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子路)

时间:2022-10-27 11:07:48 海玲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仲由(子路)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历史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仲由(子路)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介绍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但是也有人认为,片言可以折狱,是对子路的批评。又,子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总之,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仲由劝解名人的故事

  一日仲由到市场闲游,恰巧看到买家和卖家争吵。卖者道:“我一尺鲁缟价三钱,你要八尺,共二十四钱,低于这个价钱我就不卖。”买者争辩道:“三八应为二十三,你为何多要一钱呢?”仲由正直,笑对买者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买者争吵不休,最后竟要打架。仲由性烈,当场以新买的头盔为赌注。买者正在气头上,便以脑袋做赌注,一同去找孔子。孔子听了事情的缘由,笑对仲由曰:“子路,你错了,快把头盔输给人家吧。”仲由不解为何老师将错就错,愤怒离去,回家省亲。离开之前,孔子嘱咐道:“你此次探亲,谨记两句话:古树莫存身,杀人莫动刃。”仲由应诺,毅然回了卞国。

  仲由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雷雨天,身处荒凉之地也无避身之所,唯见道旁立一古树,树洞硕大,足可栖身。仲由正准备避雨洞中,忽然想起师嘱古树莫存身,于是急忙离开古树。没走多远,一道闪电“咔”的一声,将古树击断。仲由不禁后背一阵发冷,在心里深谢老师。

  夤夜时分,仲由到达家中。他暗自思忖,我离家日久,妻子是否对我还忠贞呢?不如轻启门户,窥探一番。于是他翻过了外墙,用刀尖拨开门闩,悄悄走到床前,暗里一摸,竟有两个人头合枕而睡。仲由顿时怒从胆生,举刀就要砍,又回想起师嘱:杀人莫动刃。便放下刀,点灯一照,原来是妻妹在一床睡觉。仲由吓出一身冷汗,内心再次感叹,多亏师父的话才没有误杀了亲人。

  仲由在家只傍留一日,便回鲁城感谢师父指点之恩。他又更加不解地问:“老师,明明是三八二十四,您为何说二十三呢?”孔子笑曰:“子路,你输了,头盔可以再买一个,可那个人的性命要去哪里买呢?”

  孔老夫子对得意门徒耳提面命之语,足以令人深思:我们应存有仁心,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之争而做了伤害自己的事。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可安身立命,凡事应三思而后行,忙着下定论反而会达到不好的效果。

  仲由负米的故事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呀!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