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7 16:06: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活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教学反思

活动教学反思1

  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看绘本,每次只要一讲绘本,大家的注意力都会特别的集中,小脑筋也动的特别的积极。今天我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绘本,名字叫《子儿,吐吐》。

  《子儿,吐吐》是一本非常具有童趣的故事。故事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小猪“胖脸儿”吃起东西来总是又快又多——这一次,吃瓜不吐子儿违背生活常识,可通常也无甚大碍:缺乏生活知识的幼儿就很容易犯下这样小小的错儿。这是一个富有张力的取材,它一头联系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另一头则悄悄打开了文学创造中奇特有趣的想像空间。

  整个活动下来,对自己的课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小朋友们很会动脑筋,能大胆地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活动上得比较顺利。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多抽象的词汇和故事情节内容以及所包含的意义,不是听听一下就能领会的.,而只有在充分的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能“有话可说”。 “你还吃过哪些水果是有子的?”这是从故事跳跃到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一找,这些水果里面,哪些里面是有籽的,最后,让幼儿说一说听这些水果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进一步深化幼儿对“子儿吐吐”的感受。从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小朋友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很积极,并且表达出来的信息也是最丰富的。

  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问题的答案都是比较统一或者模式化的。因为这样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需要。但是针对同一事物,每一个人的感官感受、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不同的,这样,我们所能获得的“答案”也将不同,所以,在课上还需要老师的“机智”来一一应对这些“答案”。在这方面,我还是需要锻炼。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个开放式的环节,我的本意在于让幼儿在经验总结中延伸思路,在找一找哪些水果有籽的过程中,获得并交流各自的信息,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加以丰富。

  活动中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回应幼儿的回答时,还不够到位。

  通过本次反思,更直接地促进了我对教育教学水平的强化和提高,培养了我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

活动教学反思2

  水墨画是我第一次尝试教学,但凭着我对书法有一定的基础,又上网认真学习了一些水墨画的画法技巧,便很有信心地把水墨画教学搬进了课堂,并切合“鸟欢”这一主题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小鸟的家园》。回忆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回味:

  1、抓住兴趣组织教学

  水墨画是我国的瑰宝又称国画,主要讲究墨色的变化和用笔的手法,这在我们幼儿园是没尝试过的。今天我选择了这么一个美术教学手段,无疑给幼儿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在介绍毛笔的握法时,特意邀请了一位有书法基础的幼儿示范并给以肯定表扬,使其他的幼儿纷纷效仿学得非常专注。怎样利用毛笔、墨汁和水在宣纸上画画呢?这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利用新鲜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之母”。

  2、清晰讲解体验成功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我知道清晰的讲解能使学习有效。于是,在设计教学示范的时候分三步走。第一步,把用笔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易于幼儿记忆学习。如:“小毛笔,手中拿,喝饱墨,舔一舔,躺下来,从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树干画成了。”在儿歌的提示及教师的演示下,幼儿清晰地体验到了毛笔在画树干时侧峰到中锋时的转换过程,为幼儿的操作打下了基础;第二步,依据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主发现画树干和画树枝的用笔方法要不同,侧峰画粗粗的.树干,中锋画细细的树枝,幼儿的自主学习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第三步,通过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发现墨色的变化。知道用浓墨表示粗壮的树干,用淡墨表现轻盈的树叶,一浓一淡对比强烈,且范例上树木错落有致的排列给幼儿创作时起到了引领作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步示范,在操作时,虽然幼儿都是第一次接触毛笔等工具,但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位孩子都显得很熟练,创作的热情非常高,完成的幼儿更是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到处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3、情景贯穿画上句号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只流泪的小鸟引发故事,继而产生任务——帮小鸟建造美丽的家园。在活动的最后,我又回到设置的情境中:“听,小鸟欢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说‘快来呀,这儿又一大片美丽的树林,是我们快乐的家园。’于是,一只鸟、二只鸟、三只鸟,许许多多的小鸟都飞来了,在树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兴了!”(教师边说边在画纸上粘上各种小鸟)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的情感,有的幼儿开心的拍起手来,有的幼儿高兴地说:“王老师,谢谢你,我们觉得很快乐!”情境的贯穿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教学反思3

