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8 18:19: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非常深刻,浅淡如下:

  1、联系生活实际,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伊始,我首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自然引出教材中例1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有兴趣进行分析。使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而且非常自然地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自己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大胆尝试,在探究中体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这时学生遇到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此时学生通过探索,体验到通分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逐步建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模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总结。然后适时地点拨总结。

  4、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计算教学,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必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些学习过程的体验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我适时点拨,及时组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用纸片代替蛋糕,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设计复习铺垫时,我设计了一组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题,带领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从学生的反馈中已能感觉到学生约分化简的意识不强,因为之前学生学习同分母加减法时计算结果是不要求约分的,本学期学了约分后,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化到最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习惯。另外我还设计了通分的练习,学生的完成效果不错。课后反思,觉得可以把第一组练习题去掉,因为例题中会有类似的复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后面。

  探究新知,我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开教学,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选择加法的例题时,我没有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与图形紧密结合出现了4道加法,引导学生将这4道加法分成两类,一类是同分母加法,一类是异分母加法。在学生列加法算式时,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把一个圆的二分之一和一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来,这是课堂生成的东西,我没有急于表态,把解释权留给学生,事实证明别的同学解释的很好。到验算时,出现了问题,本以为验算对同学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它和整数加法的验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却发现学生无法将整数加法的验算迁移到分数加法中来,出现了困难。反思一下,这个环节可以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学完了以后再来处理。对于学生的困难要细致处理,带着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板书。

  在练习巩固与应用的环节中,我觉得自己高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班上学生整体的计算能力不强。

  总体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课的教学还是要扎实,注重板书的示范性和细节的处理。我有时在进行计算课时,往往注重怎样把算理讲透,而计算只要把方法讲清楚,学生照着算就行了,所以这节课的计算过程做成幻灯片展现出来,看来这还不够,毕竟是小学生,在计算上还是要教师亲自板书示范,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再让学生反馈练习,进行板演,及时发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总而言之,要教得扎实一些,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还是要收。

  2、继续增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当学生验算出现困难时,我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尽管我提醒了学生验算方法,但觉得处理得还不到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1/5+2/5=3/54/7-1/7=3/71元+4元=5元1元+4分=1元+0.04元=1.04元),后面两题的元与分两个数的相加,对比显示出了对于单位不一样的两个数据是不能够进行直接相加的,必须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元或者分,才能够直接相加。为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一个铺垫。

  然后让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如何计算,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算理:

  为什么要通分?分数单位相同为什么可以直接计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按图讲述,师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1/2是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大小是这么大。

  1/3是将同样的圆平均分成三份中的一份,大小是这么大。

  那么它们能直接进行相加吗?(生:不能)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说明什么不一样生:分数单位不同师:分数单位不一样,能够直接进行相加吗?生:不能师:就像我们刚才做的第四题,对于单位不同的两个数我们不能直接进行相加,必须将它们转化为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同样,异分母分数相加也要统一单位,用什么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呢?(生:通分)。

  展示转化过程将单位圆平均分成6份,1/2占了其中的三分,为3/6,1/3占了其中的两份为2/6,那么现在每一份的大小一样了吗?生:一样了。师:这个过程就叫通分,通分就是让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分数单位统一。也就是将异分母分数相加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

  通过此讲,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更加弄得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算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性质。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我利用萧山的环保情况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我们萧山现在正在积极发展“绿色萧山”,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来及,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1、请同学们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讲所学数学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识数学数学的实用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3-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2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反思04-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07-0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07-06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09-2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说课稿12-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11-1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12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