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时间:2022-03-12 10:32:5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指围绕本课课堂教学实际展开的主要场景记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教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篇1

  [教材分析]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 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三三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的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一周的教学,我感觉这应是个中等水平的班级,课前有约半数的学生能够预习,上课的秩序井然,学习的热情较高,与教师配合较好,在学习上尚需教师的引导、启发与点拨。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篇小说的情节。作者以故事的结局开头,然后依次展开情节,巧妙的匠心见诸笔端。小说是围绕什么物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的呢?

  生:(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

  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

  (学生点头认同)

  [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

  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组讨论,共四大组,每一大组围绕情节的一部分;再分小组,组与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交叉。同学们争先发言,彼此交流。教师巡查,针对各部分内容指导、启发,与学生交流看法。)

  师:[宣布讨论结束]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生: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是动作描写。

  生: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师:[点拨] 清兵卫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几乎全部的心思都用在葫芦上,真是喜欢到了极点,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作者对清兵卫的刻画还有哪些?表现他什么特点?

  生: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

  (教师给予肯定,同时板书“认真”)

  生: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学生的回答集中在开端部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局限在对葫芦的喜爱、痴迷上}

  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课文的其它部分有怎样的描写?清兵卫还有哪方面的性格呢?

  生:在发展部分,当爸爸、客人批评清兵卫喜欢的葫芦不好时,清兵卫说:“这样的好呀。”、“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了一点就是了。”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清兵卫有独特的爱好。

  师:[及时肯定,点拨] 这就是说清兵卫很有个性吧![板书“个性”]

  师:[参与发言] 第22、23段,当清兵卫在卖柿子的老太太那发现一个喜欢的葫芦,“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里发着跳。”是对清兵卫喜欢葫芦的激动心理的描写。

  生:第29、30段写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没收后“哭也没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通过这样的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清兵卫的恐惧、害怕、无可奈何。

  师:[点拨] 这是通过神态、动作来揣摩人物的心理,能表现清兵卫什么性格特点?

  生:对葫芦的喜爱,喜爱得很执著。

  师:[板书“执著”,并提示]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校役卖了五十元,而古董店的老板又以六百元卖给了富家,葫芦的价钱变成了原来的6000倍,以后,这只葫芦还将卖多高的价钱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么高的增值率来看,清兵卫有怎样的能力?

  生:鉴赏葫芦的能力。

  师:[板书“独特鉴赏能力”] 这部分的叙写就与上文客人、爸爸对清兵卫的批评形成……

  生:(紧接着答)对比。

  师:表现大人们什么特点?

  生:不懂装懂、虚伪。

  师:他们自以为会鉴赏葫芦,其实根本不会,真是自以为是呀!

  师:[放慢教学节奏,小结]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还有细节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的清兵卫。可这样一个有天分的孩子,一个有可能成为葫芦鉴赏家的孩子,却因为大人们的干涉阻止,和葫芦“断了联系”,有了“新的寄托”。[板书“断关系”、“新寄托”]

  (学生陷入沉思)

  [教学环节3:揣摩客人、教员、爸爸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

  师:清兵卫的天性被扼杀了,[短暂的停顿后,引入下一步教与学]在扼杀清兵卫志趣爱好的大人中,有一位客人,作者是怎样刻画他的?

  生:有语言描写“真是小孩子呢”。

  生:第10段“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师:[点拨] 客人认为清兵卫很幼稚,喜欢的葫芦太普通,不够特别,不够大,也就是对清兵卫的爱好持什么态度?

  生:不赞同 。

  师:[板书“不赞同”]

  师:教员在整个的扼杀行动中,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对清兵卫喜欢葫芦、上课玩葫芦持什么态度?文中如何描写的?

  生:不赞同。文中写教员的心理“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就不舒服”。

  生:很生气。教员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并且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

  生:他还去清兵卫家家访,说“家里应该干涉他……”

  生;教员到清兵卫家“训斥了一顿之后”才走。

  师:[点拨] 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表明了他的态度,借原文的关键词,教员对清兵卫喜欢葫芦持的态度是:要干涉。[板书“要干涉”]

  师:最终迫使清兵卫放弃自己的爱好的最关键人物当数他的爸爸了,爸爸在和客人的对话中,在教员家访后怎么表现的?

  生:第9段写“他爸爸很不高兴……”

  师:[参与课堂,带动课堂气氛] 第18段,听到清兵卫的反驳,表现为“圆睁着眼呵叱”。

  生:教员家访后,爸爸回来了,“使劲揍了一顿”,“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师:可以说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明他对清兵卫的态度是?

  生:(马上接)不理解。

  不支持。

  反对。

  师:[板书“反对”]

  [教学环节4: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师:小说中的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文中的人物绝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本文中的这些人各代表了哪种人呢?

