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17:30: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狼和鹿》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和鹿》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和鹿》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狼和鹿》教学反思1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虽不是童话故事,但由于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而课文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鹿和狼,再由此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自悟,将感受深的句子和不懂的'画出后,又引导学生在“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鹿数量上的变化”、“凶恶的狼保护林,而可爱的鹿破坏林”这三者存在什么联系,画出关系图。然后进入教学的探究过程,理解课文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接着再出示质疑问题“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破坏会怎样?”从而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昔日森林和现在森林、鹿群前后变化的句子。创造情景让学生想象从整体同时也点出本课一个特色:对比手法。最后,谈谈发生在身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使课堂内容能以延伸。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遗憾,以下就这节课中的不足谈一谈。

  首先是朗读,引导昔日森林与现在森林对比时分角色读,可学生没有读出语气来,如果教师在之前加以引导学生也许会读的好。

  在自学自悟中,让学生抓住了鹿、狼、森林三个关键词,由词来带动课文的理解,体会,感觉有些词讲得很到位,学生也都理解了,但是画起之间关系图时花的时间长,拖慢了教学进度,乃至教学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

  此外,我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问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服务于朗读,自读自悟,但结果并不明显。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狼和鹿》教学反思2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时,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反复阅读,加深语言感悟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教学中,我让学生读书,通过自由读、对比读、对照读、品读等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意思。

  2、深入阅读文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涌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本课采用的学法是:

  A、对比质疑:让学生在自身对狼和鹿的认识和课文中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对比中,提出疑问。

  B、自主学习:围绕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句子谈谈感受。

  C、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灾难。

  D、读中感悟: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多种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其实是人,是人违反了大自然应有的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利用媒体,丰富语言表象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遗憾,以下就这节课中的不足谈一谈。

  首先是朗读,读昔日森林与现在森林的两段话时,学生都没有读出语气来。如果教师在之前加以引导,学生也许会读的好些。

  其次,我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问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服务于朗读,自读自悟,但结果并不明显。

  此外,由于自己钻研教材不够,所以没有能很好地解决课文的难点。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狼和鹿》教学反思3

  抓住三个对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体会课文内容,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一)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复习导入之后,我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很快学生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机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0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0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三)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最后,我创设情境:现在的凯巴伯森林要树立一块警示牌,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先说一说,学生说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插图上画出警示牌,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相互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还利用课外扩展,建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教学反思4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并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以及喜欢的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导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鹿数量上的变化”、“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反倒成了祸首”这三个对比中完成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和感悟。最后通过学生谈感受和老师的小结,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复述课文的'方式,使课堂内容能以延伸,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整节课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将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学习中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他们,或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遗憾的是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5

  今天教学检查听课,我讲的是第十四课《狼和鹿》。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是鹿的天堂,可是鹿总是遭到狼的暗算,人们恨透了狼,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把狼捕杀光了,鹿开始大量繁殖,最后达到十万只,吃尽了森林里的绿色,并且疾病如影随形,最后只剩下八只病鹿。课文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悲剧,告诉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生机勃勃”、“嬉戏”这两个词感受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葱郁和鹿的快乐,再让他们通过读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暗算”一词让学生想像狼会怎样暗算鹿,最后再通过重点词句感受森林与鹿群的变化及人捕杀时狼场面的血腥,最后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并设置了三个环节让学生进行想像,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课堂流程清晰,能按预设的环节进行,让我最满意的是学生的表现。这堂课中学生的表现太棒了,整个课堂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特别是在两个想像环节,思维宽广,好几次的答语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因为有了热烈的氛围,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平时活跃了很多。在范读第三段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认真听,看看通过老师的读你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预设时,我想:看到些什么对比较容易回答,但听到些什么恐怕有些困难,已经做好了孩子不会答的准备。但是,孩子的表现太让我兴奋了,有的说:听到鹿群在没闹饥荒前,繁殖时快乐的声音;有的说:听到咔咔吃啃树皮的声音郭凯鹏说:我听到了小鹿的哀鸣。这个答案太好了。在课堂中,学生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而且对这些重点语句理解的都很透彻,这些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并且让我在欣喜之余有信心把课上的更好一些。

