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0: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网友来稿)

邓老师

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网友来稿)

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我国教育专家严凌君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高三教学,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于是,一浪赶一浪地做考点题,即便是阅读题也是注重答案本身,而没有对文本进行赏析性的解读,其实资料卷上常出现很有人文内涵的雄篇美文,我也常常为之心动。有时凭兴趣整节课的带着学生赏析。我以前的确也是题海战役的将领,总觉得多做题是个法则,认为"走的路多碰到的人多"。后来教学中有一些很典型的现象让我反思。每一届高三我都会遇上不爱听讲,不爱做卷子甚至不爱上课的学生,他每天就抱着杂志或小说看,结果是这些同学只要他愿意参加语文考试就是令人羡慕的高分。一中王升旗主任也说了一个有趣儿的同学,他从不做语文作业,也不听课,但是常在王主任这儿借《史记》和《汉书》看,每次考试分数高,而且多数情况下,他的作文是没法找出毛病。你想找个理由批评他,也找不到。我今年把04届高考语文试卷拿给我读高一的女儿做,前面14道题她做对10个,比我的学生做得好多了。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不知道,乱做的。这其实就是语感。我女儿也是其他学科很差,语文相对好点儿,她比较喜欢看书。

细想一下,所谓的语文知识点,标点符号、实词虚词、连贯得体、成语、修辞等等,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分割和肢解, "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而我们高三复习是进行纯语言系统的无灵魂之躯壳的解析,这固然是应考必须要做的,但是,最本质的还是应该多关注文本。因为,阅读就是与语言大师进行精神对话,学生可以在语言技巧、语言规范性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能力。有了这方面的能力,对知识点的解析就会游刃有余。所以,万忙之中要激励学生强化阅读。至少要求学生每周抄两篇高质量的文章,甚至要背诵一篇。

阅读可以积累素材,对写作的莫大的帮助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有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辞藻、忽视内涵,于是作文满纸空话、假话、套话、学生腔。我们知道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对个性、思想性非常看重。所以我经常强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文章的思想,我很少提到积累字、词、句,到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需要积累,而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最习惯做的就是这个。他们可以整早晨的读拼音,读词语。看文章也是注重那些漂亮的词句。所以思想贫乏,写作哪里会有深意呢?

"知识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没有广泛的阅读,高考作文是无法得高分的。反正我发现我的学生的作文总是显得小儿科,像是跟小学生讲道理。我要求,学生写的文章所讲的道理要能对我们老师有所启发才行。像《我与地坛》这样的文章,史铁生与他的母亲是如此的能够承受生命之重,对生与死是这样的坦然面对,这种境界,不仅对学生,对我们老师也起到了莫大的精神震撼的作用。我们学生就要致力写这样的文章。

二、唤起学生诵读的热情,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我们要想办法唤起学生诵读的热情,哪怕是高三这一年也要舍得花时间开展一些活动。像美文欣赏,诗歌诵读,即兴演讲等。发现和培养班上有朗诵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先行动起来做示范性表演。中学生大都好表现,渴望掌声,上面的一些活动是整个课堂充满掌声的活动,无论掌声是真情 的流露还是礼貌的应景,都会给表演者满足感和愉悦感。于是他们自然会下去积极演练,争取参与。现在的学生是很追求直观美感的,也很浪漫,他们很容易被这个氛围感染。有时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要实实在在掌握多少东西,而是一种激情的召唤。有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要我诵一首诗,于是我背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同学们听的时候异常专注,还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有的同学轻声地跟我一起背诵。背完以后同学们掌声经久不息,我当时很高兴,其一说明我可能读的好,其二说明同学能欣赏。于是我说"是啊,这首诗写得太美了,有人能说一下美在哪里吗?"学生说,不知道。我说"那你们为什么听得这么投入呢?"学生说:反正觉得很好。我说"是啊,大家能直观地感知艺术的魅力也是很不错的,有了这一步,再去具体鉴赏就容易多了。"

事实上这样的活动开展多了,同学们自然就有很高的诵读热情。

还告诉学生,在紧张疲惫的高三复习中,读一首诗,诵一篇散文,可以让自己心灵放松,思维活跃,以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枯燥的东西。语文是文学,文学领域如同浩翰的大海,它有波澜壮阔的海面,更有博大精深的海底。里面有科技的进步,更有人文精神的飞扬。那里是灵魂的栖居地,是精神的乐园。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气质美是人的最永恒的美,"容颜美"有"憔悴损"的时候,"年轻美"有衰老的时候,只有博览群书、饱诵诗书,才能气质不凡,永远美丽。

