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热点、提供示范--一堂作文指导课的体会

时间:2022-04-14 13:39: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抓住热点、提供示范--一堂作文指导课的体会

上海市浦南中学    陆爱民

抓住热点、提供示范--一堂作文指导课的体会

    这是高三年级上学期一堂普通的作文指导课。

    为这堂课确定的目标是:以“新概念作文之我见”为话题,通过提供教师“下水作文”让学生分析研究等形式,进行“议论文写作应该怎样说理”的训练,落实本册教材“加强议论力度”“把握说理分寸”的要求。

    确定这一目标时基于以下考虑:经过多年的写作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已经能够搭起文章的架子,却依然存在着“就事论事”、“偏执极端”、“浅尝辄止”等问题。对怎样才能有效的说理不甚了了。解决这个难题,已成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

    对这堂课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选择“新概念作文”作为议论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根据笔者体会:说理训练这种技能性训练,要提高效率,关键是让学生在说理的实践中通过模仿、体验等途径自己领悟。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所讨论的话题必须是学生有兴趣、而且又确有讨论价值的。在这之前,笔者曾进行过多次尝试性教学实验,如在教《威尼斯商人》时,以“夏洛克是/不是好人”为题组织过“辩论赛”。但学生兴趣不浓,“辩论”也留于形式而未能达到训练说理的目的。探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外,教材本身已有定论,再讨论似乎只能强词夺理,学生觉得毫无意义是主要的一条。而“新概念作文”这个话题截然不同。首先,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存在“背景”问题。其次,“新概念作文”所提倡的精神与写法,对今后的作文考试有何影响?对于一个马上要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讲,不能不引起注意。而且,在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交谈中,我注意到《新概念作文获奖作文选》早已成为许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一些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随笔”作业中发表了见解。由此看来,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学生议论的“热点”,选其作为话题,只是“顺水推舟”,只要组织得力,对训练学生的说理技能是有好处的。

其次,提供教师的“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点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习“要领”。

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写作,是叶圣陶老先生一向提倡的。但据我所见,采用“下水作文”方式进行作文指导的老师,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作文当成“范文”让学生模仿。这在潜意识中依然是老师应绝对正确的观念在作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以为,“师不必贤于弟子”,“下水作文”中留出“破绽”,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去“质疑问难”“评头论足”,让他们在纠正老师作文的错误、不足中学习正确的方法技巧,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然,“下水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这毕竟是老师的“作文”,如果尽是“破绽”,没有一点高于学生作文的地方,学生会产生“被耍弄”的感觉,反而不利于教学;其次,要紧扣本次作文指导的目标。对一些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问题,尽可能不要出现,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上述认识,笔者以《关键在于“真”》为题写了一篇“下水作文”。 以下就是这篇“下水作文”的原文:

关键在于“真”

--“新概念作文大赛”之我见

    一场别具一格的作文大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一本收录了大赛作品的 “作文选”,在学生中流传着……有人为此叫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所以应该大力提倡;有人忧心忡忡,认为这样做法有“放弃写作训练”之嫌,所以以不提倡为好。我以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这样的写作大赛能不能使“作文教学走出低谷”,也不在于还要不要进行“规范化”的作文训练,而在于提倡学生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有真情,戴着镣铐也能跳好舞;无真意,放开手脚照样不成器。

作文写不好,有人归之于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因此写文章缺少漂亮的词句。诚然,古人总结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经验;但也不乏读书不少,作文不通的事例。这里的关键是“真情”。陶渊明的诗文,在那个文风靡丽的时代,可谓是“平淡无奇”。可是,这些“有真意”的诗文,至今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样,李商隐的诗,格式严谨,工于用典,词句华丽,尽管难懂,但因为是熔铸了诗人的真情,自然也为人们所称道。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辞藻的华丽与否,而在于是否有能充分表达自己“真情”的、“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这一点,并且取得了成功,值得我们去思考。

作文写不好,有人说是缺乏材料。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学子们,有着比他们的前辈宽阔的信息来源。只要看看他们平时在同辈之间那无拘无束的交谈,读读平时根据他们自己的体验写下的日记随笔,真是一个多么富有的“金矿”!然而,一到作文课,为什么却常常会“没有东西可写”了呢?作文题目的限制可能是原因之一。如果过早的试图用固定的模式去套住学生那放荡奔腾的“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中国古代的作文教学实践,尚且有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的做法,更何况在大力提倡“创新思维”的今天!“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写“新表达、真体验”,使对作文的限制减少到最低限度,好文章自然“源源而来”。

