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词形象(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22:2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鉴赏古诗词形象(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诗歌凭形象思维表情达意,诗人借诗歌形象抒情言志。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载体,只要准确理解了诗歌形象,就可进入诗人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可见,鉴赏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地位举足轻重。

如何鉴赏古诗词形象(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物和自然景象,也可分为两大类: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下面我谈谈如何鉴赏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是作品中其他人物。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我”即是作者自己,也是抒情主人公;而“公瑾”则是诗中人物,是作者抒情达意的对象,既寄托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鉴赏人物形象,有如下方法:

1、重视注释

古诗歌一般篇幅短小,这为我们赏析造成很大障碍,而注释则为我们理解提供了有效信息,降低了解题难度,甚至指明了解题方向。注释或简介诗歌大意,如2007年北京高考题对《诗经周南》的注释;或解释地名,如2008年高考湖南卷对“龙标”的解释,表明王昌龄被贬之僻远,更能突出李白对王昌龄的怀人之愁;或介绍背景,直指答题目标。

(2008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解题指要】第一题考查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侯蒙的“人生态度”;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分析“夕阳红”不同的象征意义。

注释简介了“写作背景”:(1)侯蒙相貌“谦虚”,年长无成,常被讥笑。有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2)侯蒙后一举高中,官至宰相。侯蒙面对别人嘲弄,他以大笑题诗回应,可见他并没有因为相貌丑陋而自卑,他乐观、自信;后来,他终于科举得中,官至宰相,可谓时来运转、大器晚成。而“夕阳红”正象征侯蒙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参考答案】 (1)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2、关注题目

诗歌题目简单明了、醒人耳目。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切入点。题目犹如诗歌的眼睛,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诗歌的内容甚至思想感情,为鉴赏诗歌提供明确方向。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的《征人怨》,“征人”表明诗歌主人公是战士,“怨”表明战士哀怨的厌战情感。前两句是叙述,表现单调、紧张、危险的征战生活;后两句是描写,展现寒苦、荒凉、空旷的边塞环境,两幅画面、两个场景,构成了无言的控诉。全诗突出了边关战士的战生活和厌战情绪,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毫无迹象可求。

3、分析语言

要赏析人物形象,还必须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行动反映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外貌、神态同样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赏析人物,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入手。鉴赏人物还不可放过分析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最直接的表现了人物个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遥招手”、“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这首诗从外貌、动作、心理等三方面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无比的垂钓小儿形象。

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能表现人物个性,烘托人物情感。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表面上写:阶草碧绿不知为谁,黄鹂歌喉动听无人欣赏;实际上是移情入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水。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题指要】此题涉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即烘托人物情感,表现人物个性。王诗通过山果零落、草虫哀鸣,烘托诗人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通过诗人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水”的室外景色的变化,体现主人公深夜苦读的专注,展示其宁静安适的心境。

【参考答案】(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入夜苦读是的投入和专注。

二、鉴赏景物形象

1、重视题目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切入点。诗歌题目或点明了地点,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明了送别地和目的地;或点明写作对象,如《石头城》表明写作对象是“石头城”,即六朝古都金陵城;或点明景物特点,如2007年全国卷Ⅱ《新晴野望》,诗题表明,此诗是描写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雨后新晴,经过雨水的冲洗,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开阔。

2、联系全诗

任何景物形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为诗歌主旨服务的。对于景物形象的鉴赏,不能孤立地看,一定要联系全文。

临江仙(上阕)

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红”这一形象到底象征什么呢?可联系上文思考。前面“青山依旧在”,表明一种永恒,这正好反衬夕阳的变化。而“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则让人看到了江水滚滚东去,历史英雄纷纷消逝,历史风云变幻。所以,这里的“夕阳红”正是象征历史风云变幻。

3、善于联想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这就要求我们鉴赏诗歌形象时,应通过联想搭建赏析的桥梁。那么,如何联想呢?根据形象特点、所学诗词甚至作者经历等进行联想。有些景物因其特点,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含义,如杨柳--惜别,圆月--思念,梅花--坚贞,冰雪--纯洁等。有时,为了更快更准地理解诗歌,必须联系以前所学诗词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题指要】(1)题目为《登金陵凤凰台》,以前我们学过刘禹锡《石头城》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知道金陵是六朝故都,《石头城》和《金陵怀古》都抒发王了朝兴亡之感。《登金陵凤凰台》颔联通过“吴宫花草”、“晋代衣冠”,道出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已衰败;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抒发了六朝兴亡的感慨。

(2)李白“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后因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结合作者经历和诗文“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是朝廷所在地,“日”是帝王象征。),我们可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蒙蔽天子(蔽日),使诗人不见长安,得不到天子重用。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君忧国忧民。

 

程继兵

【如何鉴赏古诗词形象(高三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古诗鉴赏读懂先行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04-14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网友来稿)04-14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古代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方法初探(网友来稿)04-14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04-14

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网友来稿)04-14

古诗词鉴赏十注意04-14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指导02-03

古诗词鉴赏五要(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