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30 15:42: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教学反思

《大学》教学反思1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课预设的内容基本合理,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教学内容得到了基本落实。但在这节课部分内容的处理上还有不少欠缺。

  一、课件制作过于简单

  PPT制作过于简单,从头到尾都是“白板加黑字”。如此简单的课件制作不易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虽然PPT制作也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多多练习,灵活的运用,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第二部分内容过于拖沓,以致在最后该让学生品味的环节时间不够,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欠缺,无法做到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只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课堂刚开始,其实已经有一个学生回答了下一个环节中的问题。如果我能够随机应变,就可以直接跳过中间的环节,进入到下一个部分的讲解。而我为了让课堂环节继续按照我的预想走下去,并未挖掘她的答案,而是再次讲解了这部分内容。使得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于冗杂,浪费了时间。在最后品味语句的环节时间不够,学生的朗读语调较为平淡,意绪较低沉,未能再现蔡元培先生演讲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因为课堂时间不够,我只对学生朗读做了简单的评价便匆匆进入总结。如果在这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句读、停连、语气进行具体指导,或者我自己再范读一遍,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可能就会深刻多了。

  二、对蔡元培任职期间北大的发展变化应加以说明

  第四环节的小结部分,我只是用杜威的话作为了总结,而并未对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期间,学校的变化加以说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知是空白的,所以学习这篇演讲辞还有些理解不够。如果能加上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蔡元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去读这些谆谆告诫恐怕就能真正感受到这篇演讲辞语言的感染力,进而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以民族教育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三、最后的落脚点应放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影响上

  最后,我用演讲辞的特点来做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演讲辞有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发表属于自己的演讲。而这样的总结是缺乏深度的,蔡元培先生在演讲辞中所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得到升华,我没有让一篇厚重的演讲辞起到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如果能在最后点出蔡元培对教育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对今天教育的影响,就会建立起蔡元培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在无形中拉近蔡元培与当代学生的距离,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蔡元培的思想感情和风采魅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可以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继续求索下去。

《大学》教学反思2

  最近几年,大学语文“靠边站”的现象日益严重:学校排课靠后、任课教师靠后、学生选课靠后、课堂逃课较多、考试的及格率较低,大学语文课完全陷入“边缘化困境”,地位岌岌可危。面对尴尬,许多语文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学体制、社会环境、教材编排、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考试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批评。作为任课教师,笔者对大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以下问题的出现影响它走出困境。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过高,教学目标不明。作为文理科教育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很高,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教育职能,集思想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于一身,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确,大学语文课在荷载传统文化、传达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上述教育发挥独到的作用。但这种笼统宽泛的课程定位,无疑会将其扭曲为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文化范畴的注脚和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的工具。在这种课程定位影响下,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么感到力不能及,难以兼顾;要么就将语言文学课进行政治异化。如此,大学语文失掉了自身的个性和魅力,邯郸学步般跟在其他目标明确、特色突出的课程后面亦步亦趋,落下队来。

  2.课堂抽得过空,缺乏熏陶感受。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模式固定单一,基本上沿用“灌输式”教学,采用中学语文的教学套路来组织课堂: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然后分段理解、提炼主旨,最后是背诵名段或习题演练。在这种“高四语文”式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严格按教参要求把一篇经典美文的内涵吸干、抽空、打碎,整得没有一点味道了,让学生品尝。课堂时间全部被教师的讲解塞满,没一点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体会,对篇章或文学现象缺乏自己最基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过程显得肤浅而没有意义。对他们来说,课堂成了一个思想的空壳,不能激发任何的激情或真知灼见。繁杂的篇目、琐碎的知识、唠叨的讲解充斥课堂,下课后学生将这些全部忘光,教师的劳动、课堂的价值都被浪费掉了。

  3.指责教材过多,挖掘教材较少。一直以来,我们对大学语文教材的批评指责太多,总觉得手中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造成了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多样,更新较快。不少专家呼吁由教育部出面,精选高质量的版本作为授课的通用教材,但时至今日,这样的完美教材依然在我们的期待中。冷静来看,每个版本的教材在编写前都是对原有教材的更新和提高,都是当时相对理想的教材。这些教材版本不同,但只是次要篇目稍作更改,经典篇目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对教材的编排指责过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应该变消极为积极,客观地审视评价教材、认真地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将其转化为有益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4.因循守旧较多,积极创新较少。综观今日的大学语文课程,敢于革新教学和考试的高校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师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年龄普遍偏低,知识结构、学术水平都不甚理想,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学的解读还缺乏引领时代的眼光和能力,不敢擅越藩篱。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考试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此,大家都在表达不满,但同时又都在沿用旧制。徐中玉先生主张的专题讲座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南开大学通过网络改革考试的方法,对教学设施要求又很高。面对诸多困难,许多教师知难而退,安于现状,致使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二、解决方法

