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核舟记》教学方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4:36: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意思。

4、能准确划分课文段落梳理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老师出镜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活板》这篇古文,了解了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印刷术的有关知识。其实,除了四大发明以外,我国的工艺美术水平也驰名中外,别的不说,单说那微雕艺术,就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你能想象到在一颗小小的桃核上,我们的微雕艺人,能创造出怎样的世界吗?让我们走进《核舟记》,来看看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吧。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意思。

4、能准确划分课文段落梳理文章的结构。

模块二:文学常识

教学板块2:作者简介

PPT2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有关情况。

作者介绍

魏学洢(约1569-约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县人。他自幼生性孝顺,七岁就能做诗,是当地有名的秀才。成年后以文章闻名乡里,尤擅长作赋,颇受世人欣赏。

教学板块3:文体知识

 PPT3记,是一种文体。在上学期,我们曾学过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根据《小石潭记》的内容和本文的标题推测,记,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文体知识

根据本文的标题和《小石潭记》的内容,推测“记”的文体特点。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约2分钟)

PPT4

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老师再给大家归纳一下。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原先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发端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成熟稳固。它涉及的内容极广,有人物事件、山川草木、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遗文轶事、社会风俗、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表现手法也很灵活,除记叙外,可说明,可议论,可描写,形式多样。如《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是叙事性的;而本文介绍的是具体事物,是说明性的。今后,我们还要学很多篇古代的“记”,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到时大家对这种文体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又称杂记文。它涉及面广,表达方式多样,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也可抒情。

模块三:课文朗读 

教学板块4:读准字音

PPT5下面,请大家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要仔细听,把原来不认识的字试用汉语拼音标注在课文相应的生字下面。

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字的读音用汉语拼音注在课文下面,注意朗读中的句内停顿,并用/线标出停顿。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听录音并标注汉语拼音,时间约5分钟)

PPT6下面听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朗读一遍,并对照屏幕,看看你刚才的注音都注对了吗?

读准字音

罔 wǎng 贻yí 轩敞xuān chǎng  箬蓬ruò peng  诎qū 

黍 shǔ  糁sǎn  髯rán  褶zhě  椎髻 zhuī jì 篆zhuàn

教学板块5:读准节奏

PPT7

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朗读节奏。刚才听录音时,老师要求大家标出句内的停顿。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对一对,你读出节奏了吗。

读准节奏

1.盖/大苏泛赤壁/云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

4.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下面,我们就一齐读一遍课文,读准节奏,读对字词。先在座位上放声读,然后在全班读,读完后要相互评价。

(现场教师组织朗读全文,时间约5分钟)

模块四:疏通文意

教学板块6:疏通词意

PPT9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好。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对照注释,解释文中不懂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屏幕上指出的几种特殊词语的解释。有疑难处请作好记号,呆会儿我们在全班交流。

疏通词意

对照注释,解释文中生字词的意思,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常用实词和虚词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数词的用法

5、一词多义

要完成以上任务,都不是很困难,但却需要仔细地阅读课文,所以老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希望大家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完成。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读,时间5分钟)

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同学们自读时都非常认真,特别是疑难处能作好记号,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以下问题:

PPT10

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贻:赠送。(2)罔不,无不,都。(3)轩敞:宽敞、明亮。(4)糁之:

涂。(5)相比:靠近。(6)袒:裸露。(7)矫首:举。(8)不属:相关联,相类似。(9)绝类:极像。(10)容寂:神色平静。(11)椎髻:梳成椎形发髻。(12)盈寸:满。(13)历历:清清楚楚。(14)了了:清清楚楚。

PPT1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说出其本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 通“横”,横着的。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通“拣”,挑选。

