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4 18:33: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恩难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

  《师恩难忘》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就显得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了!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2

  记得去年在上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时,第一篇课文是《老师,您好!》。我还记得去年的现在,我和我班中的学生一起品读了这首诗,学生热情高涨,都很激动,同时,他们也从课外找了很多的关于老师的一些名言诗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如今,拿到新的教材,我惊喜地发现第一篇课文是《师恩难忘》,也和老师有关的,可见,编者对教师是多么尊敬,将教师放在了何等显著的位置。为此,我也是一阵激动。翻看这篇课文,给我的感觉就是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然而细细品味文中的含义,却又觉得不这么简单,课文值得涵咏!

  课文有很多重要句子值得推敲,如“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又如“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我终生难忘。”等。这些句子在课文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如果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含义,课文的内涵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三句句子中,我又觉得第二句话最难理解,因为学生很难懂得“播下文学的种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抓住了老师上课讲故事这一主要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在抓老师讲故事时,我又抓住了一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掌握,特别是 “娓娓动听”这个词语。在讲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用替换的方式给这个词语换词,学生有的说 “眉飞色舞”,有的说“有声有色”,还有的说“绘声绘色”等词语,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并进入了田老师当时讲故事的情境。

  在深入理解“娓娓动听”这个词语真正的内涵后,我又让学生感悟田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读了故事后说,田老师不仅讲的故事好听,还让他们很容易地就学到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要保护环境,保护花草树木。有一学生这样说:“听田老师讲故事,让我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是呀,”我赶紧点拨,这叫“润物细无声”。有的学生说,田老师虽然当时年纪很轻,但他很会教育人,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巧妙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方法真好,学生容易接受。

  田老师每一堂语文课都给作者讲故事,四年中讲了上千个故事,这其中有着多少的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啊!正因为这样,作者深深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就这样给作者的心总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田老师将作者领进了神圣的文学殿堂,使作者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老师怎么不让学生终生难忘呢?

  讲到这里,学生的脸上不再迷惑,因为我知道他们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3

  (一)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根据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在刘先生的悠悠回忆中,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田老师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们面前。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怎么才能把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也播撒给我的孩子们呢?我做了这样几点。

  一、紧扣课题、引发问题。

  一开始,我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对谁师恩难忘?为什么难忘?难忘什么?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

  这正是作为一个中年级学生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课中,我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也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所表达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二、把握整体,抓住重点。

  在三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自然理解了“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这两个词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合理想象、感念师恩。

  作者对老师的这份感念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因此我在学生讲故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想象田老师是怎么备课的?学生读文后知道了当时的教学环境:田老师是复式班教学,一到四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每一个年级他都这样用心教导。而且一教就教了40年。让学生算一算,一个年级假如有40名学生,四个年级多少学生?40年又是多少学生?学生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再回到老师的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学生自然明白田老师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在插柳,这更了不起。那么,作者所感念的,不仅仅是老师对“我”的培养,还有老师对

  每个孩子的培养。在结合人的寿命,就不难理解40年对一个人是多么的宝贵啊!而田老师为他的学生们,不图回报的付出了四十年,太不易了!至此,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

  (二)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是根据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教学一开始,我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课中,我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也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所表达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

  在三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感悟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后,进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交流感悟。这样,学生不但培养了概括能力,还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

  不足之处:虽然我创设很多情境,来激发引导学生,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教学方法也有待于改进。

  (三)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苏教版第九册)是我们五年级第一篇课文,放在首位,也许是为了契合“教师节”这一主题。今天教完,以前也教过,脑海中总觉得有个问题缠绕:田老师只是成千上万乡村教师中的一位,从文中17岁就教书来看,估计还是位代课教师。这样一位籍籍无名淹没于乡村的老师,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他的课堂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田老师的课堂有一个绝招——讲故事,从今天>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讲故事绝对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但课堂上讲故事的老师很多,往往会跑出课堂讲些与教学无用的东西而浪费了宝贵的40分钟。田老师讲的故事为何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细读全文,感觉田老师虽然不懂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深奥的教育学知识,但他用朴实的行动实践了当代甚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田老师会讲故事,善讲故事,而且讲出了特色:

  1、吸引人:

  他的课堂的确能吸引学生,从课文第6小结可见验证:“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课文中也用了三个词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来形容。这样的课堂,上到如此境界,很少见到,让我自叹不如,至少我教书近20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令人向往的情景,哪怕是一次。

  2、教育人:

  简单的一首教学十个简单数字的小诗,田老师就能编织成这么富有趣情节生动的故事。十个数字毫无逻辑上的关系,却能整合成一个情节紧凑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倍感亲切的故事,且在故事中巧妙蕴含着育人的道理:好东西不能独享应与人分享,不要攀折花枝爱护花草等。这样的教学不正应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吗?正如课文中所说“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影响人:

