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时间:2022-04-14 20:57: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情趣  语基  心智   语用  有效

[内容摘要] 

语文教师要做到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情趣,以实现心理目标;必须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心智目标;必须增强学生的感知,来达到语基目标;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达到语用目标。

[正文]

语文教学的的任务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目标有哪些呢?我做如下阐述.

一、激发情趣----心理目标

我认为学习情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现实中的“我要学”与“要我学”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心态。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家长或者老师“要我学”的心态的学生尤其多。如果要使学生具有“我要学”的心态,教师就必须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让他们热爱学习,能较好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刻不容缓的心理目标。当然也是最为明确的任务。

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是教师的师者风范。教师站在讲台上,首先要有长者风范,更要有学者风范。教师举手投足要透出文明的气质,言语词锋要显示出知识的魅力。要让学生心向往之,情仰慕之。教师要最大范围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定要平易近人。当然又必须严慈兼备。既要表现出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又要表现出求知好学的治学态度。在这种教师面前,学生将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隐性因素。然而,这种因素又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决不只是限于专业知识的深浅,它应该是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的总要求。例如,在心理学方面,教师应该懂得培养学生的情趣、意志、兴趣爱好等。使之对学习情趣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育学方面,教师应该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活跃、昂奋、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在语言学方面,教师应该能够用形象、生动、活泼、诙谐、丰富、精妙的文学语言与学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果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他能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他应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他能在语文课堂里,让学生廓开眼界,增益其生活的情趣。他能凭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妙趣生花,寓教于乐。他应该善于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系起来,扩大学习空间,拓展知识天地。他会注意学生的表现欲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在课堂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些,就奠定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挥而蹴的事,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

二、启迪思维----心智目标

马克思阐述过一条千真万确的理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资文明生产和物资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训练自己着甚至改变着的思维。由此看来,人的思维必须经过训练。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使人脑趋于完善,走向成熟。从而发展着人的智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重视思维训练。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在思维训练上有着广阔的空间。语言从来就是思维的直接外壳,思维才是语言的本质和内核。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才会真正了解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在听、说、读、写中进行思维训练。听、说、读、写同人类思想交流活动的范畴,与人类的思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听”和“读”的思维,是学习语言,接受外界信息,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思维形式。“说”和“写”的思维是人类运用语言,输出信息,以表达意义为中心的思维形式。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就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必要形式。教师如果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势必会得到一定的程度的提高。智力也会得到合理的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语文课堂科学的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有目的的思维优化过程中量的积累过程。

三、增强感知---语基目标

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又是人文学科,复杂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高难度。我这里说的“感知”,是指的对语言现实的感受。包括学生对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章法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和感性认识。我们强调增强学生的感知,就是提倡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属于感性认识。强调的是语文工具属性。

作为工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师一般会做到周到精细,而学生的语文水平,社会却给了个“高分低能”的评价。我先不论评价是否中肯,只想说说我们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废”现象。我们学生中有许多人,高中快毕业了,会分析句子成分,会辨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可是在平时书面表达或口语交流时,词不达意,表意模糊。当然,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找原因,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分强调理性和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感性的引导,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现实中,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受应试思想的驱使,很少化时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律动美,而是化很多功夫去评价语言本身。我认为,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主要是语言文字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语文感知,增强学生的语感。 然而,这就是我要说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基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如果语文教师注重了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成分多。

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叶老的话至少有两个意思。首先他强调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告诉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应该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感的训练,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应该是非常有效的举措。

    

四、培养能力----语用目标

我们所指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学生语言文字的驾御、运用能力。

应该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首先是听知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听“是任何动物的生理功能,但是“听知”却是人类独有的智力活动。这种能力决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训练教育的结果。我以为,语文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听知能力,那么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知秉性。也就是听知的敏捷性、集中性、灵活性。如果学生没有敏捷的听知的敏捷性,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声音的信息,就不能迅速将声音信息进行译码加工还原为语言,从而明白话语内容。没有集中性,就不能系统的捕捉到每一组语音信息,就不能完整的把握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如果没有听知的灵活性,就不可能把说话人的语音信息与听到的内容迅速的联系起来,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握作为概念的符号的词语与客观世界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明确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象。

在增强学生听知能力方面,除了培养良好的听知品质外,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辨别语音能力;二是理解语意能力;三是组合语意能力。四是品评话语能力;五是鉴赏语言的能力。

习惯认为,说话能力,就是口头表达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既然如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尽力培养这种能力。

们培养说话能力,首先要训练内部语言(未发声前的思维语言)的组织能力。内部语言的特点是不那么完整连贯。我们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通过口腔发出音),有个组织整理的纯化过程。这对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训练语言的快速编码能力。语言的快速编码能力,是指已积累的语言库存中迅速搜集到恰当的词语、或句式,将其组编成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再次,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按结构可以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速读能力三个层面。

首先是培养认读能力。这是指对语言文字符号的进行正确感知的能力。由于语言文字符号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产物,因此认读能力的形成不能单靠轻易举的简单条件刺激就能凑效的,在课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辩字、组词、造句等一系列有效的活动。

其次是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材料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了解材料的本质意义。为了学生生命的发展,语文教师没有任何道理不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

再次是速读能力。这是指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大量文字材料的能力。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巨大的“知识流“不断的向我们涌来,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必须将速读训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花很大力气抓好阅读能力的训练工作。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利用书面语言准确的、系统的、完整的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感悟,将决定学生能否胜任很艰巨、很重要的工作。不仅如此,而且,写作能力还是许多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的结合体。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写作能力尤其显得重要。(包括用外国语言进行写作)

如果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以为必须进行以下几种能力的训练。

首先是观察能力的训练。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引发想象和联想的触发点。也是写作的源头。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其次是思考能力的培养。它指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是作者从早期的材料准备进入具体写作过程的关键能力。是作者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练习。古人有过精辟的论述:“文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就是说,写文章既要有真情实感,还必须有精美的文字表达。孔子也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是表达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表达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驾御语言文字的能力。写作语言的能力,包括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储存能力、谴词造句能力,还有修饰语言的能力。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决不是只有四项目标,但是,我认为这四项目标是最主要的。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作好的工作。换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你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达到这四项目标,那么你课堂教学的有效率肯定就不会高。

 

冯力文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5-1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2-01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网友来稿)04-14

英语任务教学总结05-12

数学教学任务总结04-27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03-16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11-06

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04-1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5篇02-02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范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