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问题的几点随想a href=https://bbs.ruiwen.c

时间:2022-04-14 17:04: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作文问题的几点随想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陆爱 民

关于作文问题的几点随想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1、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叙文是最好写的。这里的关键是老师怎么理解“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有的老师提出学生要达到“平淡中要见一份功底”。说实话,这样的要求,不要说初中学生,甚至连语文教师,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恰恰制约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扼杀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希望!

对于初中生来讲,记叙文难写,关键不在于表达,不在于词汇,而在于一种能激发他们写作欲望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表现为作文题目,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的评价,但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氛围。这里给我们教师出的题目是:怎样发现和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创设这样的情境!

2、其实只要是“作文”,就必定有某种限制!因为,“作文”毕竟不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交际需要”和“个别表达需要”)而进行的写作。所以,我感到要讨论是不是减少“命题作文”(我想应该是广义的理解,包括所有的有题目规定的作文),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命题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作文能力养成过程中之所以需要“命题”,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接近实际生活需要的情境,以此刺激写作者去调集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智慧的积淀,根据特定情境的特定要求,完成表达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历练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素养。如果这个认识没有大错,我们再来看要不要“命题作文”、需要怎样的“命题作文”,就很容易达成一致了。

3、在我看来,“议论”能力和“叙述”“描写”能力一样,是学生在实践中自然习得的!甚至于“议论”或者比“叙述”“描写”发展的更早。不信?小孩子学会和大人交流之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总要和大人“理论理论”,这种“理论”,难道不是“议论”的雏形?小学生这种能力更强,当过小学班主任的都有体会:当学生之间发生口角、冲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都是一套又一套的,这不也是“议论”么?正如有一个帖子提到的:语文课上要学习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语文,“议论”自然也是如此。那么,“源于”“高于”生活的“议论”究竟“高”在何处?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学生的“议论”潜能,提高议论文教学效率,这才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一个相对的、渐进的进程。其实想想:用笔写成文章来“证明”比起仅仅用口头来“证明”本身不就是一种提升么?其实当一个孩子学会使用“因为”这个词语时,他已经是在潜移默化中尝试着“议论”和“证明”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讲,运用比较规范的“因为”句进行熏陶,你用来“熏陶”的标准句子,不就是“高于生活”的么?依此类推,其实孩子进入初中时,议论能力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利用学生的议论潜力”是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关注的,更是提升议论文教学效能的重要环节!我观察过初中的议论文教学,或许是受了传统科举语文的影响,在我们许多老师看来“议论”是高级思维的产物,而且,我们的大纲、教材又往往将“议论”排在所有文体写作训练的最后。因此,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将“议论文”神秘化,艰深化。由此,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把这种畏难情绪流露给学生。这种种情况所造成的对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障碍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看来,这已经严重影响了议论文教学的效能!

5、“以应试为唯一目的而进行作文”自然是一种悲哀!但是,类似“八股文”这样的纯粹的“考试作文形式”在教育测量学意义上的功能,还值得研究。毕竟,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我们要求它的,不在于“培养人才”,而是“检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试作文”确实应该和“平时作文”有所不同--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混淆了它们的差别,并毫无道理的要求“平时作文”向“考试作文”靠拢,这才是悲哀之所在。

6、我们需要怎样的中考高考作文题?每当中考高考完了,常看到对当年作文题的品头论足,但很少有这样提出问题的!我想问的是: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是我们所需要的用来检测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题目么?我以为,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由于高考作文题的导向,大家不妨想想,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究竟都在干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干的这些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那么,空谈某一个作文题是好是坏,实在价值有限!看来,我们也需要“迈过这个坎”!在以往对于高考作文题目的讨论中,我们在潜意识中都认为,我们习以为常的那种“哲理化”“文学化”而又充满玄机的作文题目,是理所当然的。争论只是在命题本身设的陷阱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能够让学生能够尽快“上手”等等。但是,却很少考虑过这样的命题方式、这样的题目,是不是符合我们所需要检测的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用一句教育测量学的术语,那就是对于高考所需要测量的学生写作能力,它的“效度”和“信度”有多高?!更少有人去思考:这样命题方式导向下的高中写作教育,究竟和实际生活有多大距离?!

