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1 17:34: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经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我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悲痛、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一样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经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善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进取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通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反思两年的小学语文 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语文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一个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

  二、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陪伴学生度过 每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引领学生去读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每日利用午读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

  四、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生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如学习《故乡的河》,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美丽家乡 介绍给大家,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祝愿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一. 本周内学生在完成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够按时地完成任务,不过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也就是量还是不太够,所以在以后的布置和安排要多加强点

  二.正确运用各种激发意志的手段,如自我暗示,自我鼓舞,自我誓约,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培养学生意志能力。要承认和允许学生行为的反常,并认真分析行为反常的'原因,切记简单粗暴,否则会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三.我们不关要把学生的缺点看成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形式,还应该把他们的优点给激发出来.所以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必须要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全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 ” 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际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

  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请看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要怕苦、怕累等。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课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请这位学生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老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鸟儿们飞起的时候,凤凰为什么不把它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个责任心强一点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的道理讲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无限。……每当想起当时的掌声,我心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就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现介绍5种常用的策略。

  1. 反思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或者一堂失败的课,可能是师生间的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与专家的一次对话)。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就必须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其自身意义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对话反思策略

  对话反思策略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

  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我们采用了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执教者围绕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专题的一次研讨会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学《洪茶》第11册。

  例1.1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2、自学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交流引导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分段学文,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学生自主选择讨论问题。

  初读课文:分段读、全篇读、分角色读。

  5、总结全文

  座谈会上执教者首先谈本课所力图贯穿的语文新课标理念,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由学生去预习课文。教学每个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然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再与几个同学合作解决,倡导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学习。

  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

  座谈会时我们采用发展性互动性评判,评课教师认为,执教者以“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点来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把教育重点放在系统知识的传授上。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始终处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种既缺乏生机又没有热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评课教师普遍认为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为中心,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去,要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使学习能引起学生积极,持久的探索兴趣,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要以学生的自律性学习为特点,培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以“未来观”培育学生,要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学会适应在社会上面临各种情景,成为能够对其周围的环境施加某些影响,而不是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评课教师还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说茶》这篇课文,应该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观着手,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执教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评议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茶的资料,搜集形式多样,互联网、课外书、茶家介绍等。

  (2)学习有关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预习课文,课的形式茶馆说茶品茶。

  (4)组织形式:1、学生分散坐。

  2、几位优等生开茶馆其他同学为茶客品茶。

  课的流程:

  1、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茶道并讲解茶艺。

  2、其他同学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预习课文所得进行边品茶边说茶,自由发言。

  (1)执教者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2)执教者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 录像反思策略

  录像反思策略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上课和录像:教师围绕专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施教,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2)观看录像:执教者组织其他老师观看录像,执教者预先谈教学设计,再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观看录像的人员评价。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 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策略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教学反思,确定课题。

  课改之风刮遍全国,在学习了有关课改理念后,本校教师也进行了课改尝试,本人听了多堂语文课,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多位教师都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但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2、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跌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1)小组共同目标(即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的确定;(2)组织形式(即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的灵活转换;(3)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要素,小小组合作学习即会取得预期的效益。

  根据以上提出的假设,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略)

  3、实践研究、反思调整

  ①、以学生语文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

  ②、设计检测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思维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发展等)与工具。

  ③、以一节语文课为单元,按预设的研究方案设计教学,并在择定的样本班中实施。

  ④、教学活动后即对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转换教学内容,重复③、④的工作。

  ⑥、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然后再选择基础条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为实验实验1班,四(3)班为实验2班,以进一步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⑦、选择一篇课文,分作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一按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设计,在实验成绩班实施;教学方案二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思路设计,在实验田班实施。

  ⑧、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苦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优于教学方案二,则继续进行第二轮实验。如果结果相反,则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⑨、在教学方案一优于教学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选择一篇课文,同样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只是教学方案一在实验2班实施,教学方案二在实验1班实施。