  1.适度把握课程定位,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尽管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但不能据此将其理解为“全能课”,而让其越俎代庖,去承担别的学科的教学任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说:“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199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大学语文课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把握了其人文教育的定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要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期望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有能力俯瞰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学本身,从欣赏和理解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将教材作为一扇窗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从而吸收经典中承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凸显学生学习感受,重视课堂交流互动。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法。课堂必须凸显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过程,突出作品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和熏陶。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先去感受它讲得到底有没有道理,能不能被它的道理所折服。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急着下结论,甚至搬出许多前人言论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对于散文或诗歌,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把作品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品鉴能力。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评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课堂或社团活动安排师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感受中熏陶感染领悟,并将其表达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蕴涵的意境与美感,让学生直接与古往今来优秀的心灵对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与人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

  3.赏识眼光看待教材,充分挖掘有益因素。赏识眼光看待教材,既能找出它的不足,也能发现它的优点,并能积极地发挥它的长处,有效弥补它的不足。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善于研究教材,看到教材编排中的一个规律:基本都是沿用“专题+文选”的模式,每章都有某个专题的名家与名篇,都是对每个时代文学与文化的要点内容的梳理和讨论。抓住这条规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架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貌,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设计不同的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完成这些课题。比如,笔者在讲授先秦文学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题: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研究、如何评价“纵横家”。这样学生就不受教材的局限,积极去开阔视野,广泛涉猎教材以外的作品,了解每个时代特殊的文化现象,充分地进行比较、思考、评价,课题完成得很好。总之,对大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均应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通过理解文学文化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甚至历史。

  4.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考核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肯实践创新,在教学上多动脑筋,就能给教学带来生机。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校内外资源优势,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散文意境优美,是情与景、意与境、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文特定的环境,为学生对诗文的体验和感悟提供一种导向,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联想和想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改写名篇,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另外,运用读书汇报、大专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带着思考和想法去读书写心得,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总之,随着教育部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督促,学校教学的逐步规范化和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语文课的未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对大学语文如何走出“边缘化困境”应该多思考、多行动。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探寻摸索,大学语文一定会早一天走出困境,迎来光明。

《大学》教学反思3

  1理论教学有利于个体思维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基础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理论”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单纯模仿练习的阶段(即凭感官进行身体原始的本能摸索),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产生的效果不佳,容易厌倦,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学生对看到、听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思考与分析,可谓是“学而不思”。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已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即大学生已具有自评、自练、自我纠错的能力,相反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即模仿能力)处于下降阶段。因此,大学体育如果仍采用基础教学模式,即不利于大学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更重要的是不能发挥大学体育对学生个体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发现,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在练习时,学生往往能达到有意识、有能力的自我评价和锻炼。因此,作为教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在加紧体质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教育(如体育运动的原理、人体运动时的规律及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等),避免学生单纯模仿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自主学习和锻炼,对调动大学生思维的活动,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产生新的思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工具的普遍存在,大学生普遍乐于安逸,而且学生从事的休闲娱乐的活动越来越多;加之受社会、家庭、学校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体育观念淡薄、参与意识弱化,虽然知道体育对健康有益,但从没将体育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他们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对体育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感观到的跑、跳、走等运动,至于体育的相关知识、体育的内涵、文化等等,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经常因运动效果不显著,而产生厌倦情绪;因受到挫折(如练习受伤、比赛失利、训练艰苦等)而转移兴趣。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联系理论,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亲身感知体育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奥妙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对产生和激发学习的动力与运动的欲望意义深远。

  3理论教学有助于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理论知识的巩固、扩大、加深则是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中发现,当学生随着理论知识积累的越多、越深,在学习中,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能运用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对获得的新信息分析、综合,自我纠错判断,达到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练习效率之用;反之理论知识不巩固、不深广,则出现学习无方向,练习不得法,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4理论教学对终身体育养成的促进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基础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参加各种项目,普遍缺乏体育活动的理论指导,这使得自主锻炼无法进行自我评价与纠错,运动效果差、运动水平低;加之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多数学生生理结构已趋于定型的现状,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已经根本无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高等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授之以渔”,即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渔”即方法,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方法)对多余的、僵硬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综合,并能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强化,达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过程,真正了解体育的内涵和体育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和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几点建议和措施

  5.1设立体育理论教学课程

  国家对体育一向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名存实亡。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中,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基本处在“少年儿童时期的体盲”阶段。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专门开设体育理论教学课程,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体盲”现状,只有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结合理论来感悟体育的内涵,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地进行科学的训练和自我评价。

  5.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尽管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7次变革,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但教学中竞技体育和体质教育仍处于主流,理论教学却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引起重视,造成“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而且以传统的讲解示范模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及产生的效果非常重视,但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水平不断下降,如果仍以示范动作为主流,势必会造成较差的反应,如田径项目的跳高,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需要什么动作,高度就可以超过年龄较大的老师,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只有依靠深厚的理论知识。因此,转变教师的理念,钻研业务,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也是完成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多种教育有机结合的必备条件。

  5.3强化学生的理论意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跑、跳、投上;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一下,放松休闲一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要想从不会到会,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学校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学习之后的遗忘曲线表明,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由此可见,一周以后,学生对上节课的所学内容在大脑中所剩无几。因此,加强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能减少课堂知识的遗忘,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引导学生看体育教材,使其掌握自学自练自评的训练方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制作体育课件,让学生在制作中,加强与多学科的联系,既能真正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更加深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阶段,既是大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并且达到技术定型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只强调对技能技巧的训练,会使很多学生因怕苦、怕累而厌倦体育运动,因此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大脑中建立体育理论观念,学会自学、自练、自评,才能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大学》教学反思4

