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合作学习(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38: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合作学习(网友来稿)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解读合作学习(网友来稿)

关键词:合作学习 解读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学策略,在课改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呢?笔者从合作学习的起源,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适用的对象范围,合作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的要求,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合作学习的程序及操作要领,合作学习中易产生的两种偏向及矫正,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方法等方面作详细的解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呢?笔者认为,提高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它的基本内涵,明确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为此,特对“合作学习”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解读,供教师们操作时参考。

一、合作学习的起源

合作学习起源于英国。1700年,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首创用合作学习方法,团体施教。这一观念于1806年传到美国,纽约出现了第一所兰凯斯特学校。19世纪早期美国的共同学校运动也十分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杜威也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团体在教学上的运用。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美国合作学习研究专家约翰逊戴维兄弟认为:合作就是一起来工作完成共同目标。在合作活动中,个体探索结果有利于他们自身和整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学习就是教学上利用小组,以便于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互相学习达到最大限度。美国另一位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个人责任感;(5)混合编组;(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7)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台湾黄政杰博士在《台湾省国民小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一文中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

当今我国不少教学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或团体内一种任务定向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其实质是“集众人之力,解决个体困难”,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借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积极作用来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当今人们对“合作学习”所作出的最明确的界定。

三、合作学习适用的对象范围

在国外,合作学习适应于从小学直到研究生教育、成人职业培训,适合文理各科教学。一般班级40人以下,更容易见效。但是班级人数不是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重要的是学生的培养。如果没有充分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形成集体,学生没有经过合作技能的训练,即使是20人的课堂,也难见成效。这也是目前合作学习借班上演示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因素。合作学习适合各种课型:新授、复习、检测。

四、合作学习的特点

与小组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合作学习坚持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规则。

其次,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个人职责。以四人组为例,组员可分为: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组员在合作学习小组组内活动时承担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把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保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合作学习小组组内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职责时,产生交际活动,这样就把交往活动纳入教学认识活动,使学生个体探索和群体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比较他人意见和建议过程中,破除自我中心心态,确立客观权威,养成不固执已见和集思广益的民主态度,拥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教授正确的交往技能。

最后,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具有特殊性。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是共有的,为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互助合作,彼此积极依赖,达成目标。具体而言,只有当每个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时,小组成绩才会优秀。若某个组员学习失败,则整个小组都失败,即小组成员是荣辱与共的。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把学生安排在一个个的小组里,让他们一起学习,同组学生之间可能相互抵消或助长学习成果,也有可能形同陌路,各行其事。因此,仅让学生围成一组,彼此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将学生异质分组;(2)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做到积极的互相依赖;(3)学生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4)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明确并履行个人职责。

六、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

除常规教学准备之外,主要工作还有建立合作小组的实施教学设计。建立合作小组要求:

1、决定小组人数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至少是2人。但在决定小组人数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小组人数的两重性,小组人数越多,小组成员在学习方法、个性、态度等方面越具多样性,需教师监控的组数越少。不利的是,每个组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就相对减少,组内协调和沟通的时间相对增加。二是全班总人数,要尽可能达到每组人数均等。此外,还应考虑到学习资料、教室空间、合作学习的时间长短等因素。

2、进行学生分组

在确定了小组规模后,将学生总数除以组数,即得每组人数。采取随机分组或指定分组的方法分组。但为了保证每组的异质性,可以作适当的调整。一般合作学习小组应保持一定时间的相对稳定性,以便组员互相熟悉,彼此适应,形成良性运作。如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难以发挥,教师可以考虑重新调整组员,以改进小组功能。

3、分配组内角色

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教师分配小组学生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观察员和教练员。如果小组规模小,可将一些角色合并,如检查员和观察员合并,记录员与报告员合并,主持人和教练员合并。

4、安排空间位置

空间位置的安排,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遵循组内尽量靠近,组间尽量分开的原则。这样可使组员充分分享资料、互相交流合作,而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做必要的变换,以充分发挥空间位置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

除备课外,教学设计准备工作主要有:编拟合作学习单、作业单、练习纸、评价表等学具,以便实施教学:

(1)学习单

学习单是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时的菜单,其作用是:明确合作学习的程序、内容、反馈学习情况。因此,学习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各组的学习单可不同。

(2)作业单

作业单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可以是全班一张作业单,也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单,以便于不同学力的学生有选择地练习。

(3)评价表

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学习结果评价、合作技巧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包括个人和小组两种,可通过回家作业、分层的小练习、小测验(如前面的作业单形式),统计学习结果来评价,或者以合作学习小组代表交流的情况为依据来评价。合作技巧评价是根据合作技巧运用的情况,运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利用口头宣布、墙报等形式展示。

七、合作学习的程序及操作要领

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整体评价。其中,小组讨论是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倾听,适时干预和引导。在组际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不同意见的碰撞,不断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了解、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引起反思。教师最后的评价也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开放的、积极的评价。

八、合作学习中易产生的两种偏向及矫正

在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经常被用到,但容易简单化、形式化。例如,独立思考是小组讨论的基础,而小组讨论又是组际交流的前提,所以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在课堂上走走形式,在学生小组对问题还没有思考进去、讨论起来的时候,就匆匆宣布讨论结果,也不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便开始迫不及待,以我为主的讲开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讨论起来以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却不知道如何引导、调控。如果学生发表了与自己不一致或出乎意料的意见,教师容易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搞一言堂,或三言两语又转回到自己原先的思路,仍旧以讲析为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角色定位不准,教学素质不高,缺乏对合作的调控能力。

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同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善于提供合作条件,创设合作情境,并且走下讲台,甘当配角,以一个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以亲切自然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九、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方法

合作学习主要教学策略有: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团体探究法、小组协力教学法、小组加速学习法、协同合作法、合作统整阅读协作法、共同学习法。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更多,如围圈读说写、内外圈、发言卡、跑组、评价平行线等。

作者邮箱: wjl_5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