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方法新探--导改法尝试

时间:2022-04-14 16:33: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批改方法新探--导改法尝试

 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这一教改实验,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为作文教学迎来了新生。但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互改作文开始兴趣不错,时间长了兴趣就不浓了。究其原因,是批改方式陈旧,批语总是“中心明确”(或不明确)、“语言通顺”(或不通顺)、“详略得当”(或不当)等之类的套话,所不同的是将老师批改变成了学生批改。改者依葫芦画瓢,没有创新,读者看到的评语总是老样子。这样改者无兴趣改,读者(作者)也无兴趣读。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导改法”这一作文批改新方法。

作文批改方法新探--导改法尝试

所谓“导改法”,就是通过作文批改者的导引和提示,让习作者自己去寻找、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从而修改作文,写好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其特点是:批改者不直接说出习作的得失,不直接代替习作者修改,而是通过点拨和提示,让习作者自己去主动认识,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完成修改任务。批改者负责“导”,被批改者负责“改”。运用此法,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培训:

一、教会符号。使用导改法批改作文,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批改的符号。无论是传统批改符号,还是教师根据需要自创符号,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达到“约定俗成”的地步。自创符号例举如下:

1.“ ≠ ”错别字号,表示文中的句子有错别字。同一行中多处有问题则分别写成“≠2”、“≠3”……

2.“(  )”词语误号,表示文中的词语有问题。同一行中多处有问题则分别写成“(2)”、“(3)”……

3.“ 丄 ”标点误号,表示文中有标点符号错误。同一行中多处有问题则分别写成“丄2”、“丄3”……

4.“--”语句误号,表示文中的句子有语病。病句多时,则分别在前面加上A、B、C等序号以示区别。

5.“[  ]”待说符号,表示文中的句子或段落需要在“总批”中进行说明。有两处以上需要说明的地方,则分别在前面加上Ⅰ、Ⅱ、Ⅲ等序号以示区别。

6.“~~~~”特处符号,表示文中需要特殊处理的句子。有两个以上需要特殊处理的句子,则分别在前面加上①②③等序号以示区别。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符号,除“~~~~”(特处符号)、“[  ]”(待说符号)等少数符号需要直接标注在原文上外,其余都标注在有问题的那一行眉批处,指出问题在哪里,划出批改范围,让习作者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会改法。在作文素质训练中,运用导改法批改作文,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改法培训。既要教会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批改符号批改他人作文,又要教会他们如何按要求回答批改者所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在作文素质训练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很好地进行互批互改活动。现将运用这种批改方法进行作文批改的具体做法举例如下:

 

青  蛙

 

街上有人在卖青蛙,活崩乱跳的青蛙。

妹妹赶过去,①掏空了自己的衣兜,买了三只最小的,用光了所有的零花钱。她小心地收起三个小生灵,A飞也似的向郊外箭步如飞地奔去。

            解开      的束缚

B小河边,妹妹打开青蛙 ,郑重地说:“小青蛙,快逃吧,逃到不抓青蛙的地方去 ” !”

青蛙跳进了河边的草丛。可是不一

会儿,它们便“呱呱”叫着,逮捕那些害虫去了。[妹妹看到青蛙为人们做着有益的事情,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像青蛙那样对人民有益的人。]

妹妹哭了,很伤心。“②它们为什么不逃呢?为什么不逃呢?”没有谁回答她,只有清翠的蛙声不段响起……

≠  蹦

与后文意思重复,且用意不如后文深刻。

A--

B--

(  )

过分说教,不切实际,且偏离本段中心,应删除。

充满童心,读来亲切。

≠2  脆  断

 

总  批:

(一)简答下面问题。

1.你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告诉人们,应该保护人类的朋友--青蛙,不要做那些为了眼前小利而忘恩负义的事。

2.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很好,好在哪里?

答:开篇直接入题,结尾含蓄,耐人寻味,而且语言都很简洁。

3.你是用什么方法组织材料的?这样组织材料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片段(画面)组合法。这种方法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点分明。

4.你这篇文章人物语言有何特点?人物性格如何?

答:语言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充满童趣,表现了人物善良而又天真幼稚的性格特点。

(二)将下面的问题回答在文中相应的眉批处。

1.文中标有“[  ]”的文字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

2.①句应该删掉,为什么?

3.②句的人称代词已经修改过来,为什么这样修改?

特别说明:例文中黑色符号及文字为批改者标注,红色符号及文字是被批改者所完成的修改任务(整理而成)。

 

在作文素质训练教学实践中,运用导改法批改作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激发兴趣,促进互动。

传统的作文批改,总是批改者“独家包办”,改错别字、病句,理顺文章,下批语,都一一做好。习作者拿过作文本,看看分数,便没事做了。至于那几句千篇一律的笼统的所谓批语,一般不看,即使看了,也是不甚了然。错在哪里,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修改,心中无数。而且所下批语,只是批改者的认识,不是习作者的认识。这样的批改活动,学生哪来兴趣,自然也互动不起来。导改法则不然,批改者不直接批改,而是只指出问题在哪里,划出批改范围,提出批改意见,让习作者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好胜是人的普遍心理,青少年表现得更明显。每次作文,批改者都以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为快乐,就会认真地研究别人的习作;而习作者则以完成好批改者提出的问题为满足,就会积极思考、努力解决批改者提出的问题。这样批改作文,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热情才会高涨。也只有这样的批改活动,才能真正促进批改者和习作者之间积极主动的双边互动。

二、认准症结,补救有方。

传统的作文批改,批改者把一切事情都做了,习作者养成了吃“现成饭”的坏习惯。每次作文后,大多数学生都不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思考批改者的修改和评语,对文章的得与失心中无数,这样去做“补救训练”只能是走过场。导改法则要求习作者认真仔细地去做批改作业,通过完成批改作业,习作者自然会发现自己文章中得失,认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补救有方,改好文章。也只有这样《中学作文素质训练实验教程》中的“补救训练”环节才能落到实处。

三、既重实践,又抓理论。

《中学作文素质训练实验教程》中的“写作指导”是作文的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才能摆脱盲目训练的困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提高作文能力。可是,在实验中,许多学生根本没有用“指导”中的技巧和方法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理论指导是理论指导,作文实践是作文实践。尝试了导改法后,学生才真正做到了既重实践,又抓理论,克服了学生作文训练中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运用导改法批改作文,批改者才会有意识地把“指导”中的知识作为改好一篇作文的理论指导;习作者为了解决批改中提出的问题,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也会自觉地运用“指导”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四、读写结合,取长避短。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提出的每学期“四个一万”的训练量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运用导改法,能很好地促使学生读写结合。批改者要批改好别人的习作,就会自觉地有目的地去读作文理论书,去读别人的优秀文章,用以指导自己的批改实践;同样,习作者为了克服批改者批改时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也会这样去阅读,去吸取,去积累,去借鉴别人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学生在导改互动中,也能互相学习,取长避短,共同提高。运用导改法进行批改互动,就是这样让学生在作文的同时学会了阅读,在阅读的时候学会了作文,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上仅是本人在尝试作文导改法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也许有诸多不当之处,但是,我深信,只要我们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作文教学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这株语文教改百花园中的奇葩一定能够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芬芳四溢。

 

【作文批改方法新探--导改法尝试】相关文章:

语文创造力评测方法新探(网友来稿)04-14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04-14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新尝试04-14

内蒙访古方法主线导析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04-14

高中作文批改评语11-02

作文评改模式新探(网友来稿)04-14

阅读的切入新探(网友来稿)04-14

如何有效批改高中作文04-14

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 用镜头描写方法指导学生作文的尝试(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