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教师的教学记录三

时间:2022-04-14 13:39: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年轻教师的教学记录(三)

 

一个年轻教师的教学记录(三)

K12专稿     2001-01-26     犟牛 

 

    第五篇《学习动力》 

    我的孩子是个对知识学习十分痴迷的人。外语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上班前的暑假中,学习的终结使他忽然产生了失落感,"这么就上班了?不行,还得学点什么。"决心参加夜校继续进修大学专科学历。 

    天津有三条业余进修之路:广播大学,成人高等大学,自学考试。他选取最艰难,考试最严格的,也是毕业证书含金量仅次于正规大学的自学考试。 

    只用了二年,顺利完成了大学英语十几门学科考试。 

    当专科学习还未完成之时,又瞄上了英语大学本科,在学习专科学业同时,又参加了本科学习。 

    目前,英语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书离他已经不远了,又思考着如何能够考取英语研究生了。 

    他翻越过一座知识高峰,又翻越一座高峰。作为他的父母,当初并未期盼多高。由于他身体较弱,连高中都未报考。为什么求知欲望如此强烈?通过反复分析,他得益幼年的好问。 

    从他刚会说话,就问许多"为什么?"他从天上问到地上,从动物问到植物。作为家长,我尽其可能地认真地回答。我的回答,更鼓励了他好问,这就从小养成了问的习惯。入学以后,我负责过一段图书管理工作,他近水楼台,阅读课外书十分方便,这又帮他养成从书籍中扩展知识的习惯,使他涉足各门类的知识,还培养了他对书籍的感情。但是,在小学仅仅是个中等生。连个小组长都没当过。小学毕业,被大锅端到一个极其普通的初中校。在中学,还是中等生。就是这个中等生,从初三开始往前窜,初中毕业能一较好成绩考入重点中专外语师范学校。而小学同学某某,一个市级三好生,曾代表天津市到北京受中央首长接见。但是,中学时期成绩屡屡后错,毕业时成绩只能考取普通技校。初中一年级的一个尖子同学,到初三毕业沦落到不及格的位置。 

    现在反思原因,我的孩子为什么,对知识越来越痴迷?越来越不怕艰难地勇敢攀登知识高峰?从一个普通中等学生,发誓要进知识的最高殿堂?就是幼年的环境,为他后来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是迷信。三岁--孩子感觉器官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人生的第一印象,往往终生难忘。我的孩子第一认识的是各种知识。七岁--入学学习的开始,他们还具有可塑性,只要在这一年龄段,把知识的美好印象植入他们心理,还是能够把他们引导到知识学习的道路上的。我的孩子在这一年龄段,读了许多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感情牢牢在心理扎下了根。直到今天,零钱买什么东西都觉得不合算,惟独买书舍得。 

    教育苦苦寻找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方法,搬来一个个伟人做榜样,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老师,不怕磨破嘴皮子讲文凭如何重要,其结果是厌学情绪越泛滥越广。 

    这些教育失败说明,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不在于此。在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如果学龄前家长没有作到,小学入学以后,不应该把学习多少多少知识放在工作首位,应该研究如何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对教师,对学校的良好印象。应该培养对知识的感情。当他们童年有了以学习知识为最大乐趣的时候,就可以说,他们有了终身学习的可能。 

    可惜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教材难度,竟比国外发达国家还难,作业如同座座小山,考卷又比教材还难,教师不但不给学生良好印象,凶像必露,体罚,变相体罚司空见惯。教育主观上想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际做的却是相反,让学生一接触知识,一接触教师,一接触学校,就如同在吃半生不熟的肉一样,令人反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政治号召能起作用吗? 

    所以我在《课业负担谁之过?》系列文章中,呼吁基础教育的任务应该重新定位。 

    学生勤学好问本应是学校该提倡的,实际相当多的教师十分厌恶。我的孩子读书过程中,好问竟成了缺点,让他吃尽苦头。 

    欲知详情,请看下篇《求问代价》 

 

【一个年轻教师的教学记录三】相关文章:

教师听课记录03-03

年轻教师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5-04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05-06

指导年轻教师的心得体会06-09

小学音乐教学课听课记录02-02

线上教学巡课记录总结02-24

给教师一个独立的教学空间04-14

语文老师听课记录05-07

《人类的老师》听课记录05-04

初三语文下册听课记录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