  生:清兵卫代表那些有个性,有爱好,有追求的孩子。

  生:爸爸代表的是那些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爱好的家长。

  生:教员代表的是那些不理解孩子的教育者。

  生:客人代表的是除家长、教师以外的大人们。

  师:[小结,并进一步引导] 他们构成了孩子所接触到的整个社会。作者在文中明显地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态度,各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作者对清兵卫是同情的。

  生:作者对爸爸、教员、客人的做法是批评、揭露。

  生:是否定的。

  师:清兵卫喜爱葫芦,可在大人们的干涉、阻止下,他的志趣、个性被无情地扼杀了,这种悲剧不仅在过去,而且也在现在;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断地上演。小说的现实意义非常深刻,作者不仅在批判,也在呼吁,本文的主旨至此清楚地透露出来,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生:本文批判了大人们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生: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教学环节5:拓展反思,体验感悟]

  师:总结得很恰当。[放慢语速,给学生回顾时间] 以上我们通过作者在文中的描写,体会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了作者的态度,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学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什么体会、感想或受到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启发思路,寻找发现其中有代表性、有个性的结论)

  师:[结束讨论,启发] 你们中有喜爱葫芦的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喜欢什么呢?让我们调查一下。

  (抽两行同学调查他们的`爱好、兴趣。)

  生:(一个接一个的答)看电视;

  上网;

  看小说;

  听音乐;

  画画;

  打篮球;

  玩四驱车,参加比赛;

  追星;

  书法;

  看动画片……

  师:这些爱好在中学生中较有代表性。那你们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呢?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生:(齐答 )限制;

  制止;

  不许……

  生:我喜欢玩四驱车,可是父母不同意,于是我节省零花钱偷偷的买,并且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名次。后来,爸妈知道后,坚决反对,不让我再玩四驱车。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们来到赛场,看我比赛,当他们看我成功时,非常高兴,并且允许我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玩一玩。

  师:他通过努力,用实际行动说服了爸爸妈妈,这可以算是一个好办法。

  生:我的爱好,被父母绝对禁止,我想我们应该向他们夺回我们的权利。

  生:父母的话都是为孩子好,我会听从他们的意见的。

  生:我呼吁广大家长对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鼓励,甚至是资金上的帮助,而不是干涉、扼杀。

  师:刚才在讨论时有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喜欢上网。

  师:上网都干什么呢?

  生:打游戏、聊天、也看新闻。

  师:那你希望老师家长怎么对待你和你的爱好呢?

  生:不要过于干涉,也不要过于放纵完全不管。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上网可以查到资料,了解很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它有有利的一面,过于干涉会让双方有矛盾,形成敌我关系,产生逆反心理。

  师:那为什么又不能放纵不管呢?

  生:网上的诱惑力太强了,我们的控制力不强,控制不了自己时,就应该让父母来督促、教育、说服我们。

  [教学环节6: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的,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样还能要求家长老师理解支持吗?发展个性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同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也应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应该正确的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环节7:布置作业]

  师: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像,续写这篇小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的很流畅、很舒服,争论、讨论、合作、交流、调查、回顾、展望交替进行,基本实现了课前的设想,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感悟人生、教育思想的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认识和体会深入了一层。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动面较广,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学生说出了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见解,虽然不十分正确,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很珍贵的。

  [听课评价]

  备课充分,熟悉教材,程序合理,训练扎实;自信、亲切微笑、互动,教学有艺术性,收放自如;板书设计精巧,重点突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设计,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对主人公脸色的变化可进一步挖掘。建议此课全区观摩。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篇2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主要教学内容: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分段、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注音)

  1、生字:

  茶卤(chá lǔ) 葫芦籽(hú lu zǐ) 呵斥(hē chì)

  战战(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隐瞒(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没收(mòshōu) 没有(mé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参(rénshēn) 参考(cānkǎo) 参差不齐 (cēncībùqí)

  朝鲜(cháoxiǎn) 朝气(zhāoqì)

  3、词语:

  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开端 发现葫芦

  发展 教员没收

  高潮 砸碎葫芦

  尾声 葫芦变价

  结局 改变爱好

  四、问题讨论:

  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构成对比,例如: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

  五、练习设计

  (一)、语言积累

  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A、葫芦(hú) 狭小(xiá) 热衷 (zhōng) 呵叱(chì)

  B、模样(mó) 顽固 (wán) 摩擦 (chā) 隐瞒(mán)

  C、纵使(zòng) 跃进 (yuè) 吮吸(shǔn) 塑料(sù)

  D、绘画(huì) 檐廊 (láng) 投掷 (zhì) 屹立(yì)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乖觉 古董 薪水 珊栏

  B、锤子 嘀咕 接洽 机械

  C、哺育 玷污 热衷 埋怨

  D、包庇 畸形 寄托 喘气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B、“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C、“你看,”母亲无可奈何地说,“就剩这点钱了。你全拿去吧。”

