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课堂上的生气的由来一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民俗(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3:24: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说教学课堂上的生气的由来一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民俗(网友来稿)

车传鹤    

小说教学课堂上的生气的由来一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民俗(网友来稿)

新教材高中第四册一口气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小说教学,三个单元下来,十几篇小说之后,实在容易沉闷了。如何保持文学课教学的生气呢?进行新的挖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进入第三单元教学之后,我们就有意针对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情况做个性的挖掘,就是一篇课文(实际上就是一部作品)侧重探讨一个问题。这“一个问题”既是其他课文所没有的,又是本篇课文所专长的。这样,前三篇就作了这样的提炼:

《林黛玉进贾府》:①关于“红学”;②人物刻画。

《智取生辰纲》:①烘云托月;②矛盾(内外两条线)。

《失街亭》:①结构上的场景转换(“却说”);②矛盾(内外两条线)。

这里头,前面的一点就是“他课所无,本课所详”的,这样,就在基本教学层面围绕理清情节结构、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又新开掘了一层。

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首先从真情实感出发,我提出了“人品”和“是非观”的问题。问题一出,思路豁然开朗,马上就顺势展开了具体分析:

①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②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既然都成夫妻了,为什么还要瞒着百宝箱的真相?

③后来李甲痛悔了,杜十娘为什么还要“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后才“怒沉百宝箱”?

④拥有“百宝箱”,还可以再“慢慢求索”,杜十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尽?

围绕这四个问题,我们对杜十娘这一崇高形象的理解就清楚明了了:离开火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讲人格,重感情,求真情;不容背叛,不容为恶;不能再受侮辱。

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愧为是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就杜十娘这个人围绕人品问题作了以上发掘后,总感觉还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又进一步研究了其中的“民俗”。

第一、关于“妓女”。

现今社会上有一些阴暗的东西,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是已经有所风闻,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好正面来谈这个事情,总有说不出口的感觉,现在教学的需要,正可以把话说明说透。

一方面,那时候,那是公开的,合法的,社会有一定接受度的事情。柳遇春在认定了杜十娘的真情后,热情相帮,对杜十娘不但没有嫌弃的念头,反而推崇之意溢于言表。李甲在回答孙富杜十娘是何人时,说“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语气非常自豪,没有畏首畏尾。杜十娘准备百宝箱“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的话,应该也没什么太过于低人一等的味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围观者之中,并无幸灾乐祸之人,大家都是同情杜十娘的。

二方面,在道德层面上,自古以来,那都是被否定的事情。作品中这一点也表现得很清楚,比如,说杜十娘“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至于杜十娘“曲中第一名姬”,干得好好的,收入可观,却要从良,对妓女生活的否定,更是十分明朗。

三方面,也是自古以来,确实有对具体当事人给予肯定例子。那么这是有原因的。其一,被肯定者要么因才艺出众,这是中国社会传统的对文化和学艺的崇奉。才艺上乏善可陈者即使攀龙附凤很成功了,像陈圆圆,可谓攀附得很高了,也不被人称道。其二,被肯定者要么因品格高洁,是社会对人品的赞美。如李香君、小凤仙,她们都具有爱国主义气节,而且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无私的牺牲。其三,被肯定者身上要么具备“常人”甚或“男人”所没有的“素质”。其四,对一些“误入红尘者”持肯定态度,体现大家的同情与包容。

四方面,当代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继承了自古以来持否定态度的优良传统,又被法律所禁止,这也是很明确的。

第二、商业比较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里,金钱(银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小说之中,涉及到钱财的地方很多,题目里面,所谓“百宝箱”,实际上就是万两银子的问题。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一窥明代社会生活中银子的作用,一窥那个社会里各种人物在银子面前的种种表现。

杜十娘可以积攒下大笔钱财,然后又可以表现得重义轻利;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钱财不会轻易出手(李甲告借无门),碰上靠得住的人,伸出援手似乎也不是很难(柳遇春就可以枯木逢春,心想事成,马到成功);李布政对儿子断绝供给,甚至要让儿子不好进门,但听说一千两银子也许可以让他回心转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足以光照日月,真正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刚烈壮举。

第三、人与人际关系。

这个社会里有坏人,比如孙富这个无耻之徒,他在多个层面上违背了社会道德,属于千夫所指的败类。有无能之人,比如李甲,实在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小说里面的人们对李甲的谴责,小说里面还有柳遇春,还有杜十娘那些姐妹,看来,只能说是杜十娘看错了人。

那个虔婆,心中就只有钱了。“十娘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赎身之后,首先就感到可以“省受虔婆之气”;杜十娘交了赎身钱后,“才下床,尚未梳洗”就被“推出房门”,还要来锁子把门给锁上。这个虔婆,“无义”透顶。

柳遇春,爱憎分明,乐于助人,成人之美,颇有君子之风。

经过这样的梳理,把杜十娘放到这样一个具体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之中来考察,前面围绕杜十娘的人格列举的几个问题就有了更明确、更实在的解答。至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才感觉到上得有一定深度有一定新意了,学生的思路给打开了,课堂上也较有生气了。

作者:车传鹤(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办公室,518040)

 作者邮箱: chech@cn-school.com

【小说教学课堂上的生气的由来一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民俗(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十娘的悲剧意蕴--浅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网友来稿)04-14

一曲卑贱者伟大人格的颂歌--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赏读(网友来稿)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