  田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堂堂课有故事,堂堂精彩,这很难做到。“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上千个故事,那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概念?田老师的肚子里应装有多少货色才能做到?我们可以想象,身处“有故事”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堂课,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刘绍棠被誉为“神童作家”,据说八岁时就能改一幅对联,把刘墉作对乾隆题通州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改为“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13岁就发表作品等等,这些除了自身的聪慧和田文杰老师的启蒙也是有关系的。

  这位有“故事”的田老师,如果放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他能评为特级教师吗?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4

  尊敬的刘主任、各位同行:

  下午好!今天在坐的各位都是商南教育上的行家里手。

  大家都是来自我县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的一线精英。说实话,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压力很大。很有班门弄斧之感。但套用我在商州听课时一位老师说的话心里又颇感安慰,她说----弄斧还须到班门。的确!与高手过招,才能暴露自己的问题。不置身于这浓郁的学术殿堂之中,又怎么能提高自己?所以我今天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执教这一课的。恳请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我所执教的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园丁之歌》,师生情是古今中外作家反复抒写的主题。这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便是著名作家刘绍棠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而表达的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都有与作者近似的经历,因此在感情沟通方面应该可以引起共鸣。

  熟悉教材后,我做了如下设计:

  1、由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关尊师的小故事和名言导入新课。名言是我们所熟悉又认同的留言哲语,大多出自名人之口。先让学生自己展示所知道的有关尊师的名言和故事,然后出示众所周知的相关资料,既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在无声中让学生养成积累名言的好习惯。

  2、抓题眼,初步感知文意。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抓题眼是上好课的关键。”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把课题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老师的恩情让我难忘。借机引导学生质疑:师恩指什么?师恩为什么难忘?此时,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感知大意。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我只作必要的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认识田老师这个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人物形象。

  3、抓重点词句,品味积累语言。课标在第三学段的词语教学中关于词语教学提到了与之前学段的不同:一是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词语意思,二是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是能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在这一课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比如“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等,从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中我们感受到老师的故事很精彩,再从对故事的.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让学生理解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心里一个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不自觉就树立起来了,学生也就更明白了“师恩”的含义。课文结尾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查资料时看到一位老师这样做的,那位老师因为这段文字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家乡北京郊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纯朴,乡土气息浓厚),从中找到这位田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因此这一段并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给予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点。但我们本次教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好的做法我没法采纳。所以我将这一任务由课前移向课后,在课外推荐阅读里让学生做选择性的阅读刘绍棠的作品,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平台。

  4、注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著名作家的语言魅力。诵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有位专家曾说:“琐屑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聆听字正腔圆的课文范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迅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品味“娓娓动听”一词时,让学生再现田老师的语文课堂,也把这个故事“读”的娓娓动听。在了解作者刘绍棠其人时,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受集体约束。升华感情时,还出示了一首赞美老师的小诗,请男女学生表演朗诵。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对“师恩”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5、拓展延伸,由此及彼,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拿到教材读了第一遍课文后,我当时的想法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要经历的一幕幕。而这一幕幕是每个学校每天都要发生的,就这么简单的故事怎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情呢?再读课文,仔细揣摩,又有所顿悟。试想如果没有当年老师讲的一个个精妙的故事,也许在中国的文坛上会失去一位有才华的作家,我们也就读不到那些充满泥土芳香,至真纯美的作品了。老师那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作者把文学当作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掩卷沉思,文中的田老师是旧中国的一位普通小学教师,他的学校就是一座破庙,他的学生有四个年级,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是什么让作者对老师终生难忘?是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便是作者难忘田老师师恩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师恩的深刻含义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过去的四年中都有哪些和老师之间印象深刻的瞬间,再写一写想对老师说的话,并通过激情朗诵和宋祖英的这首名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尊师的氛围推向最高潮。通过课后习题的设置,让学生搜集资料,开展尊师活动。

  最后送上这幅对联----“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替天下所有学子向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

  亲爱的各位同行,也许你曾经为自己只是一名教师而不甘心,也许你曾经为自己每天辛苦工作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而抱怨,其实我们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头上不需要太多的光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需要被别人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深深的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并像文中的田老师那样用一颗仁爱的心,多钻研教学方法,改变你的课堂,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会突然出现那些曾经稚嫩曾经熟悉的面孔向你深深鞠躬,并有一个声音对你说-----“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5

  《师恩难忘》教学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这正是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所要求的。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问“陶校长是谁?”“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接着, 我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了解了陶行知校长对同学的关爱以及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本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以我觉得不宜打乱原有顺序进行教学。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觉得:习作是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可以写他性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学生的一两件小事,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在教学本次习作时,我采用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读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模仿与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在教学课文时有一结合本次的写作要求进行讲课,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表达方法。

  在教学《练习一》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题秋江独钓图》了。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导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画面,并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应该说,今天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6

  《师恩难忘》是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文章。课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就显得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了!