  本节课紧紧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新课标要求,精选组织教学素材,通过大量案例,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使之动静结合,张驰有序,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不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还需要兼蓄自然人文两大学科许多背景知识,但是从本节课可以看出,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智慧也就被激发出来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导楼兰的气候特点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问: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有人说楼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全球气候变化!楼兰消失!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这样利于进行新情景,并且乐于探究。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地理能力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如下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分析“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思考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在阅读过程指导地理读图的要点。

  三、史地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提供案例: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教师通过分析唐代的兴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就说气候变化会制约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在讨论中得到以下结论:

活动教学反思4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孩子们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看得入神,会在动物园里流连忘返,这是因为在孩子们小小的内心里,始终有一种对动物的亲密。为此,我们选用了《动物王国》这个主题,希望通过创设环境,引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使他们了解更多动物奇闻、趣闻,知道动物的一些特殊本领。那么如何将这个主题与创意美术相结合呢?创意美术又如何在主题背景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在这个主题开展之前,我就和配班老师一起把整个主题的教案进行了一下梳理,并且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

  1、家园配合,共创动物乐园

  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可以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环境,我们需要大量的动物图片。于是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书籍以及玩具等。因为动物比较生活化,所以基本上每个幼儿都来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图书,我们把图片布置在了主题墙上,供孩子们观察。把图书投放到了图书角,每天早晨孩子们总喜欢一大早就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那一起探讨,发现自己从没看到的动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个不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居锦懿带来的动物世界的`VCD,课余时间,我们会让幼儿欣赏。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突然出现在了孩子眼前,教室仿佛成了一个动物园,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着动物的秘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孩子们在整个主题的开展中,特别是语言、科学活动中,有话可说,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区域互动,做中学

  在布置主题墙的同时,我们老师还十分注重区域角的设置,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如在益智角中,我们设计了动物棋、动物拼图、动物迷宫、毛毛虫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了解数字的排序,加减,动物的基本知识。在美术角中,我们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多种废旧材料及美工材料。幼儿不仅可以选择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用橡皮泥捏动物,还可以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动物。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求,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在表演角中,我们还让幼儿自己制作了许多动物头饰用来进行角色表演,并且配合狮王进行曲,更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在图书角中,我们不光投放了幼儿带来的各种有关动物的图书,我们还把幼儿在课堂中根据故事续编和创编的小书《小猴出租车》《会想办法的乌龟》《小猫的故事》也放入了进来。一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图书编讲故事,另一方面幼儿还可以根据他人的图书编讲故事。

  二、将创意美术融入其他领域,为主题教学服务

  如何体现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呢?我觉得单单靠美术课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体现在各个环节领域中去。为此,在实施这个主题时,我们把整个主题的课进行了一下梳理,做了一些预设。同时,在老师教学活动中,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一些活动。整个主题下来,我发现孩子们收获了,我也收获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用语言,老师要求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他们可以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绘画进行另一种语言的表述,这种特殊的文字符号让孩子们学的更加快乐,同时他们在创作绘画时,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欣赏,也学会了将绘画注入新的生命,那就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不再是老师强调的技能和模仿。而老师在此中也发现原来无聊,枯燥的活动,利用了绘画的方式后,这种动静交替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因为我们老师还需要及时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一些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需要多关注幼儿,多善于发现,因此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

活动教学反思5

  每学期一次的园内教学评优活动又一次拉开帷幕。为了这次公开课,我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从选课到活动设计,从材料准备到教具呈现……可谓深思熟虑、运筹帷幄。就连孩子的座位安排我也反复斟酌,寻找到最佳安排方案,并在活动前临时调整了新座位。看着孩子们认真的表情,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活动顺利开始了,在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唐老鸭上街的情形时,小家伙们一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我为自己成功的师幼互动沾沾自喜着。突然,眼角里掠过一个神情沮丧、闷闷不乐的小男孩,定睛一看,是超超。我内心一颤,难道是因为没有机会尝试?于是我赶紧邀请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超超仍旧一言不发,还深深低下了头。看到后面一大群的老师,我武断地以为人太多,超超害羞了,就引导他大胆一些,其实不过是尴尬处境的一种“自我圆场”。活动开展到最后一个环节——扮演唐老鸭,活泼可爱的唐老鸭们一个个都出来啦,在音乐声中摇摇摆摆走到“大街”上。不料,超超小朋友还是独自低着头坐着,甚至开始流眼泪,无论我怎么提示和引导,他就是不肯参与到活动中来。凭借我对超超的了解和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我知道原因肯定不是“害羞”了。可是后面还有一大群老师看着,又是一节公开课,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犹豫几秒后,本着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的理念,我深吸一口气,平息自己内心的波澜后,把超超搂在怀里,亲切地询问原因。“我不是坐在这里的,我不喜欢这个座位!”超超的话让我倍感意外,也令我深深内疚,原来竟是我的“无心”之举引起的!于是,我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