老师们会觉得是不是把知识点放在一边淡化了,不是的,课堂上的主要时间还是做知识点的练习,每周用一节课或一两个晚读报时间进行兴趣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鼓动学生自己在课外找时间关注语文。

三、要充分保护学生的热情。

唤起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以后还要保护他们的热情。第一,搞了一次比赛活动就要给予一点物质奖励,哪怕是一个作文本,礼轻情意重,学生在乎的是发奖的过程和掌声。另外,批改作文打高分,多肯定。我们已经深深地知道,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所以激励他写是要着。除了行文结构上的问题可以多谈一点以外,其余的语言思想方面的缺憾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解决的问题。说到作文打高分,我给自己留一个退路,我说有的同学的作文在别的老师手上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分。为什么呢?因为我熟悉你的语言风格,看习惯了你的字,特别是有些卷面书写很差的同学,越是大考越是不容易得高分。所以我们作文要想得到你真实成绩的分数,你必须追求最规范的语言,最条理的结构,最整洁清晰的书写。这种善意的欺骗,促使学生异常注意书写和行文的条理。第三,每次作文都一定要把好作文选出来,给予加工润色在班上去声情并茂地诵读,让学生觉得这作文像文学作品一样美。并鼓励他们说,你们的文章比好多书上的文章强几多倍,况且书上的文章也是人写的嘛。你们现在是要参加高考,没有时间去参加投稿的活动,否则,书上的作者或许就是你。而且我把这些优秀作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小册子,悬挂在教室里,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了打印的铅字,是很有成就感的。况且,挂在教室里,班主任看,其他科任老师也看,月考的时候别班的同学也看,你说学生多有面子啊!展示过一次的同学想多几次,没有展示过的同学不想有一次吗?

在批改现代文阅读题和诗词鉴赏题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宽松的。只要他行文像模像样,打了擦边球,我就尽量往高分打,多肯定。因为我觉得,老师做题有时也是对照答案按图索骥,或查资料才能说得头头是道。而我们的学生,一点背景信息也没有,能做到这个样子就很不错了,特别是有些试题出得也不是很科学,不看参考资料是很不容易做准答案的。学生的常规思路并没有错,这种情况老师们肯定碰到过。如果让学生觉得每做一首诗都被老师否定,与答案相差甚远,他会很灰心的。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参看了正确答案以后他会慢慢走向规范性的。只要他保持做题的兴趣就有办法了,做的多了,时间长了,鉴赏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要求学生关注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语文关涉的内容和生活关涉的内容几乎相等,语文是敞着门的课堂,因此,语文学习要借用《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的话,"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我们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我常布置学生写新闻或通讯,是身边的生活更好,来自于报刊电视都行,也就是说是第一手材料更好,第二手材料也行,实践中发现了很多比较好的东西。我摘录一段通讯给大家听一下。

半夜鸡叫"周扒皮"

最近,在浠水一中女生寝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半夜鸡叫"周扒皮"。

小学课本中的"周扒皮"大家当然很熟悉了,他为了剥削长工的劳力,半夜学鸡叫让长工起床干活。可现在我们身边的有些同学,尽管没有周扒皮的歹毒,但的确令人反感。学校规定5:40起床,可经常5:20不到,教室里便灯火通明,让想睡觉的人有如食鸡肋:不睡可惜,睡之无味。我们每天除早晚自习还有8节课,通常上午两节课下来便头昏脑张,两肢发软。第三节课便有部分同学"两耳不闻课上事,一心只有梦周公"了。另有一部分同学则强打起精神硬撑到吃饭铃儿响。并且在第五节课的时候早已有同学身在教室,心在食堂,伸长了双腿欲捷足先"奔"。整天的状态就是"用迷迷糊糊的眼,欣赏朦朦胧胧的天"。

这个片断写得多么生动啊!并且我们还不难看出,这种习作方式也是学校领导或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真是一举两得。