  顶岗实习的教学生活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从2月份的迷茫、害怕甚至不知所措到5月份的习惯、熟悉甚至淡然自定,变化很大,收获很多。

  实习期间,如何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是否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搬进真实的课堂?我们所学习的教学理念是否与当地实习情况想符合?我们该如何根据当地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这些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的脑海。有句话说的很对,只有反思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能不断反思自己,反思课堂,多多吸取他人的意见,我想以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师大的学生,是以优秀的高考分数考入的,我们大部分来自家乡县或市的重点高中,高中学习的环境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当我面对现实中我的学生,他们的最好成绩只有300左右,和我的预想产生了巨大的相悖。这种不由自主的内心想法会阻碍我的教学,阻碍我正确分析学情。这是我实习中首先反思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开始的教学中。比如在讲授“城市空间布局”这一节中,阅读中的内容出现了河流沿岸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处,凹凸岸的知识属于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我在这里选择了一笔带过的讲述,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从我的角度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不需要我在重复赘述了。下课后,有几个学生分别来问我什么是凹凸岸,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潜意识里认为学生已经学过,已经掌握了,并没有去实际询问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学情。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明白了不能以自己上学时的标准去要求我的学生,要真正的走进这个实习学校。了解这里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尽量在上课时点到每一个知识点。

  然而当我知道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却更加小心翼翼了。刚开始是忽略掉知识点,改掉这个问题后,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麻烦。在课堂上,我更愿意采取满堂都是我在讲授,即使有些很简单的问题,我也怕学生自己学不会,总要去干涉一些,不太重视学生的反馈,总认为我提出的`问题,他们不会答上来,不敢放手。这是我第二个大问题。当师大的连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做指导,听完我讲的课后,明确提出了学生活动太少,老师更倾向于全部的传授知识。我也向老师说明了我内心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信任他们。“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就放弃了学生自学,课堂要始终记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我们地理教学,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学生基础差,是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引导”连老师为我举了一个地理教学的例子。“比如在学习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定义。可以告诉学生在课本第几页第几段第几句是农业的定义,让学生去找,把问题以及答案明确化,学生只需要自己去找就可以了,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往需要思考的问题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进行了自我反思,老师提出的意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没有找到适合学生的引导方法而却将责任怪到学生头上。从那以后,在课堂上,我先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入手,发现学生其实还是很积极配合的,之后逐渐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结果学生给我的反馈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教师都不相信的自己的学生,那么还有谁去愿意相信他们?

  除此之外特聘名师韩老师、连老师对我提出的意见,也帮助我在地理教学中更上一层楼。结合他们的评语以及我本身的教学反思,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上课要注意语速,注意观察后排学生,上课的声音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听见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们可能在以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的情况有好有坏,不能用自己的看法去应对所有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不同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教学反思5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不断取得进步,保持自己的新鲜性,除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了十余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以下方面感受并经历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变迁:

  1、教学理念

  20xx年前后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界经历了一个理念上比较混乱动荡的时期,我们也恰是在这一时期登上了三尺讲台。而后随着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在国内各大高校不断探索实践,我们的教学理念从最初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2、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及学生需求的提升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以语言交际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或讨论为主的`交际教学法,而后又迈向了现今比较流行、人性化的任务型教学法:课堂上不再单纯的就课文讲解课文,而会根据文章的文体,内容等设置具体的任务,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解决任务,从而使其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得以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就个人而言,本人在教学上努力探索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认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上做到与学生最大限度的互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话剧表演、辩论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锻炼提高口语水平,改进他们的听、说能力,积极为学生寻找、增加许多书本之外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任课教师期间,为配合大学英语教改的实施,本人积极学习掌握有关网络课堂的相关技术,不断扩充自己在此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推行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3、教学手段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感触最深的便是教学手段的日渐更新,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加录音机(听力),到黑板、粉笔加语音室(听力)到目前的多种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网络课堂(自主听力),这种。种变化无疑深刻的体现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方法都要随之改变,尤其面对已逐渐与我们产生代沟的95后学生,作为80后的教师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大学》教学反思6

  本学期来,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

  二、教育教学情况

  1.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理出一条符合自己学生的知识线索,制定符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着重学生的训练,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或组外其他有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到二节。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英语教学。

  6、加强与备课组老师的合作,团结共进,精诚协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终于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教学任务。

《大学》教学反思7

  这次实习,我任初一(5)班的英语科任实习老师。本次实习有两项主要内容--英语听课和教学实习、辅助原班主任管理工作实习。

  刚到宜阳县城关镇西街学校,我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情况,并随班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与评议。听课是自己提升教学能力的捷径。通过听别人上课,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手法,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他们一起探讨讲课技巧,将他们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实习一开始,我先重点放在听课上,努力向学校优秀老师学习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在听课之后思考假如这堂课是我自己上,又该怎么设计,进行前后对比。实时调整授课节奏,授课方法。为了全方面了解学校课程安排以及学生总体情况,我还听不同科目不同老师的课,观摩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对其的不同反应,学习不同老师调动课堂气氛的技巧,以及同一老师在不同班级教授同一内容的时候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受益匪浅。

