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4 08:25: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竖式计算本以为学生水到渠成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的作业中,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学生在竖式计算上,都明白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各位开始算起。加法还不错,出现的错误比较少,但在减法上,很多学生在计算被减数是中间有“0”,或者被减数是整百的数时不会计算,他们像前一位退“1”之后,再算的时候就会忘记其中的“1个”已经被借走,只剩下9个,仍然会按照10个去计算;

  2、学生在验算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加法验算时都知道把两个相同加数调换位置,但减法验算时,他们找不清楚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因此五花八门的验算都出现了;

  3、现在的学生都太马虎,即使让他们去验算,去检查,可是他们只是把一样的答案照写,不会再认认真真的计算一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计算能力,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并不算太困难。但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迷惑。另外,对于估算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课堂上我:

  一是尝试在让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让学生深入探索,鼓励学生交流方法,重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注意体现估算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知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间关系,抓住关键点理解题意,分析题目应该采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四是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几节课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文字表述计算和估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强化指导。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但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

  而今,一个单元上完了。中午,让学生独立做了一篇同步练习上的配套作业。批阅完,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今天作业,50人中抄错数字的有12人,其中竖式正确,横式上写错的'2人。横式正确,列竖式时抄错的有3人,其余7人均是直接抄错数字)。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接下来将学习测量单元了,但是计算教学看来还应常抓不懈,但愿有了以上几方面的认识为基础,以后几个单元的计算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我刚开始觉得这些题目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前面学的内容轻松的完成,所以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还是充满了信心。

  但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大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就是效果很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规范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看来计算教学还应常抓不懈,结合以上几点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去教导学生,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上节课学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本节的知识主要包括“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这些知识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基础上的,因此我充分利用“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知识作为本课的学法渗透和迁移;同时在观察、比较、反思及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想。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接下来就进入了本节课的.新知探究环节,首先把问题分类,一类是有关加法的问题,一类是减法的问题。我有意识的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展开对问题的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产生质疑:数变大了,如何计算?先同桌讨论,再有小老师讲解,最后反思及优化。让学生想: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哪些方法比较好?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发现两种方法比较好,一是从低位进行计算,一位一位的加减。二是利用几个几相加减。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在一年级学过“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对于进位和退位比较好理解。但是第二种方法也是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方法。本着这两个重点方法,我花费了时间让学生去了解掌握。我觉得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比较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班的“小老师”讲解的越来越好了。但是由于这个环节用时比较多,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检测练得比较少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量浓缩新授课的时间,留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

  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五的21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同学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

  (2) 题量的增加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大数学上笔算。

  总之,从整体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乐观,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全面性,在判断题中足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在一些实际应用题中,要求学生可以采取验算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解决问题中,逐渐让学生说出、明白每一步算式所表达的意义……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学生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准确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学生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打算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买哪两样?

  (4)如果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该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学生提供策略。学生积极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学生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立即评价学生:“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学生反应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本节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设计“过度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1、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

  2、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学听,再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他的理由。

  3、竖式的计算也教给学生,然后交流展示。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交流算法的目地。

  4、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

  (1)“小小速算家”

  (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

  (3)挑战“神奇的495”

  (4)“交朋友”

  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此节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息、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吗?我认为这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不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练习,都有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教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每个例题的情境都有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教学时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有利于他们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每一例题列出算式后,都要尽可能地展示出学生的所有算法,通过相互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实际算法的优化。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算法的展示教学中,本单元教材都呈现了估算这一算法,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和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章里,通过估算可对精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

  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设计的练习应注意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计算课同样生动有趣,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单调的、机械的练习。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上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这一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

  1、备课时要想的多些,抓住所教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详尽的教学过程。而我在本课300-116的竖式处理中就不是很到位,应该用严密的数学语言组织好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的数字分别是怎样减的。2、对于学情没有很好的掌握,个别学生听课过程、掌握知识都不是很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

  二、上课

  1、探究时间上:有了备课的充分准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开始演示300-116可能觉得有困难,但是他在思考,在质疑,有思考有质疑才会有收获,这时的教师不应告诉他如何去解决,而是给他时间,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思考,勾起他们的解决欲望,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急于求成地去讲解,去帮他们解决。

  2、练习太少,不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在思想启迪上,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关系对啄木鸟还不是很了解,应该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应知识,引导出要保护益鸟的主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反思: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写,书中没有介绍“≈”,是让学生直接写“190+220=410”,还是写“192+219大约等于190+220=410”这种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课的教学与例3、例4是同一个教学情境,既然是500个瓶子送一次,那么前两周的520个,就还有20个多出来剩下的',本课这20瓶却又忽略不计了?我们两个班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这样的疑问该怎么处理?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本节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设计“过度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1、教师先让学生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

  2、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学听,再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他的理由。

  3、竖式的计算也教给学生,然后交流展示。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交流算法的目地。

  4、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

  (1)“小小速算家”

  (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

  (3)挑战“神奇的495”

  (4)“交朋友”

  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此节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息、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吗?我认为这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的真谛。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所以我选取了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课的开始由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写字本,估一估自己大约写了多少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接着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精确计算的能力,可是还得让学生一味估算,学生也仅仅是因为估算而估算。

  1、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学生不明白——“估算 ”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

  3、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快计算出几元,但老师还要我估计钱够不够?

  4、绝大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感受不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对估算意识的唤起有较大的'障碍。

  5、有许多学生到学习结束时仍然相信精确计算,乐意并追求精确计算。

  6、学生把估算理解成口算的一种计算过程:41+38是40+30=70 1+8=9 70+9=79,所以41+38=79……

  相信在我茫然的同时,学生们更是疑惑重重。对此一点也希望同行们能给予帮助。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第一个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退位减法的笔算,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2、注重算理的讲解。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注重扎实训练。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追究原因是新课程的`教学设置中,练习巩固题数大量减少。课堂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说”,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中缺少了练习巩固的时间。因此,我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练习量,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足之处:

  1、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有些少。

  2、激励性语言过于少。

  3、没有设计拓展思维训练,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