育观念(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9:17: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课课改要转变教育观念(网友来稿)

山东邹城十中 张秀峰

中学语文课课改要转变教育观念(网友来稿)

传统的语文课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教师讲的头头是道,条分缕析,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听的一塌糊涂,记得晕头转向,似乎不用费多大劲,然而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日积月累,教师的播音功能日渐完善,

学生的收听能力也不断提高。可是,教学脱离了实践,教师如君王高高在上,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学生那双曾经放飞纸鹤的手儿似乎僵硬,

动手能力极差。教师一味的硬加灌输,学生不辨滋味地机械吞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便这样恶性循环着。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新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新教材为语文课课改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没有观念,行动便迷失方向。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语文课课改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旦转变了,语文教学便会不自觉地跳出传统的怪圈,走出恶性循环,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学语文要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实施语文教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课课改要转变教育观念。

一、 新教材迫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新教材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尽可能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突破学科中心,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新教材,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全面理解教材,寻找新的教法。例如|:《论语》中有不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阐述,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并付诸实践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从学习语言到培养朗读,从了解大意到掌握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都有很深的影响。所以,课改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前,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知识的搬运工,是道德说教者,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改变传统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师生对话关系中,学生发现问题,不断质疑,进行思考与探究,其中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 ,师生能够相互讨论、沟通。这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这样,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位,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基于此,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语文课改也需要转变现行的语文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曾沿着一条路走:解题、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如果日复一日地听着这样的课,学生不恹恹欲睡,也心神不宁。课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习、思考、讨论。如:讲授《愚公移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够理解愚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通过讨论,大家替愚公想了许多移山的办法:搬家、用挖掘机,打一条隧道、修一条盘山公路……还有的让愚公靠山吃山,发展种植业、旅游业等。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会游离在课堂以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不仅能在课堂上学,还能在课下学;能在校内学,也能在校外学。学习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不囿于有限的课堂45分钟,还把语文课从45分钟内延伸到45分钟外,从校园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整个身心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然后用笔表达出来。因为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充分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语文新课程评价的观念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语文新课程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实现其个体价值。至于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试内容应该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少考一些名词解释,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比如:学完《伤仲永》可以做这样的练习:方仲永由神童变庸才,谁之过?在新世纪,“减负”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课程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请你以此为话题谈谈看法。学生只要能够谈得有道理就可以,不必用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学生。这样,教师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考”学生也不是法宝,新的语文课程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有些方面的进步并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应该关注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可以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关注最能反应学生进步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自我小结,关注任课教师的评价,甚至关注家长的反应。而平时设计的题目不要出现标准化答案,应突出开放性,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思考,鼓励学生探究,赏识学生独到的思路和见解。

     在语文课课改中,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邮箱: XueTao_zh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