  大多数人看上一节课,无非就是经过备课、上课、评讲等这样一个流水线。然而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的细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中,首先,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其次上课,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讲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节正式课,虽然以前有过家教和辅导经验,但这毕竟是作为实习教师的讲课。我了解到讲课起到教学主导作用,既要将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处理应急事件,掌控整个课堂。上课时导入时关键,一个好的开头就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个方面我自己做的却不太好,对课堂的掌控不好,不能在一节课上完成我既定的教学任务,我知道自己应该实时改正。

  当然上好一堂课,任务设计也是关键。根据知识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在情景中我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用任务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课后反思。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开展下一课教学工作,每次课后,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学生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同时,开展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从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等各方面入手,总结课堂优缺点,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的开展辅助他的班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督促他们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积极和学生多接触沟通,细心观察,较快地熟悉和掌握了学生的情况。每天早读、自习、课间操等等,我都会去和大家交流,慢慢地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学生也很喜欢实习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诉苦,一些调皮的学生也能虚心听取我的教导,努力改正,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

  这期间特别让我感触深刻的是我给学生们上的一节很有意义的人生课。我为了这节课准备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从自身体会给他们讲英语的重要性,让他们喜欢英语,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记忆单词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学习相结合,掌握其规律,让学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某一个知识点。

  告诉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英语要积极大胆地说,大胆地读,注意克服畏难、怕羞、不敢开口的心理障碍,要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最忌一曝十寒。我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告诉他们平时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勤用工具书,科学利用时间等好习惯。并给他们讲解多注意锻炼身体,远离网吧,注意安全等一系列的道理。孩子们都很听话,我告诉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理想,要为了这个理想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同时我也认识到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让学生相信和崇拜老师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实习是一件很重的责任。我必须为每一件事付出自己的努力。班主任工作使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启发了自己。虽然现在的`我与指导老师还不能相比较,但是我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管理理念,我真的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和孩子们在一块的生活也是我感动,原本是陌生的人因为实习而联系在一起了,与这群可爱的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快乐。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和神圣。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淡忘他们的脸孔,但这种美好难忘的师生之情将永驻我心。在这段时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学到的更多。不管将来我是否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用。

  为期两周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和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实习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我会在今后生活中改正自己不足之处。也许在实习之初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会给我带来这么深的感悟:实习不仅教会了我英语教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动。这两周的所得,无论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将使我终身受益

《大学》教学反思8

  有人常说,老师是“靠卖嘴皮子挣饭吃的”,这句俗话形象的表明了教师是“凭口才吃饭 ”、“以舌耕为业”,教师口语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必要的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开设教师口语课也有一年了。没错,老师,您理论性的知识讲的是够多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同学考得好,可这并不意味着ta就说得好,关键是在于应用,可很多人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就没那么“聪明”了,这也就导致了多种多样的问题的出现。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依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能解决的,有时候在面对特殊的场合、时间、人物、氛围等不固定因素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最佳了。

  就说,前些天,上逻辑课时,我的位置不好,在门口处,只能依稀看见屏幕上的字痕,于是就偷偷跑到一同学位子上,希望能共会儿,她当时好像在玩手机,也许是我吓到她了吧,当时她口气很生硬的来了句“吓死我了”,我并不是很在意,可接下来的整节课中,(或许是我多心了),她和周围的人都说了话,唯独没有和我说,而且她靠在桌子上背对着我,由于自己不是那种会“讨好”别人的'人,也放不下那个面子,便没有和她答话,这让我很尴尬也很郁闷。

  我想说这明明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有必要这样么?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很热情的邀请别人坐下的,并且平时她也不是那种人啊,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人当时的心情导致的,我能理解,可是就是受不了别人很凶得口气。所以我就搞不清楚哪些话、哪些动作应该在哪些场合、什么时间说、做,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如果这样的话,人活着不是要被累死么?和自己同学都这样,以后踏入社会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别人的心思啊,所以我希望老师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不是个幽默之人,所以很羡慕、佩服天生就有幽默细胞的人,他们只要说几句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话语,就可以变严肃为欢笑,与人相处得很好。

  有次,班会课上,老班走进来脸上本来就不是很高兴,因为要模拟朗诵,就得搬开讲桌,桌底下很脏,她就自己拿扫把扫起地来,可没扫几下就放下了,“全班50多个人就看我一个人扫地?”,于是乎空气变得很沉闷,大家也不敢多说话,正值三班班主任在教室后面,说了句,“看美女扫地是种享受”,大家都笑了,气氛这才好点儿,所以我很佩服那些人的机智。之前,老师您就说过,想变得富于幽默就得积累素材、要有发散性思维和乐观生活,可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教师口语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坚持,须经过严格、规范、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不是?