  为了求得最佳教学效果,我精心设计了新座位,这原本是一件对的事情,为什么会换来孩子的不满意呢?原来在调换新座位时,我并没有解释清楚今天为什么要换新座位,也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只是“一意孤行”临时调整座位。大多数孩子被动接受了老师的`安排,可对于少数有点情绪化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甚至得不到一点解释,不能接受自然是合乎情理的。归根结底,这是我的过失,是我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更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也许这只是发生在公开课中的一个小“意外”,却折射出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公开课是每个老师都经历过的,为了一节公开课,我们精心准备,细心考虑,甚至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也要反复斟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是,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细节的考虑是真正从孩子出发的?是真正为孩子考虑的?是真正尊重了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意挑选班级的部分孩子参与活动,可是,亲爱的老师同胞们,您可知道,我们这是在变相地剥夺其他孩子的教育平等啊!

  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同样希望别人尊重他们,有其敏感的一面。从这次的教学案例中,我深刻领悟到,作为教师,无论什么时候,对待教育中的任何问题,就算是很重要的公开课中,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从孩子出发考虑问题。很多事情的处理,我们不妨转换身份,多从孩子角度考虑一下,多想几个“孩子会怎么想”、“是否让他们觉得不舒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才能组织好每节活动,也才能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活动教学反思6

  小鸭是我们班上孩子平时活动中比较喜爱也相比较较熟悉的家畜之一,小鸭走路的形态也是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动作。所以,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小鸭洗澡》的音乐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设定了三个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2、喜欢表演,愿意在同伴面前进行表演。3、根据自我的经验创编歌词和动作,体验创编的欢乐。从活动的目标上来看,贴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本事水平。异常是第二点目标的制定,对我班幼儿的本事有一个提升作用,因为我班的孩子比较容易怯场,在人多的地方不能很大方的表现自我,所以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期望从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现场表现力。而从活动的效果上来看,三点目标基本能到达。可是相对于前两个目标来看,第三个目标的完成有些不足。

  因为材料的局限,没办法为幼儿供给真实的鸭子让幼儿认识,所以在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就经过播放图片让孩子们对鸭子有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于接下去活动的开展。接下来我用边唱边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这首歌曲,加上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资料,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可是避免不了的出现的一些不足:1、教师所供给的钢琴伴奏速度有点快,导致孩子们在跟着伴奏唱的时候,总是跟不上伴奏的速度;2、在让幼儿自由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时,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教师的动作来做;3、为幼儿供给的教学视频音量比较小。

  对于音乐方面教学的活动,对我来说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功课,教师应当如何的把握重难点,如何有效的针对活动资料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是我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资料。相信经过这个活动后,我会有所收获,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必须能提升自我的业务教学本事。

活动教学反思7

  任何幼儿都有自己的经验、兴趣和爱好,幼儿随时都会在动态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爱好,由此引出的活动都是生成的,生成在兴趣中、在热点中、在争议中、在意外中。针对教师如何正确地观察、判断、回应幼儿的生成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及时捕捉、发现、扶持幼儿生成的新萌芽,碰撞幼儿生成的新火花等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总结。

  一、在生成活动中实施有效的价值判断

  活动片段:奇奇小朋友带来几只蝌蚪,几天来,班上的小朋友经常围着蝌蚪观察,并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蝌蚪身上有脚,有的怎么没有?有的蝌蚪是灰色的,有的怎么是黑色的?怎么有只小蝌蚪还长了小尾巴?孩子们对蝌蚪的探究热情也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到小朋友们的讨论中,最后决定在班上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蝌蚪进行专门探究,于是一个主题活动小蝌蚪变形记便生成了。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交往互动中所激发的想法、愿望,所流露的情感,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往往就是幼儿园生成课程的起点。因此,教师组织好生成课程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关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关注着什么?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些,那么孩子的好奇与探究就很有可能就会消失。但是也并非幼儿所感兴趣的、所关注的都适于生成课程,一般来说,可以用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幼儿所关注的是否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是否是一个幼儿能够去探究的问题,是否是一个可以让幼儿进行探究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否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实现这些目标,那么这个小话题就可以拓展并生成为一个活动,甚至是一系列的活动。