  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孩子们课堂上不合拍的表现,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不是有所偏差,从二年级起,我一直注重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时思维的发散能力,从简单的好坏评价,到表达简单的想法,再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到二年级下学期觉得他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可开学的这一个月来,对他们的表现却有着很大的困惑,甚至认为自己以前的努力没有任何的效果,经过这堂课,我能肯定,以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对孩子们的发展还是有帮助的,只不过,不能求速度,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行,看来以后还要把这种训练坚持下去,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们一起加油加油,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回顾这节课,不足在于:因为有领导听课,时间上要求的就比较严格,为了保证能进行的顺利一些,对差生照顾的稍少一些。再就是对于课堂的时间还是没有把握好,本想把最后一个练笔环节留在课上的,这样既能符合新课标每节课都有书写时间的要求,又能使学生的训练更实在更扎实一些,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把它留成了课下的作业,让这节课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反思可以促进教学,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

  《狼和鹿》教学反思6

  《狼和鹿》一文主要写了人们因为喜爱鹿而捕杀狼,破坏了凯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并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以及喜欢的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导入新课。然后,抓住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鹿群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品读、想象,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代讲,注重感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教学中,我坚持以阅读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一读让学生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声情并茂;二读让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三读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去探究,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字里行间的分析比较,认识到凯巴伯森林发生的巨大变化;四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领会文本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明白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直观演示,对比强烈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这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表象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一、森林前后的不同画面的相机揭示,让学生通过对比,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二、在引导学生领会鹿群数量和森林的关系时,通过动画来演示凯巴伯森林招致破坏和鹿群险遭毁灭的原因,让学生得到了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深刻理解了鹿群和森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启发想象,文我合一

  首先,在引导学生感受从前凯巴伯森林时,我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鹿群在茂密的'森林里散步”“山泉哗哗地流淌”“鸟儿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草儿挺直了腰杆,向小鹿们问好”,并配以音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

  然后,在引导学生感悟“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这句话时,启发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小树、野草、野花、小动物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已毫无生机了……特别是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进行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狼被屠杀的场面:地面到处是殷红的血……颤抖着倒下……哀嚎的声音在林间回荡……音乐也随之响起。学生通过想象,充分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甚至说是粗暴的干涉,才导致凯巴伯森林和鹿群的离奇变化,进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尊重自然法则,自然才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在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思维,构建知识,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活动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当然,教学中也有诸多困惑。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是总觉得学生小组活动不是很明显,总跟在老师后面学得很辛苦,课堂教学密度很大,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显得不够,有的教学环节略显仓促,不够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反思7

  《狼和鹿》这篇课文是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分别谈谈对狼和鹿的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一个或多个词语来概括,如可用“贪婪”“凶残”等词语概括狼的特点,可用“活泼”“美丽”等词语概括鹿的特点,在说话和运用练习中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内化积累。然后在这两个动物之间加上“和”让学生猜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激起阅读的兴趣。在读通课文后要求学生质疑,字、词、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问题,学生们开头很有兴趣,有的提出不认识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词,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学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学跟着解答到那。后来一位同学提到:课文中随着鹿群的.数量增加,就会有疾病蔓延,这是为什么?那又是什么病?同学讨论,我解答,一直到下课。一节课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选择、要有归纳,如果放而不收、随波逐流,课堂效率就不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质疑”环节无疑是模式教学的一个亮点,老师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当,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没有轻重的随意课堂。老师想组织好质疑、解疑活动,首先应把握好教材,万不能抛开单元要求、课后训练,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再就是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导、激励,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归类或引导成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决。

  《狼和鹿》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文章。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里,看起来温顺活泼的鹿却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而看似贪婪凶残的狼却是维护森林的功臣。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导致位置的互换呢?教学中,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几份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接下来,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比哪组反应快!(狼!人类!森林!鹿)

  现在增加难度,老师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 可恨的——可怜的——贪婪的—— 美丽的——智慧的—— )

  学生反应灵敏,能迅速地作出反应。

  接着我这样引导:看来狼和鹿在你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坏蛋的代名词,其实,你们的看法和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样,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学习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狼和鹿》教学反思9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实自己的课堂。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时地把有关资料及生活现象提供给学生,也许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会得心应手,课才会变得更加成功!在本课中学生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很多,在学生相互分享时,我由于对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不熟悉,所以在评价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这也使我想到,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困惑,课堂上才不至于被动。

  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语文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语文课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教师才不会处于被动,而且能比较灵活地上好每一节课。

  《狼和鹿》教学反思10

  教学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我们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2、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3、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4、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罪魁祸首”的原因。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级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师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分配的时间有些少,所以学生的感悟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清楚。

【《狼和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狼和鹿教学反思11-10

《狼和鹿》教学反思03-2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09-22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2-02

《狼和鹿》教学反思15篇03-2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8篇)07-30

《鹿和狼的故事》03-16

《狼和鹿》说课稿12-08

狮子和鹿的教学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