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09: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网友来稿)

新丰县遥田中学 陈红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网友来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遗忘”了这一点。许多教师为了应试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的灌,一味的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许多好的文章是:“学生一读就流泪,老师一讲就瞌睡。”这样的课堂别说学生不喜欢,连老师自己都不喜欢。况且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必须努力懂得激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鲁迅笔下所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已很难看到了。不少教师能让学生在课的开始时把课文读一遍就算不错了,更多的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的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因此,现新课程阅读教学必须改变现状,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出声念诵自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看,也是读。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因此在现在的新课程理论下该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在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心得: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使其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前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热线》的栏目中著名的教育家卢勤面对许多家长提出为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而焦急,苦恼。卢勤笑着说:“你自己焦急什么呀!孩子他都不焦急。你应该想办法让他焦急才对啊!”其实学生读书也一样,要让他自己觉得我要读,而不是为家长,老师读。如何使他们觉得我要读?面对现在的中学生,我抓住他们青春期对异性好奇,想引人注意的特点。我会不时的对他们说:“你的字写的不漂亮,那你写的‘情书’别人就不喜欢 ,特别是写给你喜欢的人。”这样一说学生写字就会特别认真。每当有好的语句,我会不失时机的告诉他们:这个句子妙在那里,我们在以后写文章时该怎么运用。说到文章的感情时,我会对他们说:“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是因为他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多读书。”有时又故意用一些生活常用的东西来为难他们。如让他们写一些应用文 ,很多学生都不会,但生活中又常用到,学这些学生会特别认真。只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自然觉得学这些东西对自己很有用。这样,他就来劲了,一来劲他就会自己去读书,自己在阅读中找出好的语句,自然而然学生就成了阅读的主人。

另外,作为向导的老师,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要让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首先,自己要有丰厚的积淀,在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中能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其中,让他自然会感受到阅读的精彩和魅力。

其次,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使其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可见一些教师刚教完一篇课文,就是什么语段的阅读训练,作文仿写练习等之类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要不得,把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阅读兴趣再一次扼杀了。我们知道,写作完全是一种灵感,一种冲动,有了这种灵感,冲动,文章可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反之,则挠破头皮也写不出几个字,反而让人心生厌恶。况且,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学生读的多,积累也就多了,语感也就形成了,你还愁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写作。有句话说得好:“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让他博览群书。学生经常徜徉在这样的阅读中,收获的不仅是语文,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这也是在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英国著名的作家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只有老师淡化了阅读的功利色彩,学生的阅读才有自由,他们才会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再次,要利用多种机会引导学生走进书海。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读书外,还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特别是和学生课后交流时,往往可以更加自由地讲一些著名的作家或科学家的故事。我就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述著名作家的奇闻轶事,讲文学典故,讲历史故事。学生对这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往往会渴求有更多的了解,那么阅读相关的作品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理念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阅读教学”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一定会迎忍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