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四书(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26: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光之四书(教师中心稿)

光之四书(林清玄)

光之四书(教师中心稿)

2017-01-01 21:17:01 紫露凝香@-NJk1 /article/-NJk1-jzO7-s.html 复制 评论 

            (一)光之香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二)光之味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土地,为了怕蒸起的水气,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

  有一次,一位渔民请我吃饭,桌子上就有两盘鱿鱼,一盘是新鲜的刚从海里捕到的鱿鱼,一盘是阳光晒干以后,用水泡发,再拿来煮的。渔民告诉我,鱿鱼不同于其他的鱼,其他的鱼当然是新鲜最好,鱿鱼则非经过阳光烤炙,不会显出它的味道来。我仔细地吃起鱿鱼,发现新鲜虽脆,却不像晒干的那样有味、有劲,为什么这样,真是没什么道理。难道阳光真有那样大的力量吗?  

  渔民见我不信,捞起一碗鱼翅汤给我,说:“你看这鱼翅好了,新鲜的鱼翅,卖不到什么价钱的,因为一点也不好吃,只有晒干的鱼翅才珍贵,因为香味百倍。” 

  为什么鱿鱼、鱼翅经过阳光曝晒以后会特别好吃呢?确是不可思议,其实不必说那么远,就是一只乌鱼子,干的乌鱼子价钱何止是新鲜乌鱼卵的十倍?   

  后来我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东坡肉油焖笋尖,差一点没有吞下盘子。主人说那是今年的阳光特别好,晒出了最好吃的笋干,阳光差的时候,笋干也显不出它的美味,嫩笋虽自有它的鲜美,经过阳光,却完全不同了。  

  对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等,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使它发散不同的味道。我们走入南货行里所闻到的干货聚集的味道,我们走进中药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在从前,无一不是经由阳光的凝结。现在毋需阳光的干燥方法,据说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一位老中医师向我描述从前“当归”的味道,说如今怎样熬炼也不如昔日,我没有吃过旧日当归,不知其味,但这样说,让我感觉现今的阳光也不像古时有味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产制茶叶的地方,茶农对我说,好天气采摘的茶叶与阴天采摘的,烘焙出来的茶就是不同,同是一株茶,春茶与冬茶也全然两样,则似乎一天与一天的阳光味觉不同,一季与一季的阳光更天差地别了,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只敏感的舌头。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具备好的舌头能辨别阳光的壮烈与阴柔 --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差一些些,在食宾口中已自有高下了。  

  这样想,使我悲哀,因为盘中的阳光之味在时代的进程中似乎日渐清淡起来。

有香味的是稻谷

 

初读林清玄的散文《光之香》时,曾为好优美的文笔所打动,深邃的哲理所折服。一时心血来潮,竟要去外婆家享受阳光的香叶味。 

那时正值秋高气爽,是丰收的好时节。一到外婆家,便被农村忙碌的景象所吸引,一大片、一大片割倒的金黄的稻穗田令人好不惬意! 

割稻的人们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着,身后一排排整齐的稻穗,犹如参加国庆阅兵的队伍那般,而割稻的有说有笑,有的专心致志,一点一点向前挪。这时,一位正在扬谷的老妇人牵引住了我的目光,她那平凡而富有蕴味儿的动作让我觉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她两手从身下的谷堆上捧起一把谷,把它举与头平,微分两手,那谷子便缓缓从那缝隙中溜出,一阵轻风微拂,那些瘦小的谷粒沿着谷堆的坡度滑到了底层,显出得意的神情。老妇人拍了拍手,又从谷堆上捧了一把谷子…… 

这些简单的动作其实也蕴含了一种勤劳与朴实的美,可细想想,忽然发现,林清玄的说法并不完全对。其实,真正有味的不是阳光,而是人们的勤劳与朴实,才创造了稻谷,这才产生了丰收的香味。如果没有耕耘,纵有阳光,何来谷香?因而,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这沁人心脾的稻香;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这充满艺术美的动作;正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世界。 

走在回家路上,老妇人虔诚地双手举过头顶,扬谷的情景不时地浮再眼前,我忽然觉得这是真正的“光之香”,深沉的,永存心底的香味啊! 

上海奉贤育秀学校 李静娴 林清玄是名人。但作者不迷信名人,在体味阳光的香味同时,对劳动、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才是会读书。 

我们许多同学读名人的文章,只知顶礼膜拜、一味吸收,而没有加进自己的感悟和思索,这样读书,达不到读书的目的。 

编 者 

(《中国中学生报》 924期) 

光之香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光 之 味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土地,为了怕蒸起的水气,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

  有一次,一位渔民请我吃饭,桌子上就有两盘鱿鱼,一盘是新鲜的刚从海里捕到的鱿鱼,一盘是阳光晒干以后,用水泡发,再拿来煮的。渔民告诉我,鱿鱼不同于其他的鱼,其他的鱼当然是新鲜最好,鱿鱼则非经过阳光烤炙,不会显出它的味道来。我仔细地吃起鱿鱼,发现新鲜虽脆,却不像晒干的那样有味、有劲,为什么这样,真是没什么道理。难道阳光真有那样大的力量吗?  

  渔民见我不信,捞起一碗鱼翅汤给我,说:“你看这鱼翅好了,新鲜的鱼翅,卖不到什么价钱的,因为一点也不好吃,只有晒干的鱼翅才珍贵,因为香味百倍。”

  为什么鱿鱼、鱼翅经过阳光曝晒以后会特别好吃呢?确是不可思议,其实不必说那么远,就是一只乌鱼子,干的乌鱼子价钱何止是新鲜乌鱼卵的十倍?   

  后来我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东坡肉油焖笋尖,差一点没有吞下盘子。主人说那是今年的阳光特别好,晒出了最好吃的笋干,阳光差的时候,笋干也显不出它的美味,嫩笋虽自有它的鲜美,经过阳光,却完全不同了。  

  对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等,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使它发散不同的味道。我们走入南货行里所闻到的干货聚集的味道,我们走进中药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在从前,无一不是经由阳光的凝结。现在毋需阳光的干燥方法,据说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一位老中医师向我描述从前“当归”的味道,说如今怎样熬炼也不如昔日,我没有吃过旧日当归,不知其味,但这样说,让我感觉现今的阳光也不像古时有味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产制茶叶的地方,茶农对我说,好天气采摘的茶叶与阴天采摘的,烘焙出来的茶就是不同,同是一株茶,春茶与冬茶也全然两样,则似乎一天与一天的阳光味觉不同,一季与一季的阳光更天差地别了,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只敏感的舌头。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具备好的舌头能辨别阳光的壮烈与阴柔 --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差一些些,在食宾口中已自有高下了。  

  这样想,使我悲哀,因为盘中的阳光之味在时代的进程中似乎日渐清淡起来。

【阅读导语】  

  “光”本来是难以捉摸、难以描摹的事物。但林清玄先生却以独特的视角,品味出它的色、它的香、它的味、它的触,把读者的心灵带入一个澄清洞明的境界。楼肇明先生认为《光之四书》堪称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典范之作”,“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化‘浩然之气’为潺潺细流的艺术之极致”。这里推荐给大家的是其中的第二、三,即“光之香”、“光之味”。如有兴趣,可找来全文品味品味。【作文荐题】   

  像“光”这样一些平时接触甚多,但又极难状写的事物,还有许多,如“声”、“电”、“闪”等等。请选择其一,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晨仲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