  ⑩教学活动后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仍优于教学方案二,则证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结果相反,则表明研究方案还存在着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写报告、总体推广

  本阶段工作主要是对上阶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在校内向总体推广。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3)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档案袋策略

  档案袋策略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袋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在运用以上反思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应付检查。所以,反思性总结的内容要真实,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忌空泛冗长。反思性总结应写得详实、具体、准确,不应泛泛而谈。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总结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实用。特别是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此外,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常翻、常研,做到温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3]杨章宏. 课题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郭根福.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中小学管理20xx,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有兴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中紧抓小熊和松鼠“友谊带来快乐”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设置感人情境,给学生情感熏陶

  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板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教学中抓住情境体验。如抓住“乐坏了……”等语句,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内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四、识字教学情意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我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在教“幸福”二个字时,把他们放在词中理解,让学生找出这二个字中蕴藏的两个词语“幸福”,字书写完后,把它们放置在语境中,富生字以人文内涵,使生字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丰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按照以课题来质疑—释疑—用课文中描写花的词语穿插进入课文—总结的思路,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出花钟是什么,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了解花钟里有哪些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讲解,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让学生理解到作者能把花钟写的这么美来自于平时的留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并会质疑思考。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我教学时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随着动画上的花钟充分地去理解文本,体会花钟的有趣。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我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秋天的动植物。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本课整个构思清晰,指导学生朗读这块效果较好,词语都在学生的朗读中得到体会,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花钟,花钟的用途是什么,并教会他们语句表达方法上的优美需要抓住哪些,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本篇课文但不足之处也有很多,例如:

  1、在引导的时候语言的简短性较欠缺,在第一自然段的把握上出示时间的幻灯片略显多余,可以省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2、在上到第二自然段我要学生自己选取一种花来讨论与光照、温度、湿度的联系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再展示和引导,这是很遗憾的地方,而且锻炼学生说的机会不多,可以尽量放开让学生来谈来讲,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未做到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但是自己把握不够,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4、本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科普课文,但由于自己的不足,未把握准确,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出现了较小的知识错误:课文中“花”可能不会在同一季节开放,但是老师却为充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5、评价性语言过于生硬,老师表情过于硬化,毫无感情,可能是准备不够充分,在上课时十分紧张,导致整堂课的氛围都不够轻松,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不足,教前设想的不够充分,以后要多听其它老师的课,多吸取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我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十分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本事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资料,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终把每段的主要资料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主角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教师要正确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在教学中,我除了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潜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读一读: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朗读,由其他学生作为评委给该小组打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划一划: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勾画出来,并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述,“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述“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说一说:文中自己最感动的句或段落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这时,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等等。然后我把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使自己感动,只要他们说出来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习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习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习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习。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想象活动,学生要顺利有效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学习任务是一句空话。经验证明,想象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尤其重要,想象可以使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比如学生此时此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毛一皮,彼时彼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鳞一爪,但想象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系起来,经过整理加工,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可以从文章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出自己脑海里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借以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葡萄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学完生字后,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人们为什么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

  学生说了葡萄的叶子很多很茂密后,我就创设情景:

  葡萄的叶子这么多这么茂密,也就预示着将来长出的葡萄会怎么样?大家猜一猜。(学生当时就很兴奋,好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回答:葡萄一定长得很大、非常多、又香又甜、特别的漂亮……)这时我适时打出“五光十色的葡萄”的图片,学生一看,都吃惊的不自觉地发出了“哇、啊、呀!”的声音,我知道学生一定觉得葡萄太美了,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于是在没出示课文的句子之前,我就让学生看着图片想象着葡萄沟的葡萄就展现在眼前,夸一夸葡萄沟的葡萄:

  生1:哇,简直是太漂亮了,好象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生2:葡萄太美了,好象是一颗颗钻石一样,放着耀眼的光芒!

  生3:这些葡萄好象夜晚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发亮光!

  生4:葡萄沟的葡萄一定特别的美,五颜六色的,我都想吃了!