(4)约八分有奇              “有” 通“又”,又有。

PPT12

辨析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

      可      今义:可以       比             今义:比较

古 义 : 大约                                              古义:挨着

PPT13

补出数词后面省略的量词

 左右各四( 扇 ),各八扇。         

 船头坐三( 个 )人               

共阅一(幅)手卷                  古:直接修饰名词

 横卧一( 支 )楫                 

 倚一(根)横木                   今:数词+量词+名词

 为字共三十( 个 )有四( 个 )

PPT14

辨析下面虚词的用法

        为宫室、器皿、人物             (制作,做)

为      中轩敞者为舱                   (是)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             (有)

       能以径寸之木       (的)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闭之  (代词,指“窗”)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

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启窗而观(表修饰)

教学板块7:疏通句意

PPT15学习文言文,理解词义固然十分重要;但还不够,还必须把理解由词语组成的句子的含义。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一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疏通句意

(1)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3)各隐卷底衣褶中。

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4)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教学板块8:疏通文意

PPT16刚才大家理解了文中一些重要词句的意思,那么,理解全文的意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下面,请同学们--

同桌之间合作,互相用现代汉语说出文章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共同解决 。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说课文意思,时间5分钟)

PPT17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看老师写的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模块五:梳理结构

教学板块9:划分段落

PPT17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文章“写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全文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先为课文划分一下段落,大的段落内再划分一下层次。

为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段意层意。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段并概括段意。时间5分钟)

PPT17同学们做得很好,老师再和大家交流一下。

(1)“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赞技艺,说赠舟。

(2--5)细部说明

(6)“技亦灵怪矣哉!”        综说“容量”,极称其技。

教学板块10:梳理顺序

PPT18请同学们在划分段落的基础上,再分析一下各段之间的关系,看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结构的。其实,根据上面的分析,全文的结构已很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全文按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局部按空间顺序。

总--分--总

舟首尾

中(轩敞者)(右窗、左窗)   空    整体-局部

船头(中、右、左)          间    中间-两边

舟尾(居右者、居左者)      顺    船头-船尾

船背                        序    正面-背面

PPT20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顺序、大意已经有了把握,每个同学在心里是否能做到条理清晰呢?让我们课后再去巩固这堂课所学,完成以下:

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老师出镜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方法,理解性背诵课文。

2. 赏析核舟,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3、读写结合,体验具体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老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涉及到的一些文学常识,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顺序。这节课,我们要用研读和探究的方法,领会文章写作的特点,概括雕刻家艺术构思精巧之处。完成以下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方法,理解性背诵课文。

2. 赏析核舟,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3、读写结合,体验具体说明方法。

模块二:背诵复述

教学板块1:背诵指导

PPT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两个课外作业:背诵和复述。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作业的情况。背诵,有两种方法:机械的死记硬背和在理解基础上的方法诵读。我们提倡第二种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文章的思路,把课文齐背一遍。

背诵提示:

              舟首尾--舱

总体      舱上箬蓬--旁开小窗            

         窗启--雕栏;窗闭--见字

           中--东坡

船头     右--佛印

             左--鲁直

           居右者--倚木攀趾

船尾

             居左者--执扇抚炉

教学板块2:复述课文

PPT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这只核舟的结构,现在,需要同学们: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只核舟。(核舟三维图视频)

要求:要按一定的说  明顺序介绍,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时间5分钟)

模块三:核舟艺术欣赏

教学板块3:核舟主题欣赏

PPT4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只核舟的名称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片刻)同学们一定已经找到了这句话

核舟图

那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PPT5

文中“盖大苏泛赤壁云”能否删去?为什么?