《大学》教学反思9

  高等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输送社会人才的重要地方。而高校课堂教学是关乎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可是,纵观我国现在高校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在大学里,老师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夸夸其谈、毫无参照,有的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行学习。

  究竟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合格的高校课堂?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对老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呢?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审思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并对其进行反思,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构成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孔兵兵等在文献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组织。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课堂管理模式已凸显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课堂管理虽不如中小学课堂管理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许多关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接踵而至,对其进行审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三、现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那是因为有大师所在。大师就是那些在学科知识上有所作为的老师、教育研究者。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修养。这个老师不一定要是那些发表论文很厉害的学科带头人,也不一定是那些什么学术专家,但是我想他一定要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着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的,有着专业素养的老师。不然,就像是某位教育局领导说的那样,如果老师自己在十分的考卷中只是拿到七分而在教学传授的过程中还往往无法倾囊相授,那么学生岂有及格之理?所以,老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学术专业修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毕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够看得更远更高,不是么?

  可是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任课老师其实并不专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由于开设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对接或者是工作任务安排,老师们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学习研究的专业领域。因此,他们有时候难免会心里没底,只能准备好课件,或者有些较为懒惰的老师就是直接对着课本,无论是对着课件还是对着课本,我认为这样单一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同时关乎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试问,如何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呢?要怎样才能保证不让老师也在混日子呢?我想,这也是属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在上大学专业课期间,遇到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数学老师。有些迷糊的几何学老师,她是那种没有做好课前备课的老师,在课上只要有学生提出突发问题,肯定会打乱这个老师原有的思路,然后马上变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讲着讲着就会说“等等,我好像也乱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顿时,台下一片无语。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头,完完全全的把课本的知识搬到黑板上,进行一片书法展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也没有所谓的技能传授。这在我看来,真的纯属的“搬书匠”一个。后来遇到一个更为奇葩的老师,这个老师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容易讲的,容易懂的,他讲。那些不容易讲的,难懂的,他不讲但是要考。以致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听还是不听的好。不过,很庆幸,在大学期间还是遇到了两个对于数学极为热爱的老师。一个是概率老师,一个是高等代数老师。前者对于关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几乎是信手拈来,问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觉得毫不吃力、费劲,其数学修养让台下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后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自信的老师,在课上把数学讲得眉飞色舞的,很自信、很骄傲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他讲的那些比喻让我们觉得十分冷场,但是他对于数学的那种敬业以及无限追求的热爱,还是把我们搞得服服帖帖的。现在的他还是十分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地学习着。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学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师的威信,让人信服。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听课学习的老师。像是这种老师,往往是课上讲的东西太没营养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语气语调过于让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来选择了补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看来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2)学生对于大学课堂的高度期望落差较大

  有时候科目的吸引与否或许也与学生本身的期望值有关吧。记得对于“教育心理学”这门科目,我们大多数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发现那些教育的问题与现象。结果遇到了一个奇葩的老师。除了让我们看书就是看书,看完了书就抽问,典型的“试卷简答式”课堂。所以,后来在这门课大家学得都不怎么愉快。还有一门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认为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的。结果,每次上课老师几乎都浪费一半的课程在那里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感觉完全没有进行备课,不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说是学理论吧,理论知识又不系统又不完整。说是学实践操作写研究论文吧,又没有指导,没有批评修正。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来说,我们好像又白学了一门课。看到别的班跟着别的老师学完了这门课后写起论文来那种轻松劲真的让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羡慕嫉妒恨。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不过,或许学生心里对于某些课程有着较高期待,以致于会有所落差,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3)高校教师课堂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有些老师,选择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是较好的。上了大学后,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但是,这同时要求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的中国教育史的老师就是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补充。但是,后来,这样的方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版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课上小老师们的答案。似乎真的是为了分而争夺分了。导致后来大家在乎的是问了什么,问题答案在哪里,而不是这个同学讲的是什么了。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4)教师教与学生学目的不明确

  大学的课堂对于老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要一再提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会干起来也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甚至白干活、瞎忙活。在大学课堂就有着这样可悲的现象,老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台上老师视若无人地把该念的念完,该放完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说声“谢谢老师”然后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试问这样的大学课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是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呢?这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要不要管?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还要学生一定要听确实是个伟大的折磨。或许,这是双向的管理。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做好备课,上好课。不然,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的'声誉。

  不过这也涉及到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种对待以及学生上大学的目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说“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谁就是傻瓜”,那究竟高校中有多少个教师愿意当一个傻教师呢?或许等到那些教师功成名就的时候吧,把该评的职称都评了,把要完成的教研任务都完成了,把自己该操心的生活大小事都忙活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吧。可是,有多少学生如此幸运能够恰好遇到这样的老师呢?学生们熬过了十二年教育终于踏入了高校大门,是否明确了自己苦苦上大学的目的了呢?

