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班主任管理的情感激励案例a href=/friend

时间:2022-04-14 18:22: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班主任管理的情感激励案例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许娜芳

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班主任管理的情感激励案例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有一首诗《老师,您听我说》中写到:

“老师,我希望您是一位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台教书的机器;

老师,请您不仅仅教书,更要教我们做人;

老师,请您把我当作一个人看待,而不只是您记分册上一个无生命的符号;

老师,请您不要只看我的成绩,更要看看我已付出的努力;

老师,请给我一点鼓励,不要总是让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老师,请您记住,您曾经也是一个学生,也曾有失落无助的时候;

老师,请您也别忘了充电,您和您的学生现在是在同样的信息时代赛跑;

老师,您听我说,您的成功是我们进步的保证,我们的进步会是您永远的安慰。”

这是学生的心灵之音,这是呼唤,是祈望!作为教育工作者能不为之动容吗?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关乎着学生素质高低和性格的完善。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自己,“班主任”越来越令人瞩目与注目。他充沛着“德”的根系,萌动着“智”的茎芽,飘逸着“体”的干枝,摇曳着“美”的叶花。他时时招引着学校,处处牵手着家庭,时时处处相辅着社会,难怪《教育学》美曰它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做班主任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与学生达到和谐共荣,让老师和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民主的学校教育,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材,而成人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对人的尊重。在学校,这种尊重是双向的,平等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往往只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而忽视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还小,懂什么?”这是不少老师的固有观念。因而有时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培养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是对其心灵世界的尊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尊重。比起小学生,中学生显然有更复杂而又不愿意轻易向老师敞开的内心世界。他们虽然还不可能真正脱离老师的呵护,却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形象(容貌,风度等),也尝试着用自己的眼睛打量社会,审视世界;当然,对身边的教师,也会在背后或者日记中评头品足……,这些“愿望”“关注”“打量”“审视”以及“评头品足”,有时很幼稚,不成熟,有失偏颇,但是“眼泪,微笑,沉思,全是第一次”(王蒙《青春万岁》)“这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老师对学生的种种“怪癖”应以积极的态度来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这“精神生命”的诞生。作为班主任,我体会到: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希望学生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但结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这种氛围中日益没有个性,没有冲劲,甚至变的越来越反叛。

记得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带高一(5)班,而高一(5)班是学校当时确定的两个理科实验班之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和很高的要求。这给我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也可能自己的性格使然,第一年想带出一点成绩来,所以处处对他们严格要求,小到教室卫生、寝室纪律,如果哪一天班级素质考核扣分了,心里就有一股无名的怒火,不管男生女生总是把他们臭骂一通。两三次这样下来,学生见到我有时就远远躲开,甚至在背后给我起难听的绰号;当时班级里的男生有一个显著特点,身高在1米80以上的有三分之二,名副其实的篮球班,男孩子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很多时候就产生了连锁反应:晚自修迟到,吃饭就只能在教室里用方便面充饥,回到寝室又得洗澡,有时就寝铃声响过他们还忙的不亦乐乎。作为班主任的我当然最不喜欢看到这种情况,有一次当的全班学生的面,用刀子把学生的篮球割破,但我同时似乎也看到了几个男生眼中挑衅的目光;还有一次,我在开班会,一个叫方凯的男同学在下面弄出了小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了一下:谁再弄出动静,就出去。然而这位男生也很不注意,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颇激动地做出决断,撵出去!那位男同学也很激动,高声地喊道:我就不出去!你能把我怎样?随即拿出了小灵通,在班级内肆无忌惮地公然打起电话来,一边打电话一边高喊:“我们初中的班主任就是比你好!”我一听,呵,好家伙,还拿原来的班主任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级中影响很不好,部分学生都认为我态度野蛮,也很专制,于是对我敬而远之,接下来班级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错误也并非全在学生。于是积极与家长沟通,找学生谈话,终于化解了这次矛盾。很奇怪,后来这位同学不但没有再滋事,反而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了,道德品质有所提升,而班级同学也慢慢改变的对我的看法。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倘若当时能冷静处理这一事件,或许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避免走许多弯路,从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作为班主任在事发时,宜冷不宜热,而且也使我坚信:“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的真正内涵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

作为班主任,总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处处以我们为中心,希望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就觉得自己脸面上过不去。于是我看到一些班主任在学生没有按照他的预期要求之后,便急于解决。或找家长告状,或把学生交给学校政教处,来寻求解决的办法。殊不知,学生往往在那时很敏感、很脆弱?倘若再加以刺激,很容易产生隔阂,这种隔阂甚至永远没有办法弥补。而且其他学生在那时也在密切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看老师能否处理好这件事?如果不妥,一可以使本身对老师有这样那样看法的人集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小团体,给今后工作的开展造成麻烦;二使得学生学样看样,有一就会有二。