  通过讲授这篇文章,我更加热爱教师这项职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将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教完这篇课文,我看到:我的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懂得了老师付出的辛苦,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他们在悄悄地进步着,变化着,这让我感到了最大的欣慰。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7

  本文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是一曲歌颂老师的赞歌。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它使我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明显。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认为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越谈越深入,越谈越有劲,越谈话越多。

  所以,我觉得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时,学生就“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词语只是说字典上的意思,后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解释词语的意思,学生就很自然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才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关于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以及把“滋润”换种说法等等,既是语言的训练和是情感的领悟,又是教育的熏陶。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就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像这样的交流讨论,就是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本文最后一段,虽然不是文章的重点段,但是在教学中,我却重点的讲授和启发学生去理解。在这一段课文里,“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我是这样教学的: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怎样?田老师的故事还给人怎样的感觉?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的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滋润”还可以换成什么样的说法?有如春雨点点说明什么?那么,像这样的好句子该怎样来读呢?

  在教学“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敬礼”的举止,“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身难忘”的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恩情怀。教学时,我注意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再一次见到恩师时的心情,让学生感悟当时的场面,效果较好。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9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朴实而深邃,我将如何引导学生去走进她,而后引导学生走向我们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师,一位让作者四十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师。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尊敬?我梳理了一下课文内容,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何处了。这份“恩”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无比尊敬自己老师的这段话:“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让学生说说作者会怎样的行礼,然后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书。学生找到了课文中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进行理解。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0

  这个学期开学上课时间较晚,第二周的第一天就是教师节。在教师节前夕,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课《师恩难忘》,显得特别有意义。这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朴实而又情深意切的缅怀老师的文章。他描述了小学时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对他的教育,抒发了自己对这位乡村小学老师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怀。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就布置了一个和文章以及习作一有关的周练笔。

  一、学习人物描写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就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让学生联系《师恩难忘》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一类细节进行描写。有的说:要写和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例。还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神态。我说: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说: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事例。随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一写最让自己感动得老师。正好,我班刚换了数学老师,原来的数学老师从和孩子们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们觉得数学老师关心他们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

  二、发挥想象

  《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在讲古诗时,编出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课文对田老师所编的故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写。用古诗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第二个切入点。我找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都去当当田老师,也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改编的兴致同样也很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写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间有趣的对话;有的写出了寻者在寻访之前高兴得心情和寻访之后遗憾的感受

  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是抓住了文本信息,对学生进行了随文练笔。我认为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发挥课文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学生理解的难点应该是在6、7、8、9自然段中。教学时,我抓住课题,引导学生直奔理解的难点词句。

  学生读题后,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文中师指谁?田老师是谁的老师?什么时候的老师?其中穿插介绍了刘绍棠。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解读“恩”。

  师:田老师对作者有什么恩?

  生:教诲之恩。

  师:哪方面的教导?

  生: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引导学生读有关句子)“播下文学的种子”指什么事呀?

  生:编故事给我们听。

  师:我6岁上小学,开学第一天,田老师用编故事的方式教我们学一首诗,我听得恍如身临其境。“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你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让学生找春雨与田老师所故事有何相似点。

  生:“春雨点点”,是说雨多。“上千个故事”是说故事多。相似之一:数量都很多。

  生:春雨滋润着万物,使万物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田老师所讲的故事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引导着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这就像一粒种子经历着生根开花长叶结果。相似之二: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春雨的作用相似。

  师:是呀,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著名作家后的'40年后见到了田老师,还向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说明了什么呀?

  生:作者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深深地感谢老师。

  师;这就叫-----

  生:师恩难忘。

  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我们都在接受着老师的教诲之恩。哪些老师的教诲之恩令你难忘呀?你能像作者一样把老师对你的恩情写下来吗?

  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写第一篇习作。

  教下来,感觉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能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之情,但让学生学着写一篇感谢师恩的作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表达。存大问题:1、感受不到老师对自己的教诲之恩,人云亦云。2、选择事例不恰当。3、叙述简单。4、没有真情实感。

  这一方面是因为课堂上交流不够,二是平常缺少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四年级时虽然花大力引导学生勤练笔,多写日记。但是一部分学生只追求了数量,没有质量。写的日记只是流水帐,普遍不会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于是,我想: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是否应该把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要在怎么写上下功夫。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2

  正式给学生上第一堂课了,面对台下57双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出色地上这一堂课,也算是为今后的教学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北师大版的课本第一次接触,《师恩难忘》一文亦是陌生的。备课工作做得很充分,课前将文章认真地阅读了两遍,第一遍将易读错、多音字及重难点词语问题解决了,第二遍朗读重在培养语感。教案是吴芳芳老师设计出来的,结构非常有条理,内容也很完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田老师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恩之情。