  (5)教学模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我们大学课堂不再流行粉笔字,或者是说只会单纯地在“讲授+课件”或者是“讲授+粉笔字”两者之间选择。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全被复制黏贴到课件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只能算是黏贴板,写字板。在我看来课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为其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制作课件,于是黑板上满满的一板又一板的板书,于是学生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手段,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说哪一种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种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那些无论是什么课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一昧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我相信一定是极其乏味的。

  (6)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唱“独角戏”

  有些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直接选择了逃课,有些则是人在心不在。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吃东西甚至是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当做自己正在上课而是毫无顾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则是有些心里顾忌,不敢公然对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小说,不影响课堂,但是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课堂。当然,还有些是较为沉默的乖乖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记着笔记,听着老师讲话,不做任何表态。似乎这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表演场地,而自己只不过是观众而已。需要表态的地方“哦”“恩”几个单音词便足矣,就像是给予了表演者掌声般证明了自己还在。当然啦,有些还是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的。不过,这种学生在大学课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师能够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们都变得冷漠了呢?当然,这也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随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冲动地表达自我。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开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创设一个很好的舆论的氛围,导致学生陷入了课堂的冷漠状态,不想参与课堂。或许,一个良好的课堂舆论气氛,会让学生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开始参与的。这样就不用老师自己一个人演着独角戏那么孤单了。

  (7)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态度

  可是课堂管理毕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导致了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理、不愿学。有些老师害怕管理不当会招致学生的埋怨、给予低评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师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会如何管理好学生,要不就是大骂点名批评,要不就是要求不恰当,管跟没管一个样。有些老师则是认为上课只是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任务,并不愿意过于投入,甚至上得好与坏其实与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区别。于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有太过分的举动,老师都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管理。这样的话,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课堂的秩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学生,同样因为老师的这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而变得“不愿听、不愿理、不愿学”。因为老师的不在乎,学生也不想过于在乎,不想理会。

  (8)高校扩招让学生对大学课程缺乏“安全感”

  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课上是在看书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课的这个科目的书。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期间,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看一些教师招聘或者是考证之类的书。这些就是出于他们对于课程的选择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或许会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更大的帮助,对于正在上课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于是,在课上看那些计算机考级,看那些普通话培训书籍,看那些会计书籍等等的不在少数。其实,或许这也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学生在现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再吃香,说句难听的,或许正在扫大街的那个都是大学本科学生。所以,仅仅一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够向学生们保证些什么东西,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学生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筹码,证书无疑就是最为大家关注的一种战术装备。无论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只要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够拿到这个证书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个报名费、有时间去参加考试都愿意去试试,那几个额外证书回来作为备用。本来在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时间里,就不一定能够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懂学透,还额外的去考取那些证书,无疑就是在干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坚持干着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大学学习制度的了解。知道大学的考试无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两个星期便可以应付了事,平时就是人在心不在也无所谓。认为读大学就是来这个撑着要个文凭的,上课的额外的,参与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试问,这样的心态下,课程的开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么?我想,没有人会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9)学业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湛江师范学院的学习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够开放,不够严格。似乎这样看来有点矛盾。如何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让同学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呢?这或许要从我们的学分制入手进行调整。在我看来,其实我觉得湛师的学分制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是对学生的,我觉得对于学生,除了设定那些我们必修的科目外,应该给予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其它的科目的选修,让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而且应该在学校设置一个课程表,把全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张贴,欢迎学生进行相关的旁听。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总以为在大学期间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个课室进行旁听与学习的。结果因为无法查询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以致于无法好好地安排去听课的事情。当然,有的人会说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听课,就算是问同学也能够把课程表给借回来。当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全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的学校学习氛围怕不是一个名校应该有的好的学习的氛围吧?所以,或许学校可以改变一下其学习氛围。随时的旁听也可以让那些上课的老师有所紧张,而不是觉得就算照本宣科班里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样,以为他们拿我怎样或许我就会拿他们怎样,还边想边奸笑几声。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于这种想法,从来不敢给老师们打出自己真实想打的分数,即使是对于我刚刚说的那些奇葩老师。

  (10)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个较为潇洒的老师,他不在乎有多少人来听课,他在乎的只是听课的质量。所以,对于他的课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不你不来,来了你就得好好听。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极其潇洒与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师都不敢如此大胆吧?不过,我一直都有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我觉得能够让我一直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会结合事实来讲课,可不是脱离课本的进行乱谈。而且,他会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同样的,在他的课上也会实行评分制,但是这种交流式的评分没有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疯狂,所以似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的感觉。唯一可惜的是,能够一直坚持来上课的人也不多。以致于我开始疑惑,讲得好的课同学们不愿意来,讲得不好的课同学们也不愿意来,那么同学们究竟愿意听的是什么课?难道真的只有用学分来压制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够自觉地学习么?从这一个层面看来,高校学生的学习确实缺乏了一定的自觉性。

  (11)师生之间缺乏人文关怀

  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同样的想法,我上了大学后有个极其不习惯的就是找不到老师求助。当然,这个求助指的是学习上的。大学的老师似乎真的是学生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过客。上课铃响了,进来,讲课。下课铃下了,出去,离开。中间或许只有十余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可是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也会到自己的教师休息间而不是留在课室。如果,有些老师课上还不给予学生交流、提问的时间,那么就真的是单方向的传授了。试问,这样的教学你会喜欢么?学得懂还好,学不懂的时候,或者是有别的意见与想法想要和老师进行探讨交流的时候,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种力打到棉花上上,有去无回的感觉。我想,或许老师们可以不要这样着急地离开。当然,我知道老师也是十分忙碌的。为了两者都兼顾,又回到了课堂管理的问题了。我想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应该要预留部分时间给予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提问与交流。或许这样一不耽误老师下课的时间,增加老师工作量,二又方便学生进行疑问解答,进行思考。