  生5:葡萄简直太漂亮了,我想着那么大那么多那么美的葡萄,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然后紧接着我在图片的下面打出了课文中的描写葡萄的话: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时我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我本想学生只是自读了两遍,应该只能流利地读出来,但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读得很有感情。我意识到了原来是学生们在充分的发挥了想象的基础上,已经能够顺理成章的带着感情朗读这句话了。而不是需要教师指点要读什么语气,怎样读才能更好的读出葡萄很美的.情景来,是学生在通过先前的充分想象,自己感悟理解了这句话,体会出了葡萄沟的葡萄是那么色彩斑斓,惹人喜爱,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就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朗读了。这就是想象发挥的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遐想的空间,让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看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紧跟语文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列入正常的教学日程,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朗读课文、学习第一则寓言。

  学习中,我采用我们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出示三个教学目标,接着告诉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将进行三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依次出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学习,检测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尽量请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完成的相当好。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说一说身边有没有类似于狐狸这样的人,一开始只有几个同学举手,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孩子们在交流中打开了话匣子,举了不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事例,充分理解了寓言的寓意。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没有再读课文,缺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其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加强自己评价语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去钻研,才能使这种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文章内容浅显,但含义深远。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宜粗不宜细,但又要让学生品明白。为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及美丽的景象,朗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以此来诱发学生内心的赞叹之情。学生品得深入,读得有味。如品飘飘洒洒时,我借助手势,补充叶圣陶《瀑布》一文中的相关句子,真正做到美读。然后再以巧妙的导语昔日的大瀑布那样辉煌,现在的它又是怎样呢?过渡到第8自然段的教学,潜心会文后让学生设想自己就和菲格雷特总统站在这枯竭的大瀑布脚下,会向谁说些什么?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惋惜、痛心与愤激之情,这种角色体验很好地促进了未成曲调先有请的达成。再在哀乐的渲染中读这一部分,学生的情感怎能不会被调动起来呢?

  阅读需要平和的心情,更需要合适的氛围。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潜心阅读创设适宜的情境。那么阅读的'欢乐就会流淌,思维的花朵就会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绽放。学生的阅读期待就会在倾听与感受的交融中得以点燃。在品味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时,我选择创设语境引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这不同景象,在反复朗读中造成陶醉和失望的强烈情感落差,在一唱三叹中触发内心愤恨人类行为的感受。并在拟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稿中领会了课文的真谛。

  在欣喜之余,也有遗憾。遗憾的点滴也因这节课而牢记我心。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得当,出现前有点松后有点紧的现象。在指导朗读时该如何把握好度才能不拖时间将是我以后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贾岛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却会有困难。那么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语言,从中受到教育呢?为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进行了一番“推敲”。 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反复朗读课文之后,问: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我们现代文不一样,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让那些丰富的内容再现出来?学生说出几种学习方法,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能够专心的读书,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选择和同学一起交流。可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能在相同的课文中获得不同的体会,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语言,体会人物 学习文言文,专门理解字面含义是不够的。于是在理解“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这句话时,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词语,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当时的贾岛是怎样的状态呢?谁愿意表演?”在学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问大家:她是贾岛了,那么你们是谁?此时,学生已经都进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说出作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贾岛对学问认真,专心的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照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聆听到了一个个有个性的声音,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更难得可贵的是学生在对人物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韩愈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韩愈也对学问的认真态度,还体会到他为人随和,作为“京兆尹”不但没有重打贾岛,反而,“立马久之”,与其“共论诗道”。

  3、知识拓展,让学生对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理解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题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从而体会到贾岛专研诗句的苦心。进一步对贾岛有了深刻的认识。

  4、积累运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训练,逐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品味诗中重点字的好处,然后补充句子,这样让学生也经历了“推敲”的过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时课堂上从来不专心听讲的一个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举起了手,我庆幸当时没有忽略了他。虽然他表达的那个不够完整,语意不是很明确,但我知道,在这节课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并且思考了。 所以,在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真正的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让自己成为一名“推敲”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