  D、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 填入下面画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就象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6、下面的句字里有两组对立的词语,(“天上”“地上”与“拥挤”“疏远”),仿造时要考虑这一点并重新立意。句字语气不限。

  天上的星星为何象地上的人群一般拥挤,而地上的人们为何又象星星一样的疏远?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三)、选段在线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四)、探究性学习(主题或中心)

  本文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顺其自然〉则告诉我们: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成功的机遇会更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

  2、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

  3、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4、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目的2、3

  教学难点:

  目的4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对情节的熟悉程度,教师概述故事情节,学生找出与原文情节不符的地方并更正。

  故事梗概:

  有一个12的日本小学生叫清兵卫,他特别喜欢葫芦,喜欢那些样子稀奇古怪(①没开口的带皮葫芦,样子很周正)的葫芦。有一次竟把一个小孩子(②老头儿)的光秃秃的脑袋错看成了葫芦,自己都忍不住大笑。他每天放学后,就一个人到街上看葫芦,大概店铺里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有一次在后街,发现的一个老婆婆摊子前的一串葫芦,并被其中以个很普通的葫芦所吸引,结果急匆匆跑回家拿来五毛钱(③一毛钱)买下。从此片刻不离这个就、葫芦,以至于上课时偷偷在桌子底下摩擦被教员当场没收并被当作垃圾叫校役处理。教员状告家长,清兵卫遭到打骂,他父亲把那些葫芦全部卖了。(④砸碎)从此,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热衷于绘画,不过他的父亲又在嘀咕。

  值得说明的是,校役并没有扔掉那只没收的葫芦,而且把它拿到古董店换了五块钱(⑤五十块钱),古董店老板又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豪,价钱是六百块。

  二、引导学生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教师提问:

  小说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把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教师点拨并板书。

  清兵卫喜爱葫芦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独特的爱好

  三、揣摩教员、父亲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

  1、教师引导:

  清兵卫如此衷爱葫芦,作为他的教员、家长,他们又怎样看待?有哪些做法?

  2、学生表演,再现情节。

  情节①教员没收葫芦情节②父亲砸碎葫芦

  3、教师点拨小结:

  教员:要干涉父亲:坚决反对板书

  四、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1、教师调拨提高:

  ①教员对清兵卫的爱好极力干涉,怕影响学习,家长对清兵卫的爱好坚决反对,担心没有出息,那么小说情节来看,清兵卫的爱好究竟有没有出息?

  ②葫芦的价钱节节攀升,不可化量,从这么高的增值来看,清兵卫又怎样的能力?

  2、.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板书:

  鉴赏葫芦的能力〈审美能力〉

  3、教师点拨:

  具有天才般独到的审美能力的清兵卫,他的爱好能自由发展吗?不能!结果是葫芦被砸碎,爱好被剥夺,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作者写这篇小说仅仅只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吗?不是的。小说里的人物绝不仅是他们自己,他们你、很能代表一些人的观念和做法。小说想引起读者哪些思索?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我们不妨代替作者说出来。以“我想对xx说”说话。

  4、学生发言讨论,谈出自己感悟体会。

  5、教师归纳小结:

  作者写这篇小说是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作者在批评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兴趣的做法,同时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五、反思、感悟。

  1、教师点拨:

  这篇故事发生在日本,日本和中国同属东方国家,文化上受中国影响很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非常严重,扼杀个性的想象比较普通。想想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你有哪些爱好兴趣?教师家长是怎样对待的?你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

  2、.学生自由发言、感悟。

  六、课内总结。

  这是一篇小说,这节课通过文中传神的描写,体会了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了作者的态度,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给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敲响

  了一个警钟。但愿清兵卫的教顺以后少发生或不发生,不论东方还是西方。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评价》1—10题

  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较好。当时一、听课的有二十一位老师,评价也还不错。这是九年级上期的一篇文章,当时所教班级C144,成绩稍好的都进了奥赛班,剩下的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学习习惯差,不愿意读书,更不喜欢用心体会课文。所以,我在课文开头设计了“找出与原文情节不符的地方并更正”的环节。

  很受学生欢迎,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连平时最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用肘关节碰桌子的声音惹得听课教师都笑起来。熟悉了情节,也就为下文分析小说的写法、主题及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整堂课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现在的学生厌学,习惯差,大部分原因还是取决于教师,教师如果想学生所想,因材施教,想些办法,让自己的课生动起来,学生还是愿意接受的。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清兵卫与葫芦的教案07-29

【实用】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07-03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合集10篇07-08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汇总七篇10-19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锦九篇10-06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锦集7篇10-26

离骚课堂实录07-30

《虎丘记》课堂实录07-29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