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2-04-14 20:20: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共        课时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材分析 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语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学生自己在文中另外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涵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感受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五、比较阅读 

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         

板书

设计

作业布置

六、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运用对比、变化、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品味、欣赏画面美,并模仿课文第4段的写法把它表述出来。

后记

 

陈有巧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4-14

《桥之美》教学设计03-04

桥之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桥之美教案03-03

《桥之美》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