然而,文章的章法,毕竟是前人对文章写作规律的总结。按照这些规律去做,对于入门阶段的学生少走弯路,对于平时生活中提高写作活动效率,是必要的。这种规范,不应成为写好文章的障碍。试想,为什么同样是用严格的诗词格律写诗,杜甫可以写出千古流传的佳作,而与他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只能是“无病呻吟”,其差别依然是真情!这次作文赛的成功,如果不是倡导者们所提倡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我想,莘莘学子又怎么可能对这本“作文选”如此青睐?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决不仅仅是德育的要求,应该体现在我们教学每一个环节。“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此。

这篇文章,在学生说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方面,如“就事论事”等,尽力避免,在这一方面,使学生感到确实“高出一筹”。“破绽”集中在论据的选用、说理技巧的应用、语言的分寸等方面。这些“破绽”不是那么容易发现,因此,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第三,学生初步口述自己写作的设想,列出提纲,完成作文。

这节课的实际情况是:

根据教学设计,这堂课基本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

    对所给话题,学生们充分发表了看法,表现出少有的热情:有的同学积极赞同“新概念”,以此为立足点,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尖刻的批评;有的同学从面临的考试出发,认为“新概念”不值得提倡,甚至有害;有的同学从自己学写作文的体会出发,认为“新概念”与传统作文不可偏废;也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新老割裂”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这种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使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在互相的说服过程中、在互相的质疑辩驳中,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说理技巧”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对教师的范文,学生们并没有被“老师的作文”而吓倒,而是实事求是的进行了分析。有的从范文的立论上,找到自己作文时“就事论事”的缺点;有的则指出文章在立论方面存在的“片面强调‘真’”的缺点;有的注意到文章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比说理的好处,也指出在选取论据时的偏颇与缺陷;……。

    在自己开始写作文时,学生们也开始自觉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技巧。有的开始注意修正自己原来观点上片面性的不足;有的开始尝试运用说理的技巧来增强自己观点的力度;……。

    实践后的几点体会:

1. 作文技巧训练,关键还在于实践,议论能力的训练更要找到合适的“题目”。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特别是学生中间的热点十分重要。因为惟其如此,才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感到掌握有关技巧的必要和用途。

2. 教师“下水作文”的魅力不容忽视,但“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作文中存在“破绽”本不足为奇,让学生议论纠正,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对养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新概念作文”之我见

上海市浦南中学高三(1)     董曦

    功到自然成,一直是我对作文的最基本的观点。功,即功底、基础。

    对于“新概念作文大赛”及其赛后的诸多赞赏之词,我觉得太过片面了。

    毕竟,洋洋洒洒近万份稿件,称得上成功的,也只是集成册的两本而已。可见,失败者又是何其多也。由此可见,“新概念”也不是那么好写的。单凭一股热情,没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十有八九是要败下阵来的。

    诚然,“新概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但“理念”终究是“理念”,它决不垂青于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幸运女神不会降临没准备的人身上一样。一个韩寒,据说语文考试还不及格,于是便正好成了一些人对语文教育进行攻击的最佳借口。但,看一看他的《书店》《杯中窥人》就知道,一个不重视基础,不讲功底的人是绝对写不出的。

    接着上面谈的“理念”问题再来看一下它所提倡的“创新”。作文要创新,这自然不错。但要创的是进步的、科学的“新”,不是简单的“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丁妍的那一篇《东京爱情故事》,我们不看它的文体、笔锋,单看它的情感,确实是情真意切。不错,为文贵真么!但有的时候,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毕竟,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在我们这样的年龄(甚至更小),这种心态、这种情感是否值得提倡,还大有讲究哩。

    再退一步而言,钱钟书毕竟是钱钟书,张爱玲就是张爱玲,这样的人才,几十年才一个。就算韩寒、丁妍真的有这能力称得上是“后起之秀”“新任掌门”,那也毕竟是凤毛麟角。何况,像当年破格录取钱钟书的罗家伦,也早已少如伯乐了。

    可见,“新概念”是建立在“功底”“基础”之上的。语文教育除去一些确实有毛病的地方,就现在的实际状况而言,无疑是训练“基础”、“规范作文”的最佳手段。对于“新概念”,我们要保持冷静,忘记了自己的实力,既不要一窝蜂,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抓住热点、提供示范--一堂作文指导课的体会】相关文章:

一堂颇具思考力的作文指导课(网友来稿)04-14

示范课心得体会03-15

课改热点难点心得体会12-20

2006高考热点话题作文指导(网友来稿)04-14

一堂好课心得体会02-20

就业指导课的心得体会12-07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01-23

小学示范课活动总结06-01

《长城》说课指导04-14

阅读指导课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