7、经常看到老师们对学生“懒动笔”现象的抱怨。我总想追问一句:“懒动笔”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吧:a老师要求的,并不是我想写的,自然“懒”(不妨我们想想自己的写作激情是怎么来的)。b我的生活实在太单调,我的阅历还不足以让我老写出“亮点”来,能不懒么(我们想想:当我们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之类文章时,你是不是蹲下身和学生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可观察、怎么观察的么?)。c写作为什么一定要“一本正经”?我给朋友写信、我参与网上的讨论、我和同学们讨论切磋……所有这些我可不“懒”,为什么不能算在“动笔写”的范畴?……当然还有其他。如果这个没有大错,那么,我们有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状态呢?

8、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说假话从写作文开始,说真话从写情书开始”,由此引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作文,究竟应该是“讲真话”呢,还是“说假话”?在批评考试作文时,“逼(或者说“教”)学生说假话”,往往是被诟病的理由之一。但我对这一命题一直不敢认同。但又觉得很难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在我看来,在学生作文提高的过程中,“真话”和“假话”都有需要!它们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依托!我们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说“真话”,但同时也需要通过“假话”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说别的,一个现成的例子就“大专辩论赛”,立场有抽签决定,当抽到的是和自己的观点向左的,那么请问,当辩论中为这一观辩护时,他们说的是“真话”呢还是“假话”?我以为,在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真”,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否实际发生过”!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话,应该记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以纪实为主的“观察日记”,总想着这样做学生都作文能力会有提高--事实上这些作业也确实有人得益--但整体来讲,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就迫使我们来思考:这种方法究竟是不是有效的?为什么有效或者无效?最近几年,我们观察每次高考、中考以后对作文题目的评价,总有一个标准--不管是潜意识中还是公开讨论中--就是:这个作文题目能不能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能不能“说真话”,但是我总感到这个“标准”并不合适。应该说“真人真事”未必都是好文章,而“假人假事”未必就一定是差文章!可见这里“真”和“假”不会是最重要的标准吧?再进一步考虑: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真人真事”或“假人假事”,主要还是训练的依托和手段,我们与其在这个问题上过度纠缠,还不如来考虑一下怎么利用“真人真事”或“假人假事”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9、一位在美国执教的朋友告诉我,美国作文不规定字数只规定段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那么我想可能和英语文字的特点有关。如果英语也像中文那样规定“×百字”的话,恐怕学生们更难确定写多少才合适呢。不过,仔细想想:美国的作文规定,实际上也是对“最低长度”作了规定的!试想:全文多少段、每段多少句,少了还不行--这不比我们“不少于500字”限的更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又会发问:来一个不限句数如何?!事实上,规定下限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没有一定的量,“质”从何来?“一字千金”,主要是成熟的作家。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的甚至还叙事都很难全面、清楚。假定没有最低字数限制,怎么判断他的写作能力如何?当然,规定500还是1000,还有一个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依据。我没有看到具体的试验数据,但是我能想象:考试时的“最低字数规定”肯定和这个标准有关系。

【作文问题的几点随想a href=https://bbs.ruiwen.c】相关文章:

对韩寒《语文的问题》的几点答复(网友来稿)04-14

公告:《a href=https://book.ruiwen.com target=_blank中语课堂教学精彩片断300例/a》专题征文活动正式拉开序幕.04-14

本站将于7月1日更换域名,新域名为: a href=/a04-14

随想高中作文09-29

随想话题作文09-08

高中随想作文12-28

随想的日记12-06

初二随想作文11-02

初三随想作文12-24

随想高中作文15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