《大学》教学反思10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我对七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基础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决定采取不同于上一节课的教法。首先,我让学生将选文中难懂的段落、词汇划下来,然后小组内探讨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全班解决。这一环节后,几乎整篇选文都被划了下来。由于选文内容重复的比较多,所以最终需要解决的词语并不多。于是,我将这些全班同学都没有解决的词语在黑板上给注解了出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记下来并记住,然后开始通译全文。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室内活跃了起来,都积极认真地开始看书、翻译、学习。等学生都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小组内相互检查,再各小组间展开竞争检查,再由课代表主持分必答题和抢答题的竞赛得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也不错。这一堂课,我感觉到比较满意。

  我的反思:1、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我们教师要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高度进行施教,教学效果就会好学多;

  2、七年级新生刚从小学转入初中,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待于改变,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

  3、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得当。不同的学生、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心中要装着每一名学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面对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小生命,我们倍感肩上的使命神圣。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的去分析学生、发现学生时,我们总能找到适合教好他们的方法;当我们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高度思考他们的需要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纯真与可爱。让我们静静地思考,让思绪轻轻地在每一个可爱的孩子身上逗留,美美的享受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分钟

《大学》教学反思11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很多教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辅助设备以及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有力的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强调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用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了这次网络教学在线培训,及时总结一些处在改革前沿高校的经验与做法,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递给全国各大高校的同仁,对英语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作为高校英语老师我们在这次培训中也受益匪浅,茅塞顿开。以下就是我对网络化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成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一般由资源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交换机以及学生终端用机构成。资源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与各机房相连形成一个内部局域网,英特网由网络服务器代理接入。所有资源通过核心交换机接入各机房交换机,再由机房交换机接入各个学生机。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由外教社开发的新理念大学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平台和外研社开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系统。另外可以配置音频、视频点播系统,用于学生自主收听观看本地资源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文件。

  二、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一本基础必修课,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很多学校因为存在着“教师少、学生多”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大班上课,每个老师带几个大班,一二百名学生,很难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在精度课程教学中只能满堂灌,无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更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求。听说课程中教师充当了录音播放员的角色,很难完整判断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口语练习也只能选取很小一部分学生进行当堂练习,老师很难关注全班每个学生英语会话或讨论的内容。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因其超越时空性,高度互动性、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教学系统平台提供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加强自主学习,最终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超越时空性和资源共享性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自主学习环境。网络及教学系统平台提供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资源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摆脱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限制,更容易实现。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机房或者在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随时登陆教学系统平台,自主进行课文学习、课件浏览、完成作业、听力训练、讨论、约课等工作,通过视频、音频点播平台进行视频、音频的点播。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内容繁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的学习资源,不仅资源共享,而且增加了资源的多样性。在这种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被赋予大量的锻炼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网络化教育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必需的前提。

  2、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高度互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协作、会话的平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需要通过他人帮助以及人际间协作活动才能实现意义建构的。而网络化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各种生动的会话和协作。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等。互动的手段包括讨论、bbs、电子邮件、语音以及视频的交流等。学生在这个高度互动的环境中可以接受听力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口语训练、词汇语法训练等多种学习内容。通过这种交互形成一个学习交流的群体,群体的实时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交流的欲望,解决学生的说英语开口难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网络化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师,使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检查者和督促者,从而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繁重教学任务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上加以积极引导,协助学生更好地计划自主学习进度,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从而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利用网络化教学模式,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krashen(1982)指出: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大量的语言输入。网络化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大量的网络链接以及大量的音视频文件,极大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前提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成为关键因素。

  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策略,再加上网络化教学模式提供的丰富的资源环境,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目标都是与该阶段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外语教育也不例外。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我国的外语人才需求量剧增,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语言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是:听(71、4%)、读(64、3%)、说(61%)(转引自蔡基刚,20xx)。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运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听读能力更为不满。很多学生感到教师教的无用,自己花钱上培训班。现有网络化教学平台系统创造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将视听说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为学生展现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在听说训练中同计算机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语音素材可以单句反复跟读。同时教辅资源以及音视频点播系统多角度地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语言素材,包括影视片段、歌曲、漫画等,全方位展现了较真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依据电脑的评判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问题。

  网络聊天已经越来越普遍,教学平台提供了英语聊天室,学生可以组建自己的聊天群,就某个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共同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教学平台系统提供了在线快速阅读训练,真正实现了机辅阅读。学生可以选择阅读方式,如文章以意群为单位逐步呈现和消失;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阅读速度,解决了在平时的训练和测试中学生和教师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访问英特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进行阅读,学生还可以下载电子书到自己的mp4中进行阅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这些途径增加阅读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真实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化教学模式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构建知识库,扩大知识面,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通过登陆教学系统可以在线训练写作,系统会自动评判拼写、语法等错误,还可以给出评语;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或bbs等途径将作文上传给任课教师,请任课教师评阅,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在bbs对自己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评分。学生还可以交一个英语国家的笔友,通过e-mail进行交流,锻炼英语写作能力。