记得当时班级里有一个叫余高科的学生,开学第一个月两三次接触,我就隐约感觉这个学生不简单,似乎在有意无意的试探。凑巧当时寝室安排要进行调整,而且刚刚就碰到了他,我要求他搬到隔壁寝室,他一脸不情愿的搬了,没过两天他就告诉我跟他们不舒服,还是希望回到原来的寝室,我当时不同意,让他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说。没想到那天晚上检查男生寝室,我竟然发现,他已经把床位换好了,当时心头涌上一股怒火,但转念一想:如果让他硬搬回去,他又不搬,这件事情就很难解决,而且那晚上又得惊动很多人睡不好觉。我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悄悄退出寝室,而且打算等过两天再找他谈话解决问题。一来可以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要说的每一句话;二来掉掉他的胃口;三来可以让时间来消磨彼此间的怒火。果不其然,三天后我找他,他说的第一句话:这两天我一直在等你来找我谈话。我认真平和的跟他谈起我这样安排的目的,以及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人非草木,最后,他主动地对我说,要么我今天回去就搬回去。我没有一味的要求他,而是对他说遵循他的选择。记得那次之后的周记上,他写到平生最敬佩两个老师,一个是初中时的数学老师,而另一个就是现在的我。这位学生在以后一直跟我关系融洽,而他本身的跷脚科目--语文,也稳步提升,高考取得了101分的好成绩,自己也被西北大学录取。到现在他还经常大电话过来问讯。现在回想一下,如果那天晚上一时冲动,那么情况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是不是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如果自己能解决,何必再去找学校、找家长呢?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为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势必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事件,宜真不宜假。

作为老师应该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当然因为年龄关系,学生有时候会作错事,但心平气和的想想,难道我们自己就真正一碗水端平,万无一失了吗?当然热爱应该是真爱,真爱不是溺爱,真爱不是偏爱,真爱不是滥爱,因为溺爱有失理智,偏爱有失公正,滥爱有失原则。真爱是尊重,是倾听,真爱是宽容,是信任,真爱是善良,是温柔,真爱是公正,是平等,真爱是鼓励,是赞赏。尊重与倾听是教育的基点,宽容与信任是教育的魅力,善良与温柔是教育的雨露,公正与平等是教育的内核,鼓励与赞赏是教育的张力。很多老师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赢得了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

第三年作班主任,带了高一(12)班,当时班级里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实验中学,而实验中学与我们学校只有一路只隔。通过了解,实验中学老师告诉我,其中我们班里有三个学生被认为是刺头,是初中时政教处的常客。而一个老师还告诉我,其中另一个叫徐登科的同学品质不是很好,跟老师吵架,甚至还随便拿同学的东西。当时,听到这些,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那种热情减少了一半。但转念又一想:学生很清楚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与老师发生冲突,倘若发生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往往必有隐情,作为心灵的育人者的我们是不是应多反思自己,或者细心地寻找根源呢?我们在处理这类“不敬”事件时,万万不可急躁,而应做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作为老师,决不能用一曾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当然,说实话,对这几个学生无形中就多了几分关注。开学初,我发现被老师点名的这几个学生除了平时多说些话,学习上到是劲头十足,而且成绩也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于是我想,何不好好利用他们,用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帮助管理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我作为班主任的负担,同时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管理班级事物。

而且我多次找徐登科谈心,把我真实的想法告诉他,同时希望他也能站在老师的立场思考问题,希望在教室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私底下我们是朋友。当然,真正感动一个学生不可能这么简单。我总是感觉我们之间似乎还少些什么。那一次,学校补收代管费,说之前,我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另外收钱,而且数目不小,加上我们班级学生家里条件都只是一般。没想到我刚说完,就听到他使劲地拿书拍了一下桌子,好象在朝我发泄他的不满。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站起来说“没事”。 ”我蛮横地说:“不会吧,我亲耳听到的,你怎么狡辩!”他说:“我自己做没做我自己知道!”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劲。但事后回想他的一连串表现,意识到他的“不敬”只是表象。当天下午放学后我背着全班同学悄悄地递给他一张纸条,委婉的谈起,在纸条中我并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希望能为他分忧。结果他在给我的纸条中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原来是家里父亲除了车祸,本来读书是他小叔赞助的,但这段时间小叔家里事情也比较多。这一次纸条交流的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笔下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后来每次遇事他都会主动找我说说,或进行笔下谈话,接下来他也积极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而且他的积极乐观带动了高一(12)班的每一位学生,使得高一(12)班声名远播。记得当时慈溪中学有一位学生在我们学校的论坛里留言说:听说实验高中有一个这样的班级,同学关系融洽,气氛活跃,成绩一流!而最后分班考试中,当时的高一(12)班共有24人进入只有112个名额的理科实验班。当然,一路下来,高三时,徐登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由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变成一个总分649分全校第三的浙大学生。而另外三个也分别进入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而且要善于用坦然的心境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

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事件”需耐心对待;碰见“问题学生”需耐心转化;赶上“问题家长”需耐心沟通。班主任一旦具备了这“三心”,就一定会唤起学校、家长和社会反响的真心,奋起的向心和信从的会心。施教者的“三心”汇流就教者的“三心”,何愁班主任难当,何怨教育者难做,那是心的呼唤,那是情的流通。

【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班主任管理的情感激励案例a href=/friend】相关文章:

班主任应具备 十心(网友来稿)04-14

感恩的心日记06-03

说 文 心04-14

感恩的心作文08-25

感恩的心!日记11-05

《妈妈的心》教案05-03

妈妈的心说课稿12-01

《父母的心》说课稿11-16

《感恩的心》说课稿10-27

《父母的心》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