(思考片刻)是的,不能删,因为--

PPT6

是核舟的主题,如删去,则下文2-4段内容失去依托。

PPT7既然,“大苏泛赤壁”是主题,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请看资料。

苏轼游赤壁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一次是在农历7月16日(“壬戌”日),一 次是农历10月15日,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正是两次游览中所见之景,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去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据考证,“二客”之一是一个叫杨世昌的道士,他从四川云游到庐山,再到黄州找苏轼,两次都跟去赤壁的。

PPT8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苏轼游赤壁是一次心境的释放。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借助工具书自己去阅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进一步去感受一下苏轼的豪放、潇洒吧!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敏感的心,从上面两个片段与原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点:

1、时间巧合,联想自然。

2、场景相衬,突出主题。

3、突出主角,配角烘托。

教学板块4:核舟人物欣赏

PPT9小小的核舟,船头船尾刻了五个人物,从他们身上,雕刻者又想张扬人物什么个性呢?下面我们将: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探究性格。

(图片:突出主角,配角烘托)

PPT10

(图片:船头三人图)

怎样识别这三个人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1

东坡:多髯     中      

      体                                       方位不一

                      佛印:和尚    右

PPT12

除了佛印和东坡,剩下的一个就是鲁直了,那么,雕刻家:

为什么选用“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侧面烘托 :闲适生活、旷达心情

构思精巧 :主题所在、“泛舟”由来

PPT13东坡和鲁直神情那么专注于这幅手卷,上面肯定有精彩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

奇思妙想

想像手卷上会有些什么内容?

请用100字左右的语言描绘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4同学们的想像十分精彩,也符合当时的场景,再看船尾:

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作者却把他们刻画得如此细致,为何?

请与主要人物比较异同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3分钟)

PPT15

居右者:若啸呼状               化静为动

                                      风助船行

居左者:若听茶声然             使“泛舟”意味更浓

鲁直:如有所语                化静为动

                                 风景变换

佛印:矫首昂视                使“泛舟”人情更浓

情态呼应,意境暗合,表现主题

PPT16五个人物,恬静安适,遥相呼应,真是性情中人,那么,第4段:

开头一句介绍“楫”有无必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一楫横卧”,静中有动,突出“泛舟”之状

教学板块5:探索创作构思

PPT17-18苏轼游赤壁是在“壬戌”日,艺术家雕刻的时间也在“壬戌”日,可见,苏轼被流放游赤壁一事对雕刻家来说是多么深刻,恐怕在心境上也有某种相似吧?请看文章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巧合,联想自然

船背上刻了什么?   题名、篆章

抓住什么来写?   颜色

清晰度如何?     了了--历历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9-20苏轼两次游赤壁,时间不同而景亦无穷,最能反映赤壁美景,突出主题的恐怕就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了。请思考:

场景相衬,突出主题。

“山高月小”等16字为何脍炙人口? 

暗示点题,“赤壁江上”。 

雕刻者刻这16字在上面,有什么意图? 

船上所见,精练形象。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21-22一只小小的船桨,也是雕刻家精心构思的。那么,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雕刻家艺术构思精妙之处呢?请同学们回顾全文:

小结雕刻家艺术构思精妙之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1.选材巧妙,因材制作。

       2.人物突出,主题鲜明。

人物众多,主次分明。

     人物神情,静中有动。

3.诗句点题,空间广阔。

4.借助工具,暗示主题。

模块五:归纳写作特色

PPT23刚才同学们全面赏析了核舟的语言特色,同学们都没有看见过这只核舟,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赏析呢?很显然,这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感受到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再读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归纳,时间5分钟)

PPT24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老师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描写细致,形神兼备。

2、层次井然,重心突出。

3、富于想像,艺术再创。

模块五:体验感受

教学板块6:课后作业

PPT23古代艺术家技术高超,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我国民间手工艺家还有哪些杰作呢?下面请欣赏: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道具、色彩,形成独特的风格。

图片(天津泥人张)

PPT24

图片(山西剪纸)

PPT25

图片(苏州刺绣)

PPT26

    看过了这些精彩的手工艺品,你能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介绍给你周围的人吗?

注意:语言生动,条理清晰,突出重点。300字左右。

老师出镜同学们,古代艺术家能“以我手刻我心”,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以我手写我心”,呈现出你的精彩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古文核舟记》教学方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核舟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核舟记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