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4:46: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导入]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法”,播放幻灯:韦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正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最后的常春藤叶》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欲知详情,请大家快速阅读,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小说情节梗概。

        

      [教法]A通过图表的方式:着力挖掘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格,展示人们向往的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拟以围绕小说写了哪些人物,“最后一片叶子”与小说人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来展开文章的讨论和讲述。 

      B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位欧.亨利小说的特点:第一遍:整理故事情节;第二遍:注意小说人物形象;第三遍:思考小说的思想内涵;最后,由学生通过三遍的阅读,思考小说的独特风格:“欧亨利式的语言”: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欧亨利式的结尾”:短篇小说大师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法]A做好预习:通过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欧.亨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小说的风格,尤其可以通过他的其他短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对文章风格及其主旨的理解。

      B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力求把握人物心理,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进行评比,推荐出朗诵好的小组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由老师读旁白。

      C小组探究:在弄清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基础上,进一步思考:1、本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西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它可以挽救她的生命?3、贝而曼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说最后一篇叶子是他的杰作?

        

      [探究] A本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欧亨利式结尾;苏联作家“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

      B叶子与琼西是怎样的关系?“最后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琼西的生命?(她把最后一片叶子作为了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生命将随着藤叶的飘零而流逝,而藤叶顽强依附在茎上,给人以绝处逢生的惊喜);(我真是一个怀姑娘……)

      C为什么说“最后的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的杰作?(想象那夜他作画的情景)(罗丹: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在二十五年的画布上描绘了真善美的青丹) 

        

       [拓展]A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

        

      B讨论:对贝而曼先生的评价:1、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赞美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意,看到人间真善美的人性的光辉;2、如果没有琼西生病、如果没有对叶子的关注,没有最后的偶然,也许他真得就要成为一个可怜虫了。

      C读后感: 

      整体思路: 

      默读(概括)【理清故事情节】--朗读(再现情景)【分析人物形象】--疑读(探究问题)--研读(人生启迪)【思考小说内涵】 

      教学后记: 

      1、  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小品表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课堂语言的锤炼:语文教师如何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索和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3、  采用课件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03-0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03-03

补写的魅力--《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到底谁成就了谁--《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