  二、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与幼儿同行

  倾听幼儿,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应该寻找各种机会倾听幼儿的讲述,记录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所思所想。通过倾听、记录,努力理解幼儿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例如,学期初,我们便会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认真制订教育教学计划,而后精心备课。然而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对于我们预设的活动不一定会感兴趣。比如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活动中,老师抛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哪些交通工具,孩子们开始的回答都能结合生活经验,而当一个孩子的话题一下子从交通工具转向了动物园:我也去过动物园的。动物园里有猴子和大象。我还和小猴子拍照呢!当孩子的兴趣明显偏离我们的预设时,我们要权衡活动是否还有继续深入的价值,作为活动组织与引导者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是硬性引导孩子回到原来的话题的讨论,还是放弃原有的计划,参与孩子们的新话题?孩子们自发开展的关于动物园的讨论才是此刻他们所热衷的,如果老师能顺势加以引导,使之不断深入,和孩子一起对这一话题进行充分、系统的挖掘,那么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以动物为主题的活动或许会由此展开。它的意义完全可以超越老师所预设的主题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谈话活动,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还给孩子真正自主的空间,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2.鼓励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经验。

  对幼儿产生的疑问有时可以直接给予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鼓励他们探究,满足他们的需要、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反映了他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正确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例如:在生成活动《蛋的沉浮》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塑料杯、鸡蛋、盐、筷子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孩子们刚拿到实验材料的时候都在小声嘀咕:鸡蛋哪儿会游泳呀?又由于水杯太小,鸡蛋个儿大,孩子们把鸡蛋往杯中一放,鸡蛋沉到杯底,杯中水都快要溢出来了。于是就有幼儿说:水太满了,勺子一搅水就出来了,老师,我想把水倒掉一点儿。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不利于探究的实验条件,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根据需要倒掉了杯中的一小部分水之后,继续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幼儿还因为杯中水不够又自己去加水。幼儿通过积极主动地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鸡蛋在盐水中沉浮的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还要引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操作体验。对于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和指导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教师由原来教变为幼儿的主动学,引导幼儿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样不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适宜引导,在活动中向最近发展区迈进。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在午后散步活动中,我们来到种植园地边,孩子们蜂拥而上去看蔬菜,北北说:刘老师,我找到丝瓜了!天天说:刘老师,看,有一个大洋葱!说着把一个洋葱从地里挖了出来,我接过孩子手里我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幼儿园 刘春兰的洋葱很纳闷:这个洋葱怎么光溜溜地在种植园地里呢?(后来才知道是门房阿姨拿来种在地里留种的)刘老师,我发现洋葱有胡子!黄斌指着我手里的洋葱说。是的,是的,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纷纷说。这是什么呢?我发现孩子们对植物根的知识经验甚少,但我不急于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我们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由根引发了很多问题。如:蔬菜是怎样生长的?根都有什么用?为了证实根的作用,我和孩子们做了植物怎样吸收养料的实验,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根能固定泥土,吸收养分。孩子们又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已不满足于树叶的形状等一些粗浅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生成出植物的生长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植物生长为什么必须依靠泥土?没有泥土能不能生长?

  新的探索活动由孩子的质疑开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一系列的生成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支持引发幼儿的生成活动,就能从幼儿的行为变化中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及发展潜能,促进幼儿向最近发展区迈进。

活动教学反思8

  1. 目标

  本节活动的目标:“尝试看着图谱手持马鞭跟着鼓点走圆场步,感受沉香救妈妈的焦急心情”这一点在我的活动当中都不是很重要且是新授内容,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目标定的偏离主题。可改成“尝试跟着鼓点进行牵马、上马、下马等动作的情境表演,感受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2. 讲述故事

  幼儿在此之前已经看过宝莲灯的动画片,对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已有所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在提问幼儿,让幼儿讲述故事时就必须考虑清楚如何问的更加贴切。我的提问方式是:“你们有没有听过沉香劈山救妈妈的故事啊?”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幼儿还没有听过这个故事,所以可以修改为:“我们都听过沉香救妈妈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3. 视频的作用

