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20: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211161  南京市江宁中学  秦葆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自2002年起《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归入了“古诗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放到一起,且将其由第一卷的客观题变成第二卷变成主观题,分值变成6分或8分。要求是:鉴赏评价,即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近几年高考看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宋词、元曲。05年全国和各地的考卷中选了唐诗8首,宋诗7首和元曲2首,考查的几乎都是写景抒情诗,而考点主要集中在:诗句理解(字词)、修辞、语言、情关系等方面;其中有三个省市考了比较鉴赏,相当一部分试题涉及了延伸鉴赏。这正反映了考纲的诗歌鉴赏由初级到中级乃至高级的变化。今年全国和各地卷都未考宋词。鉴赏古诗除了要建立相应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了解诗歌分类,掌握常见的鉴赏术语和鉴赏方法外,还必须掌握答题规律,了解常用鉴赏句式,把握好得分点,以求得高分、满分。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古诗鉴赏主观题拟题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举例对其答题技巧作一解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二:(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三:(05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其表达的格式是: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五:(200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六;(05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意思对即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二)

例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步骤一)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步骤二)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步骤三)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图画;《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例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例九;(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

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其答题思路是:(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十:(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例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反衬 ,以动写静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例十二:(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211161南京市江宁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025-816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