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诗有何不可?

时间:2022-04-14 20:56: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作诗有何不可?

  

高考作诗有何不可?

  随着高考阅卷工作的落幕,各考生的成绩基本上已是“一锤定音”。但对有的关于试卷特别是语文中“以诗作文”的报道和争论方兴未艾。笔者就在同一个晚报上看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次是说,一位考生以50行长诗写出了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诠释,洋洋洒洒,被阅卷老师广为传阅和好评,获得了50分(总分60)的好成绩。过了没几天,还是这家报纸,以“作文用诗引起争议”为题援引了阅卷小组的意见,说:以诗歌为体答卷,极有可能遮掩他的语文水平上的某些缺陷。我们也不否认其中确实有许多好诗的存在,但其中投机取巧之作也不少。其中有一位高级教师还建议,考生尽量不要以诗歌为体裁答卷,因为诗歌太直露易浅白,太含蓄易隐晦,可信度比较低。且阅卷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可执行,估计以后这种文体会受到限制。 

   看了以上报道,说实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诗歌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诗经到现代的白话诗、当代的朦胧诗,均不乏经典和传世之作,也有过辉煌的时期,如唐诗中的精华至今还是儿童启蒙的最好的语言形式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等,这都是古人对诗歌的最好注解。为什么这样妙的文学体裁近年来却明显衰败甚至几近消失,写的少了,读的少了,细想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干系。为了成绩,为了升学,中小学阶段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记住的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浪漫的抒情,更不用说把美好的憧憬变成诗、变成美文来供大家欣赏了。就是有,也是偷偷的记在日记里或写在送给异性同学的纸条里。因为我们都是从那个年月经过,激动或苦闷时都会来几句顺口溜或打油诗。笔者就买过一本这样的书---《献给十八岁的诗人》,书中说:“十八岁的人都是诗人”。诗人都是创造者,也许正是寄于此,这两年,北大、清华等一些大的学府,才果敢的把一些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涌现的出类拔萃的同学抢先、破格招收到自己的门下。从这个意义上讲,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写自己喜欢、熟悉的题材、体裁,应该是最好的招考办法,估计出题的老师也充分考虑过这一点,不然,怎么会没有注明或限制不准用诗体?从这一点上看,阅卷老师因“没有统一标准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可执行”而提出疑义或非议,更大可不必了。我们的某些老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课本上怎么写,他就怎么教,比着葫芦画瓢,画出个“电灯泡”都是错的,这可咋行?高级教师也是某个学科的高级,不可一概而论的。再说,全省数十万名考生中,以诗歌答卷的“据统计有百名之多”,更没必要大惊小怪,作惊讶状了。 

  摘自《中华读书报》  

济南市历山路74号矿业导报 吴文峰 

 

【高考作诗有何不可?】相关文章:

廉价表扬有何不可04-14

高考状元谈高考前的准备04-14

高考的日记08-13

让高考来吧04-14

高考加油稿01-15

高考调研报告01-16

高考感想心得12-01

高考会议总结11-14

高考,从心理放飞04-14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