  视频让幼儿能够直观的接受一些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而今天我的视频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个在于这段昆曲视频人物表演的就相当的快,幼儿并能理解其中所表现了什么内容情节,再让幼儿讲述更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在视频播放的时候,教师直接可以将下面所要表演的故事情节与视频同步讲给幼儿听,这样幼儿既能够了解视频中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又能够跟故事环节对上号,如牵马是哪一个部分,上马是哪些动作画面等等。

  4. 图谱的作用

  图谱本身是一个方便幼儿记忆动作的方式,但今天的图谱没有发挥到很好的作用,并且还有一些影响到幼儿的表现。幼儿今天在视频中获取的动作,比较的单一,所以老师画出来的'图谱动作相差不大,幼儿不能够很好的表现。王老师以及各位老师建议我从视频当中截取每个情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下马不用再踢腿了,直接截取一个亮相的动作让幼儿去观察,学习。

  5. 提取动作要领

  这节活动在于幼儿动作的学习,而在整个动作学习的部分,老师对于每个动作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或者说要求不是很明确,如在学习上马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在表扬幼儿的时候说:“这个小朋友腿踢得真高,她已经跨上马了,来我们在踢得高一点!”以这样表扬式的引导,让幼儿一步步的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每个情节都是这样,我在幼儿表演动作时的精气神儿上抓的也不是很到位,等到幼儿把手臂伸直了、挺胸抬头了在继续活动。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练习体验的过程。

  6.讲述的过程

  在幼儿完整表演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讲述,梳理今天的新授内容,如今天我们在表演牵马和去救妈妈的时候都走了什么步子?(圆场步)等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过程,教师只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就行了。

  7.结尾

  “你开心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没有价值,没有必要提出来。结尾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还是要与情节挂钩:“今天我们一起表演了沉香劈山救妈妈,下次我们再来一起表演!”从而很完整的结束活动。

活动教学反思9

  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时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时让幼儿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时让幼儿体会向上的情绪和欢乐积极的情感,并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要做到《纲要》中情绪情感占第一位的理念。运用赏识教育,鼓励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自主的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集体游戏的氛围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在学习歌曲方面,我仔细研究了自己的示范唱,从音量,音高,演唱速度上都进行了一些改动。如我将音高调低了一些,为了适合我班孩子实际的演唱水平,另外,我还处理了演唱时的一些表现,使乐曲更加富有情境性。如速度的渐快,音量的渐强,这些改动,从活动反映情况看,还是不错的。我时示范唱让孩子们听得很愉快。孩子们听到”真是坏”和“使劲啃”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加上了许多自编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情绪。当我轻轻,跳跃的演唱小老鼠出来的时候,孩子们立刻用动作来给我回应。所以,几遍以后,孩子们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上还是表现的很优秀的。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记住歌词,我制作了小猫和小老鼠的头饰,并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来引入本次音乐活动。故事的讲述,为孩子们接下来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在我的逐步提问下,大都能将两段歌词的内容表现出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合作进行了表演唱,感觉每一个孩子都唱得很投入。这次的音乐活动唱歌部分时成功的。让一些平时不太愿意上台来表现自己的孩子,那些胆小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信心,我也适时的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当他们上台进行了表演,我就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

  我相信通过这样较为成功的音乐活动,会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教学反思10

  本次设计的综合活动《煮茶叶蛋》,严格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化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亲自尝试了煮茶叶蛋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培养了幼儿有条理、有计划地做事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社会化知识。活动中,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具有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始终贯穿安全及卫生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卫生意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显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但整个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环节欠佳,让幼儿有等待的时间。如幼儿把白ji蛋放进锅里煮的'时候,有的幼儿则投入地在观察、品尝佐料,但有个别幼儿就变得无事可做。

  2、材料准备欠丰富。如幼儿在添加佐料的时候,反复都是一样的佐料,大大地限制了幼儿的选择。

  3、面向全体性欠佳。如有的幼儿由于位置的原因,取放东西都需靠得近的幼儿帮助,难免减少了这部分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

  此次活动,从选材到环节设计都是首次由自己全权负责。通过活动,以及观摩了其她老师组织的活动,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1、无论是什么领域的活动都应以游戏的方式,用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能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2、在活动中应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营造自由选择的空间,注重活动各环节内容要相互联系、紧紧相扣,不要让幼儿等待,影响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总结不足、吸取经验,带动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高自己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活动教学反思11

  “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尝试抛高和投远的动作,体验玩塑料袋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会飞吗?

