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话能力训练(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3:46: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说话能力训练(网友来稿)

武进西林职高     吴亚芳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人们相互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口语表达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的构成中还包含有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机巧等等因素,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进行科学的训练。又因为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故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训练,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

一、积累

(一)语言积累

 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人们常常会用满腹诗文,能写会说来衡量。满腹诗文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写会说是能力,那么说什么(本文只谈说话能力)?其实说的就是自己的心理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东西。

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语言的积累的途径是让学生建立笔记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

第一:字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掌握了这些字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会像鱼儿游进大海,自由自在,轻松愉快。

第二:词汇的积累。词汇是概念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基本元件。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即使不是普通人,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会平淡无味,象个瘪三。

第三:锦言佳句的积累。句子是进入语言实用交际的最小单位。如果说语文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句子就是文化的细胞。汉语句型,不仅包括了汉语的全部表达形式和语法现象,而且浓缩了汉民族数千年来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哲学等等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实词、虚词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序的搭配,都包含了汉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我们看看,那些脍炙人口的锦言佳句是那样广泛地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和变化。让学生们大量积累这些锦言佳句,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

第四:精美诗文的积累。为了体现文学的整体性,还必须积累典范的精美诗文。这是最高级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这些精美诗文中学到的语言,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等整个文化体系。多积累精美的诗文,可以潜以默化地提高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如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第五:指导学生平时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生动的语言。

(二)生活积累

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深入人们的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要求学生用日记或生活札记的形式,抓住细节特征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生活,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然,心理积累不完全是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它还包括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说话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它是以表达为中心的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学习,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或社会的需要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这就是心理过程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在说话活动中,学生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在说话中克服种种困难,这是心理过程的意志因素在起作用。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不是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使学生已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说的能力”,也丧失了“说”的欲望,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一定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丰富能够说出来的内容,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欲说,从而“动之以心,发之于口”。

三、科学地训练

如果说积累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那么练就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的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发展由低水评向高水评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多年实践中,我采取的办法是三步走:

第一步:自由说话阶段,只交任务。利用早读课或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按学号依次上讲台,不限内容,或阐述一成语,或演绎一句格言,或自己请同学质疑答问,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旨在练胆量、找感觉。老师只作宏观上的控制,对学生的评价一律是表扬,意在鼓励。这样学生较能放得开,也便于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说话潜能,有的放矢地去开发学生的潜力。

第二步:定向讨论阶段,把训练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依据课文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组织课堂辩论或由学生试讲浅显的课文。或者把社会上一些热门的话题或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这一步意为培养学生敏捷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第三步:命题说话即口头作文阶段,对说话的诸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阶段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开展口头作文的良好基础。口头作文练习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是课堂即兴口头小作文如结合课文请学生介绍作家或作品,请学生讲解名人名言或成语,让学生讲有关故事等;可以专门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抽纸条(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张小纸条,上面写好演讲题目)即兴演讲;也可以提前布置口头大作文题目,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再到课堂上当众宣讲或进行演讲比赛等。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当众讲话确定一些标准,如能根据题目叙述内容,叙述要条理分明,讲话要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而清晰,表情与身体动作要自然美好等。

然而在实施这一训练方法时,还需要根据班情的不同而把握好时间的“度”。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作者邮箱: YAD_YAN@263.NET

【浅谈说话能力训练(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4-14

话题作文训练浅谈(网友来稿)04-14

加强低段说话训练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网友来稿)04-14

浅谈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网友来稿)04-14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网友来稿)04-14

合作学习与作文能力训练(网友来稿)04-14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4-14

浅谈关羽(网友来稿)04-14

浅谈处罚(网友来稿)04-14

加强口语训练 提高表达能力(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