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的异议

时间:2022-04-14 10:25: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的异议

    

     我刚看了一片有关“问题解决”教法的文章,文章是这样解释问题解决教法的:已成为国际教学改革的热点的问题解决教法,粗略的说,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及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甚至是无数的。看完之后,我对这一论题很感兴趣,因为,这一论题的内容,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早已见不鲜,一般都称为情境教学或者叫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在理论上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不够专业、系统,概念界定上不够具体、可行,所以我认为这一论题可以在中国设专门研究;进而,我又想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能够很好的落实问题解决教法的一篇文章就是《过万重山漫想》,课文本身就已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只要老师将这一课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探索的能力上,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就不难了。  

    您与顾老师的《<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一文中,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增加文化知识积累、了解文章结构技巧、领略精神实质这三点,明显是踏踏实实的传统教学,而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似乎作用就不明显了。  

    我的异议就提到这儿,班门弄斧,请见谅;有不到之处,请一定来信指导;若您有时间,别忘了给我鼓励,先谢!  

    祝您幸福有成!  

                                                学生   潘松  

潘松如晤: 

  所言回复如次: 

  内容大体相当,教法各有不同。 

  假如教师传输,其法不过如此。 

  假如教师善于引导,其旨亦在发现也。 

  再则,假如教师能导引学生以网上之“三峡”资料为素材,模拟刘先生进行自我创作,其法更佳。 

  金传富。 

2.来自: "zhengyc"   

收件人: "ajcf@sohu.com"   

来自: "zzf"   

收件人: "ajcf@sohu.com"   

日期: 00-8-28 20:14:00  

我是安徽省安庆石化一中的语文老师.也许是我太贪心了吧?!  

希望您能否将所有的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寄过来呢?  

答: 

可否先查www.k12.com.cn,教师频道之语文专栏,我们为之提供过部分内容,并将继续。 

金传富 

来自: "雪子"   

收件人: "ajcf@sohu.com"   

日期: 00-8-30 17:10:06  

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因为资料少,常在网上千寻百觅,众里寻她千百度,空余伤心百千回,总觉得语文网站好的很少,几天前来到网上语文课堂,觉得找到了家,现在几乎天天回家看看,也希望我们的家越办越好。  

    金老师,看到您贴的语文教研资料的目录,倍感自己学识浅薄,想向您要些资料给自己充充电,请您不吝赐予,先谢过您了。最后祝您工作顺利,生活舒心!  

答: 

可否先查www.k12.com.cn,教师频道之语文专栏,我们为之提供过部分内容,并将继续。 

金传富 

3.附文: 

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 

前两天,我把1999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布置给学生做,按理说,这篇作文应该写成议论文的 

体裁,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成散文形式,而且还写得不错。那像他们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 

给以评价呢?作文题目是以《回声》这则故事中所得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黄珊上 

答: 

黄珊如晤: 

  恕我直言,是否你的作文经验比较少?因此流于成见。 

  “议论文”即散文之一类,尚不足称文也,或谓议论与散文之并无分界也。精言之,凡文,皆不过叙述(法)与议论(法),盖议论多用于法,而非用于体,而你将叙事偏多而意蕴偏深之文章统统归于“散文”,盖大受文体教学之恶当。(单纯议论未免陈腐过伙。) 

作文贵在思想、章法与语言,凡是,皆可谓佳作,不在技巧之等而下之。 

  请阅读8月2日中国青年报所载之高考满分作文。千万相信作文法无所法,无所谓错,还要相信毕竟老师的见解在变,估计不会拘泥。 

金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