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结构妙起来(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44: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结构妙起来(教师中心稿)

让结构“妙”起来

让结构妙起来(教师中心稿)

河北省武强文博中学马勇钦053300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一般说来,审题立意、选材剪材之后,依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就得思考文章的结构。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顺序,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顺序。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创新,让文章的结构新颖巧妙、不落俗套,为文章增姿添色。有以下几种结构可供参考:

一、 镜头转换法。

镜头转换法是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选材必须突出文章的主题,紧扣文章的灵魂,不论是人物的生活片断、事件的发生发展、景物的白描细描等等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原则。

运用镜头转换法结构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要巧妙地把镜头剪接成文。有两种组合的方式: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用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这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最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此外还有纵横式、对比式、阶梯式、跳跃式等我们初中生不太好把握。

总之,用镜头置转换法来结构文章,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有三种方式:用“一”“二”“三”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直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这种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二、 妙胜巧合法。

所说的妙胜巧合法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当甲事物与乙事物的联系快要中断的时候,恰巧出现了另一种媒介将甲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事物继续向前发展,甲与乙的联系不致于中断的写作方法。

运用妙胜巧合必须掌握其规律性,使巧合符合真实、合理、新奇的三原则。第一,巧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方面的特点,要让读者相信。尤其具有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更要注意到其真实性。第二,巧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合乎事物的规律性,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绝不能生拼硬凑、牵强附会。第三,巧要巧得新奇,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圣诞节妻子德拉只好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链,丈夫杰姆也只好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

妙胜巧合法,可以提练故事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但是,巧合不宜滥用,要用得恰当,对一些偶然性情节要做好前铺后垫,找出它们的合理性因素,不能任意编造。

三、 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是用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可以是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按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来安排的。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来组织叙事写人。如《荔枝密》是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四、 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急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一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如《驿路梨花》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始终吸引着读者的视线;《醉翁亭记》中“太守究竟是谁”始终是读者心中的疑团,让读者感到了文章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五、 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乃三十六计之一,即当敌人锐气正旺时,我故意避战示弱,使其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里的“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此种结构方法常常用在议论文中,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按歪理推下去,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六、 首尾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那儿。”这就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时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的脱节,全文结构显得支离破碎。首尾圆合一般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照应。这就是说,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和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意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的作用。如《不朽的失眠》便是,全文始终围绕张籍因科考落地失眠而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

3、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文中出现了多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力的表现了主题。

4、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

5、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事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物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白杨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