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心灵 走进自然 拓展内涵--浅谈作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09:21:4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击心灵 走进自然 拓展内涵--浅谈作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教师中心稿)

秦葆

点击心灵 走进自然 拓展内涵--浅谈作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教师中心稿)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掌握某种活动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敏感的心,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适时的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使学生在浑然不觉中,改变“要我写”的被动局面,开始“我要写”的创造学习的新历程。为此,作文教学我主要抓好三个着力点。

一.点击心灵深处,任由情感倾诉。

由于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涌动着一种对家庭,对亲人的强烈的情感倾诉欲。尤其是在他们情感低迷委顿的时候。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就曾写到:“夫天者,人之始者;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故穷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病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因而,笔者认为,在第一堂作文课上,老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的倾诉对父母所给予的爱的无限的感激和对亲人的深深的思念我们说,通常情况下,一个感情淡漠的人,很难说会有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的。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中充当着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的角色,而语文教师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最佳的行为方式就是运用多种渠道去点击学生的心灵深处,拨动学生情感的这根弦,以期他们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写作。作文中,学生们或再现暖融融的家庭的温馨,或描述相濡以沫的艰难的往昔,或表现母爱的琐碎于伟大,或感知父爱的严肃与博大。应该说,家庭的话题,是学生最毫无拘束的写作空间,唯其在这片天空中自由驰骋,学生们才能写出真实的,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他人的佳作。

提起父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要写父亲,我才发现父亲原来是那般的不能刻画,有一种感觉,我用笔描绘不出,但有一份真情,我用心却能体会!

我佩服父亲,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他的血;我佩服父亲,因为他美好而又善良的思想;我佩服父亲,因为他坚强而伟大的人格。

父亲如山,我会做山顶的一株劲松,让他自豪。

父亲如海,我会做海上的一艘巨轮,让他骄傲。

-- --姜晶《我的父亲》

在此基础上,若教师能在学生们尽情挥洒自己的家庭情结的时候,再加以正确引导,将这一局限于个人的狭隘的爱的情感引导于对集体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这将不啻于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与纯洁,而学生的情感的回归,更增强了他们着眼现在,挑战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二、走进多彩自然 , 感悟人生真谛。

社会是由自然与人生构成的。督促学生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必将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昔日奋斗的喜悦和成长的烦恼,并能从这些感性材料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部分,把它们形诸笔端。而引领学生走进多彩自然,感悟人生真谛,这将使学生在感情的表达中更多一层理性的思索。

一次爬山比赛归来,一位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山脚下,望着群峰壁立高耸的山巅,望着突兀险峻、无可攀附的重重岩石,真可谓望山兴叹。但当流尽无数惊叹的汗水,带着数不清的累累伤痕,最终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时,才真正感悟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写的‘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意怠,方能愈进愈难,愈难愈奇’的深刻,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自然是丰厚、博大、无私、绚丽多彩的。思接千载,.那悠悠远远的飘渺的云,使同学们联想到远方的游子回归的身影,联想到祖国的统一大业;那蓊蓊郁郁苍翠的树,使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旺盛;还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宏大背景中所展示的生命的壮美,以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阐释的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永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快来吧,把我们的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吮吸那生命造就的辉煌吧。因为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们才拥有了这份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时候,又何须担心学生们写不出“掷地有声”的佳作呢?

三、拓展作文内涵,增强文学底蕴。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积累”则是其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真正学会积累,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阅读,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以期将根扎得愈深愈广,但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积累,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二是写作,即将阅读的内容加以实际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读到的内容理解了,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积累的一个飞跃的过程。这里我想说的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林林总总、浩如烟海,总不能让学生茫无目的,随意的阅读,应先从中国古典文学入手,从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入手,先精选部分诗词,在课内引领学生诵读,鉴赏,背诵,在慢慢过渡到由学生自己从课外搜集,阅读,整理,积累,然后利用一个适当的机会,将学生的积累变成他们文章的闪亮的光点,我曾经尝试着这样来做。

在南京,漫天搅动的风雪才是冬天的象征。曾经有一次,一场大雪在夜间悄然而至。清晨,推开房门,放眼望去,远山近阁一律皆是白皑皑的,人的内心此时也顿觉纯净起来。课堂上,看着学生们兴奋的神情,我临时将语文课的内容调整为师生共同回顾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有关雪的诗词趣事

1.倾耳希无声,在目皓已洁。(东晋。陶渊明)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

3隔墉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朝。王维)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6.空中撒盐差可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韫)

7.瑞雪昭丰年。

8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

大家踊跃发言,谁也不甘落后。15分钟后,四十几条诗句写满了黑板,此时学生的情绪依然很高涨,我顺势要求学生们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并且在文中至少要选用2句有关“雪”的诗句,于是一改往日写作时的抵触情绪,25分钟后,学生们都交上了自己的满意之作。

学生学写作,就如同小孩子学说话,作家长的总是最先从身边那些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教起,然后再将所教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诱导,孩子从会说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句话,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乐趣的过程,学生学写作亦是如此。既然课本是学生学写作的例子,那么,教师就应该以课本为中心轴,然后向四周画圆,凡半径所及的部分,就是课本内容的延伸的部分,也是学生有能力接受,也比较感兴趣的。对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的积累仅是这个圆的一小部分。日常教学中,随时都会发现从圆心向外延伸的部分,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延伸的方法,抓住对组成线的每一个点的积累,必将拓展语文课堂内涵的空间,真正引导学生自己从情感的大山深处挖掘宝藏,收获惊喜,从而改变学生作文干瘪寒伧的现状,增强学生作文的文学底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教师只有不断地点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引领他们走进多彩的大自然,逐渐加强他们的文学积累,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211161南京市江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