  教学以学生回忆一位这就是心目中的好老师,说出为什么难忘那位老师来导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后,让学生找出文章哪些内容写的是回忆田老师的,并试着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以“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课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二是,田老师的可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在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引出作者刘绍棠的生平: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发表作品,被誉为“神童作家”,17岁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一切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

  为了突出个性,我又别有用心地认真地思考了课堂上学生可能问到的“拓展”问题,比如:“桃李满天下”的来源,;为什么开学头一天要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也许是师生默契还不够,学生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可问,课堂上几乎是我说一句,他们听一句,提醒记笔记,就拿起笔记一句,回答问题也不积极,少有回应。关于“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学生总是很沉默。这让我很有唱独角戏的感觉,也许是我引导的不到位。在第二课时总结学习“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结合课文说说对‘师恩’的理解”时,我试着把学生往正确的思维边上引导,“正是田老师善于编故事,培养了我发达的形象思维呵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作者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所必须的.┅┅”“‘恩’更侧重‘恩情、感恩’”。

  一堂课下来,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了,原本备课时脑海中想着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声影、踊跃发言的情景,不曾想过,备学生也要准备好学生的不足之处,准备好引导方法,如果什么都懂,那他们就不是该乖乖坐在台下听讲的学习者了。

  目前,迫切需要改进的是,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默契。新的一篇课文,又是一个舞台,加油!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3

  《师恩难忘》一课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 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 作的道路。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 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难忘师恩”这个问题并 让“师恩”植入学生的心灵呢?

  一、抓关键词。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 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 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 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 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抓关键句。 抓句子和抓词语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 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个唯美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学生很 容易就发现了这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句子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 中老师的敬佩。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4

  对于本文的内容情节,学生很容易理解,并且能根据课文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在“合作探究”阅读方面,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田老师讲的故事和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教学中,我既当好了组织者,又起到了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充分阅读,讨论并交流,学生的感情随着课文情节深入发展,逐步升华,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再如,让学生思考:儿时的一位乡村教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围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回顾全篇,通过反复读,充分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回顾全篇,感悟“师恩难忘”并非虚言。

  由此,我深刻体会到,对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设计的问题,必须凝练文章的精华,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主题,写作技巧,表达方式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关键点在于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根据设计的问题不断量化,深化。最终达到教学终极目的。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

  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喜欢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想象那一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且不说有些课文本身结构就比较模糊,让学生分段有点勉为其难。单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刚接触新课,他们肯定不能明白作者构思的来龙去脉,即使上完整篇课文,又有几个学生能很明白作者的意图呢,本来嘛,学习写作对小学生是一件头疼的事,更何况去揣摩作家的构思!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语文教师要反思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的传统教学习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什么时候练习分段,甚至某篇课文分不分段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

  回到《师恩难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上,因为学生的朗读拖拉特别严重,标点符号以及段落的停顿读不好,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达方法。比如:第一环节,尝试听写课文生词、成语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从朗读中心句入手,了解这句话点明题意的作用,告诉学生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篇末点题。再如:第三环节,整体把握一下,作者写田老师是抓住了一个典型事件写的,这件事从哪儿写到哪儿,是一件什么事。许多学生寻找时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联系?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发现,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对上文事件的概括。从而明确了段之间的联系,并学习运用重点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来同法练习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这篇课文我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练习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觉得比较顺手,至于后面的课文怎么设计分段练习,视具体情况处理。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参与我们的讨论,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有效,让师生从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谈谈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当学生说到田老师“故事编得好”时,我就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几个成语(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春雨点点等)来描述一下田老师编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读课文中带有这些成语的句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勾勒出田老师讲故事的情景。

  两个问题的解决比较满意——为什么“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学生默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时,一个学生说到田老师的故事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这时,我启发他们田老师的故事不仅教给我道理,还给了我知识——让我了解了小诗的意思;田老师的故事还让第一天上学的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后来,我说:一个故事教给我一个道理,上千个故事就教给我上千个道理;学生接着说一个故事带给我一份知识(一份快乐)……通过说这三句话,“一个”到“上千个”数量的递增,学生很自然地就领悟了“春雨点点”的含义,因此在这时候请他们回忆古诗,他们就能准确地说出田老师的故事真是“润物细无声”哪!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在理解“春雨点点”之后,我让学生了解刘绍棠成为作家后的一些成就,再回头来看看自己的启蒙老师,想想这其中有什么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理解了“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一句的含义。后来请学生联系课文原来的题目《老师领进门》来谈谈,他们就知道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朗读指导太粗糙,学生感情不到位;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感悟还不深入,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想想自己的教学,与文中的田老师比一比,真是惭愧哪。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02-18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06-13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03-21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03-25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03-05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通用15篇)03-26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07-29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范文07-29

师恩难忘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