活动教学反思12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这节《青花瓷盘》的目标是1.欣赏青花瓷盘花纹,发现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能大胆的设计青花瓷盘。

  2.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产生兴趣,感受青花瓷盘的美丽。重点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并且会用重复,连续的花纹装饰盘子。

  在花纹的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花纹来装饰盘子。以以上所述为出发点,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案和材料,将这个活动进行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

  活动准备:

  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盘子,我们来看看这些盘子和自己家用的盘子有什么不同。教师依次播放教学ppt中每一个青花瓷盘。

  2.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盘子在颜色,花纹上跟自己家的盘子有什么不同?这些盘子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颜色,花纹)

  3.教师小节: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的'宝贝,因为它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非常好看。青花瓷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

  反思:

  在依次出示青花瓷盘图片时,我要求幼儿观察青花瓷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再比较一下这些盘子和你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反思中发现,这样设计的效果并不好,让幼儿比较与家里盘子的不同处,似乎有点跑题,结果导致该环节进行的时间过长,效果不佳。此环节的侧重点应该在于让幼儿观察盘子上的花纹,和盘子用色的共同点,都是用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而最后总结也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这个环节就是重点让幼儿知道这种盘子叫青花瓷盘,是用蓝色在白色的盘子上画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和图案。

  二、 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布局(有两层),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连续的,有规则的,叫莲花纹)。

  2.教师总节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有两层,中间画了一朵莲花,边上也画了莲花的图案,边上的莲花花纹是重复的,连续的。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纹,供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青花瓷的布局和花纹。

  3.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重复,连续,折线式的梅花纹)

  4.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这张青花瓷盘和第一张一样都是两层的,不同的是这个盘子的中间画的是梅花的图案,两边的花纹是折线式的花纹。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的简易图,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其花纹的特点。

活动教学反思13

  急了!急了!是什么使2岁左右的幼儿“急了”?也许是要尿尿,是要便便;也许是想做不会,想要得不到;也许是不知道要说,不知道怎么说,不敢说;也许是被玩具吸引而控制不住;也许是被食物诱惑而迫不急待。

  怎么办?孩子那么小。作为老师我们只能亲切发对幼儿说“尿尿没关系”“便便别害怕”“不着急”,以此安抚他们恐慌不安的心理;抱一抱、摸一摸孩子的头对孩子说“别急别急,慢慢来!”帮助幼儿学会懂得控制自己。

  做为小小班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第一时间帮幼儿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带给他们的安全感。

活动教学反思14

  本次的创意美术活动是在我们“生活美”在主题活动中产生的。根据主题目标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瓶盖小动物。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制作内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让幼儿去体验、感受创作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整个活动我以适合小班的年龄特点的“农场里”的情境贯穿,幼儿的兴趣很浓厚,活动的导入我注重动静结合,以欢快的视频音乐为背景和农场里的小动物玩游戏——唱唱跳跳来引出主题,将幼儿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活动的气氛。接下来的环节,通过创设躲猫猫的游戏情境,我以找找小动物,你发现了谁?这个问题帮助幼儿感知、认识了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在引导幼儿制作的这个环节,由观察范例小动物引出,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引导孩子发现今天活动的`具体活动材料,引出主要材料——瓶盖,然后通过简单的提问、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梳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后面用瓶盖制作小动物做铺垫。幼儿创作的环节中,我给予幼儿空间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比较有创意、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创作。

  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在活动最后的评价环节,我我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变了小动物并给予表扬,再将小动物送到农场里,并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和小动物们唱唱跳跳,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然,整节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在幼儿创作前,我应引导幼儿感知除了农场里的特定场景里的小动物之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例如:“天空里除了有小鸟,还会有谁呢?”以此来发散幼儿的思维,创作出更多的小动物。

活动教学反思15

  本活动是让幼儿感知三原色的基础上,愿意动手尝试探索颜色的变化,能调出几种简单的混合色,对颜色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红、黄、蓝颜料、透明杯、棉签、记录卡等。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红、黄、蓝颜色水,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猜猜其中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孩子们猜出的许多颜色。然后教师实验,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与孩子们的'猜测结果作一比较。接下来,幼儿分组操作,启发幼儿用语言简单说出两种颜色混合后可以变成哪些颜色。最后通过儿歌《色彩谣》复习巩固。

  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十分感谢兴趣,特别是自己动手操作环节,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只是操作材料提供得不够丰富,以致孩子们耽误了操作时间,没让孩子们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