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传妙方--辨析并修改病句迎考复习(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36: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针传妙方--辨析并修改病句迎考复习(网友来稿)

冯雨珍

语病也是病,它同样有症可察,有药可医。和医生一样,辨析修改病句者也同样须要有赖以判断的“慧眼”和去除顽疾的“金针”。

归究起来,病句之“病”大致有三,即:不合语法规律、不合逻辑事理、不合词语感情色彩。一言以敝之,不能准确表情达意的句子即为病句。

“病”症种类虽多,好在“考试说明”只将其界定为六种,它们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① 有关病句的复习中,辨析是首要的一环,而学生辨析语病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建立在学生对上述六类语病显性“症候”了解的基础上。因而教学中不妨要求学生将“病理切片”以卡片的方式排列成病案,使其常见的病态了然于胸。

熟悉了病案之后,下一步该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那么,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首先,要求学生擦亮眼睛,调动语感,进行审读。凭着学生往日的积累及其形成的语文素养,审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大多能从感性上察觉出语句的毛病。例如:

“我们到处都看到了樱花,在东京、大坂、京都--但是四月十三是我在金泽乡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乍一看,还真的注意不到毛病何在,读两遍,语感才会告诉你:确实有点别扭,细品之下,你自会感觉耳聪目明:关联词“但是”、“却”纯属多余。

再如:

“她是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国家队篮球女教练。”

初读时,你可能感觉修饰语确实是按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排列的,细读之后,你会恍然晤见:修饰语中“国家队”一词是领属性的,理应排在修饰成分之首。

更有一种情况,是非得语感前来助阵的,那就是歧义的发现。

如:“对面过来的是两个学校的老师。”

“对面过来的是分属两个学校的老师”、“对面过来的是学校里的两位老师”这两个意思都是例子中可能包含的意思。读一读,找找停顿的位置,是在“学校”之前,还是在“老师”之前,意思差别很大。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学生当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没能练就良好的语感。为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便是教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这是非做不可的。同时,还应要求这类同学有培养语感的意识,尽可能抽出时间多做朗读练习。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语感或许就是考生高考当中手握的利器,而在语病的辨析当中,其作用更是勿庸置疑的。

其次,引导学生去枝除蔓,运用语法,展开分析。

语句恰如树木,有主干,也有枝蔓,主干全无遮掩。有无病态,一目了然。如若主干健康安然,自然再去检查枝蔓。例如: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如何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不论有几个句子,几套主干,上述办法照用不误。主干没有毛病,定语“到会的”与中心词“与会者”重复的“病态”就自然暴露无遗。

运用这样的策略,应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语病极易奏效。

再次,根据结构仿照句子,加以类比。

有些句子是否存有病态,一时难以拿捏,此时尽可要求学生仿原句的结构选平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一切不言自明。

例如:

“这个技巧值得我们大家特别是处于临考阶段的同学们的重视。”

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可将其压缩简化为“这值得我们的重视”。再依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我们的注意。”“这值得我们的关心。”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句子与日常生活中表达上的不同,那就是多了一个“的”,这样即可断定原句中“重视”前的“的”应该删去。

再如:

“那个大字用的是毛笔写的。”

检查它有无病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它的结构仿仿:“衣服用的是丝绸做的”、“作文用的是英语写的。”这样一来,症结一览无余。你立刻就会想到正确说法应该是:那个大字是用毛笔写的。

也许,还有上面几种办法对付不了的顽症。那很可能是句子不合逻辑。此时不妨运用逻辑意义分析法,它须要从事理上进行分析,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语病题中有这样一句。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它涉及到了种属概念的关系问题,“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

再如学生作文当中还常常出现这样一些语句:①今天早上,我刚吃过饭,所以我就来找他了。

②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③那是一位让我无时无刻不挂念的挚友。

这些句子,或者是被作者强加了因果,或是以子之矛刺子之盾,第三句则是典型的否定失当(“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

类似的情况,只要学生们能从事理上去考虑、分析,解决起来实际上易如反掌。

关于辨析语病的其它方法同样值得重视。比如,运用排除的方法进行检查。它不必找句子的主干成分、枝叶成分,而只消从头依序往后检查,逐步排除健康完好的成分,最后针对有问题的部分来分析改正。

如:“这次会谈对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都很正常,出毛病的是“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里状语误作了定语,把“广泛”移到“交换”之前,病症立刻化为乌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用以辨析病句的方法并不是单一使用的。它常常由不同的方法配合起来运用。如此,效果才会更理想。拘于成法自是不必,况且,对于高考而言,最应看重的理应是结果。

最后,简要说说关于病句的修改。

症结找到之后,现成的治病金针不妨一用。

对于抱残守缺的成分残缺者--增;面对繁冗拖沓的赘余成分,尽可以抡起板斧--砍;被错配成鸳鸯的,红绳重系--换;越规逾矩不合逻辑的--变(通);对那种主次不分、长幼无序、先后颠倒的--调;而对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句子杂糅、暗换主语、层次不清的结构混乱者--则增、砍、换、变数针并用。

作者邮箱: fyz662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