《大学》教学反思12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是近年来为广大英语教师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手段的决策过程中去。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的意识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需求得以明确。在该教学模式下,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及学习者个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如双人活动、小组讨论等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遇到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甚至误区。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其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即“以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我们仍须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他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课堂气氛和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既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又是其潜能的挖掘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们反对传统的以教师精讲为主的教学,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就越好。尽管英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主张外语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但由于作为学习者个体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故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教师的讲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学习策略,调动其积极性,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更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其实际语言技能。

  事实上,有些英语课堂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在特定的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种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能不说是失败的教学。教师应该意识到,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都应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前提,而不能光看表面的热闹。因为,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社会的进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很多高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需求,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既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特点,又要能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

《大学》教学反思13

  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只是用来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也深切的体会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很显然,英语仍是当今世界上最通行的,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本国语言,基本上所有的非英语国家都会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英语也作为一种文化,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增进了解。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通过语言的交流,在文化上进行互相补充,互相交流,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通过语言来弥补本国文化上的欠缺。比如,喝的咖啡,过的圣诞节,情人节,都是通过语言这种文化媒介,然后被国人吸收肯定,从而融入到自己的国家文化当中。所以说语言的发展同样也促进着文化的发展,语言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上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从通俗意义上讲,英语就是用来方便与老外交流的。这一点的确是非常容易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企业在中国设厂或办分支机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资海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最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大,加深。参与全球化,也就意味着你要有全球化的语言基础。无论中国人学习英语,外国人学习中文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基础。我们不能麻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尽早掌握这个语言的基础,你才可能更好的参与到这个全球化进程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欧美的工业社会发展业有200多年,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学等很多领域,欧美国家仍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他们的理论成果的最初展示都是英语方式。虽然有很多书籍已被翻译成中文,但我仍然相信翻译成中文的仍是茫茫大海中很小一部分的,仍有绝大部分原创的书籍成果,个人文章观点并没有翻译成中文。而且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国外的技术仍在不断推陈出新,新的英语科技文章不断出现,如果都等到翻译出来,在时间就更加落后人家。还有,翻译者的水平往往对阅读者有很大的影响。只有自身掌握这门语言,才能完全领会作者写作的精髓,吸收并为己所用。

《大学》教学反思14

  大学数学属于高校的基础课程,所谓基础课程就是不论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数学教育。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思维锻炼十分重要,对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但是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重新去审视大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重新考虑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①。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以及教师教学不注重教学思想的介绍,学生无法理解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等。希望根据调查显示的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当代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最突出的就是思想态度的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问题,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引起重视。

  (一)观念态度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观念体现态度。21世纪以来,数学对于高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应用和各门学科的进步都要做前所未有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较为落后,想当然的运用传统观念认为数学都是理论性的大量计算,忽视了数学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数学科学现状和未来方向委员会主席茹伟德曾经说过:“只有很少人认识到能够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②。这说明了世界各国对于数学的理解都是有误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意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我国尤其如此。现在我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更偏向于数学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数学在培养人身心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教学的问题

  当前数学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教师的上课方式有一整套惯例:课前备课――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引入新课――讲解本节重点内容――提问、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③。这种依次循环的枯燥式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下降,学习自觉性也很难激发。如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无法和从前媲美。现在的学生普遍娇生惯养、缺少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对待数学难题选择放弃或者抄袭,没有钻研的习惯,问题稍微复杂一些,计算稍微繁琐一些,学生就会出现畏难退缩的情况,学生就等着老师来做,依赖教师的心理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心情浮躁,计算过程稍有迟疑就不愿意继续进行,不注意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反思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形成及内容,深入了解大学数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查缺补漏,提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大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态度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从数学教师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应该端正,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及课堂学习效果④。其次教学理念上,其一,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密切关系。其二,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思想渗透学生学习的点滴,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理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其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当中都能够活学活用。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大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还不够重视,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的学习,才能够帮助数学老师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其一,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在哪?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才能有计划的去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其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小结

  大学数学教师责任重于泰山,课堂上不仅要使得学生明白基础知识内容,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教会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懂得数学的应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端正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使得学生真正用心去学习数学,数学教师在这条数学授教之路任重而道远。

《大学》教学反思15

  1、快乐式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有关教学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展开。不管什么教学法,必须有一个核心:就是教学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进一步理解新的课堂教学观: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一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其次,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最后,课堂师生讨论可以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本身进行。换言之,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快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教师精心设置情景,促使课堂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寓教于情,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快乐教学”是教育改革方向,是人们对教育的一种理想,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对大学英语课堂快乐式教学模式探讨有更积极意义。

  针对在实践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课堂快乐式教学模式探讨,以及如何把快乐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自主性学习的指导中,有待于我们研究、实验、总结。

  2、快乐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1、实施快乐式教学法的原则

  2、1、1、以学生为中心

  快乐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应该以学生为重心。教师上课必须精神饱满,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负责人。从铃声响起,教师进入教室的第一时刻,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如果教师进入教室没有和学生眼神交流,看也不看学生一眼,就沉闷地说,我们翻到第几页,学生肯定没有什么听的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