五、分秒必争,充分占有时间。

学生对语文课是很不在乎的。我常观察,在语文课之前的课间10分钟里,学生多半都在非常投入地做上一节课的其他学科的练习,而语文课上完以后,学生则迅速地收捡语文书籍,万事大吉的样子。可以猜想,尽管我开始上课了,但是他的脑海里还在回旋着课前的内容。起码要有四、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维转换,外加课间老师有时要组织教学说点儿闲话,并且或许他自己又开会儿小差,我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可见能够保证的有效时间是多么的少。所以我要求,语文课前要准备语文课的书籍,要考虑语文课可能上的内容。前一次语文课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下次上课后马上提问,习惯了以后,就好多了。这样做,既争取了时间,也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

早自习的时间要特别利用好。学生往往不知道作什么,多半是什么东西在眼头就做什么,没有计划和目的。或者整早晨读拼音,或者整早晨读成语,或者东翻翻,西翻翻。我给学生这样切分时间。早晨按45分钟计划。10分钟读拼音、字、词;5分钟读熟语;10分钟读文言文;10分钟读现代文;10分钟读古典诗词。前天晚上要把第二天早自习读的具体内容锁定,保证一到教室就有事情做,不能这儿翻,那儿找,耽误时间。

语文教学的最艰难之处就是不能立竿见影。特别是有些班主任甚至在学生中明显地暗示不要在语文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语文见效太慢。所以要让学生投身于语文,真是要废尽心思。关于这一点,我也来一个自知之明,放假的时候,我从不布置知识点练习,而是让他们回家看小说,看名著,到学校以后进行汇报交流。我想这也是抢占阵地的一个方式吧,看小说比做数、理、化题不来劲一些吗?

六、考点复习由感性到理性。

知识点的复习我习惯由感性到理性,不习惯先进行考点指导。好的资料往往归纳整理非常周全,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那些大一、二、三、四,小1、2、3、4,甚至甲、乙、丙、丁让他看得头皮发麻。学生感觉有点玄乎深奥,他们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事实上,我也觉得语文试题都是凭语感做,语感强的同学,自然就知道选哪一个答案,否则,条条款款记得再清楚也是枉然。特别是病句修改,学生语感差,你那些理论归类,名词术语对他来讲是天书。所以我一般是先直接给题他做。因为高中生本来就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他并不是一窍不通。他凭感觉可以判断出很大一部分。判断不了的他一定很着急,他就要问你。而且现在的资料都比较好,一般都能够照顾到本知识点中的各种类型。做了几套题后,让学生自己对做过的题中的做错了的题整理归类,形成带有个性化的理性归纳(学生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比如标点符号。甲同学常出错的可能是引号与冒号的使用;乙同学常出错的可能是顿号与逗号的使用;丙同学则可能是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使用。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等学生急于要搞清楚的时候再用很短的时间做一个系统的考点归纳。把做过了的题都作为例子巩固一遍,这样,一般来说学生就比较明晰了。而且我觉得这样做还比较节约时间,因为有的知识点考点指导要三、四节课,应届甚至要一周。像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讲少了映象不深,等于不讲。讲多了,没有时间。

七、蹲下来仰视学生,鼓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语文

我每接一个班,我就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些意思。

我是浠水师范学校毕业的,靠进修、函授混了个本科文凭。功底是非常浅的,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字也写得很糟糕,我有愧做你们的老师,那么大家学语文显然不能过多的指望我,只能靠你自己。好在语言学科的学习特点,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口诵心悟方有成效。即便老师学富五车,那也是老师的,你自己不记忆、不积累成为不了你的;即便老师讲课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口若悬河,洋洋洒洒,老师走了,你还是什么也没有,你获得的是像看电影儿一样的消遣而已。只有你自己博览群书,常发声诵读,常开口说话,常动手练笔,那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词采,属于自己的学识才情。

况且,你们现在年龄小,记忆力强,反应快,精力又充沛,你记一千字的时间我记一百字也不行,我总觉得,我哪儿有资格当你们的老师呢,特别我们培优班的同学,你们出类拔萃,这么优秀,从综合素质来讲,你们比老师不知道强多少倍,以后老师还免不了要请教你们呢,如果老师有那么一点儿值得你们请教的,那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总之,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围绕自己快乐地学习语文。

浠水一中 邓老师

作者邮箱: deng63121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