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1 19:37: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1

  早上第一节听了备课组叶老师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及平面区域》公开课。叶老师通过数轴来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马上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画出二元一次方程x-y-6=0表示的直线方程,所有点把平面上分成三部分,在线上的,在x-y-6>0这区域内的,在x-y-6<0区域内的。然后叶老师通过方法1:取点代入法定区域,方法2:由不等号定区域这两种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最后,由例题教导学生解题的步骤,再就是让学生多练。本节课的亮点有: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规范。

  2、备课充分,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思路清晰,讲解有条不紊。

  3、讲练结合,及时训练,注意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建议:

  1、找点的时候是否可以让个别学生说出几个点,相信这样学生理解更好点。

  2、在解答例1时,表述画图时是否可以直接写成:作直线x-y-4=0(画成虚线)

  第二节由我上了一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公开课。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上节课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成平面区域来引入,由学生板演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在学生完成板演后,提出本节的问题:求z=2x+y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y满足不等式组(I),求z=2x+y的最大值,式中的.x,y只能取平面区域内值,所以,只需要由z=2x+y变形为y=-2x+z就可以把不熟悉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高一曾学习过的内容:y=-2x+z就是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让学生画出y=-2x,y=-2x+1,y=-2x+2,三条学生,观察可以知道这是一系平行线,问题转化为求z=2x+y的最大值其实就是求直线y=-2x+z过平面区域某一点时在y轴上截距最大值。我先画出直线y=-2x,通过平移可以发现直线y=-2x+z过平面区域过某一点时在y轴上截距最大。求出最大值,问题得到解决。解答完成后,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88页,从中找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再回到解答过程,从中提炼出解答这类问题的解答步骤。最后进行一道变式训练,改变不等式组,还是求z=2x+y的最大值。

  本节课完成后,个人反思如下:

  亮点:

  1、教学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放手让学生多动手。

  改进部分:

  1、没有完成备课时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中还有变式2:z改为z=6x+10y,变式3:z改为z=2x-y。小结中有解题方法:图解法(数形结合)

  2、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态不够从容,不够自信;语言不精炼,很多重复的语句,个别字普通话不标准;板书不工整,字体不漂亮,字体偏大,板书规划不合理。

  3、在讲相关的概念时,这里应该节省时间,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先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内容,高效省时。

  4、在新课引入时,可以点明: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本节要学习的这内容就有关这方面的。再列举一个例子,这样可以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学生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复习,由于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前面的复习,学生已经理解:1、有序实数对(x,y)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解(x,y)与直线上点的坐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2、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平面 直线的某一侧。而且,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用直线定界,用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画出平面区域。同时,由于在必修二中对直线方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也已经明确了Ax+By+C=0中A、B、C所表示的意义,有了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直线和平面区域的 意识。

  鉴于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除了要完成教育教学知识点的讲授外,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方面,我也设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学会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

  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平行班)学生所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本节课我对实验班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对平行班的学生,主要是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式的教学方式。在此,就实验班的教学设计作出如下说明:

  1、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供“观察、探索、探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呈现图解法求最优解的过程,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教学效率。

  4、指导学生做到“四会”:会疑、会议、会思、会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发现新知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节好课不但要有充分的准备、好的设计、正确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

  1、课堂气氛“度”的把握?

  2、如何控制学生课堂讨论的范围?

  3、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如何合理分组?分组后后进生的积极性又如何有效调动?

  4、情境设置与问题引导怎样才能与教学实际有效结合,使得教学过程能够大体按照课前设置的去运行,使得教学效果尽量达到最优化?

  5、课后练习和书面作业的布置难度的把握?

  本节课在精心的准备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达成度也很高。这节课的成功教学使我深深的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我们的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优点得以展示,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3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成功之处:

  ①以问题为驱动,逐步深入学生的探究和认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动态,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逐渐清晰,明朗。虽然本节课表面上看内容最小,但学生的思维容量并不小。

  ②在上课时校验了解学生后有的认识水平,对本节课的设计有很大的作用。

  失败之处:

  ①由于本节课涉及到作图,所以在复习引入时,让学生自主完成,已经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②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各不相同,在此过程中未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使部分学生无事可做。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平时教学中在复习回顾与引入新课部分的做法,认识到在这一环节应该设置一些尽量简单且能考察到上节课所学习的以及我们本节课需要用的重点知识即可,这样一来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也不会因为题目的难度而给学生压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巧妙的引进新课。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合理造成的,教学未能很好地针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点拨,而是过于程式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力求处理好这一矛盾,有针对性地施教,教学容量合理地扩大,教学深度适度地加深。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今后我将注意把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早地告知学生,学生有清晰的目标,程度较好的同学也就不会无事可做了。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应用的延伸,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利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实际应用的一般方法。所以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利用实际问题加强对德育目标的渗透。一下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其中在填空题部分,要求学生总结利用线性规划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这个环节,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如果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这节课的讲课效果。通过抽查学生的导学案,看到学生对前一节课的掌握较好。练习1,练习2,更测试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确保了本节课可以进入的新知识的讲授过程。

  二、这节课,我首先利用两个例题讲解资源配置问题,其中例一是以08年奥运会为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出我们民族的自信,开放等优秀品格。同时提到我们今年又成功申请冬季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即申请了夏季奥运会,又申请了冬季奥运会的国家,足以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看学生们的反应,显然例一学生解决的比例二更好一些。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解题的思路。在板书过程中,学生板书认真,思路清楚。

  三、例二是一个环保相关的问题,围绕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所用的资源设计。阅读量较大。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不能前后联系,理解过程较长。但最终两道习题都成功解决;这说明学生在课下也做了相当好的准备。本题除了讲解线性规划的相关知识外,也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应该告诉多少人,是大家明白,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具体的板演的过程中,两组同学都没能够发现作为应用题的解答,应该在最后有一个“答:”这说明学生在规范化训练上还要多下功夫。课后及时的更上作业,加强书写练习,将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深化提高环节,由于习题运算量较大,课堂上有师生共同完成分析过程,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在梳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由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口误,将y说成了x,我竟然没有发现,是同学们及时指出了错误,虽然是小问题,但也看出学生们的细心和敏锐。最后要求学生课下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再给大家三分钟,课堂上应该完成习题的计算任务。由于课前过于担心课堂时间不足,所以草草收场,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以后在讲课的过程中,自己要多斟酌课堂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类似事件。

  五、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堂给出一个习题,进行测试,由于习题临时给出,学生接受较慢,5分钟后,有同学自己上讲台完成测试。由于审题不清,有同学将时间的单位弄错,通过及时提醒,最后得出正确结果。在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看到,有许多同学实际可以顺利的按时完成解题任务。但由于自己平时解题缺乏规范,学生没有信心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交给老师展示。这部分学生应该在解题规范上多下功夫。还有的同学,结论就在眼前,由于图象做的不够清晰,直线交点不够准确。所以,学生虽然看着结果却犹豫不决。这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解题格式还是作图规范,只有严格要求他们,才能使他们的优秀品质更好的呈现出来。通过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一、在知识层面上,这节课继续巩固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熟练的使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方法,能熟练应用线性规划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设出;

  2)列出,确定;

  (3)画出 可行域;

  (4)作目标函数表示的一族平行直线,使其中某条直线与有交点,且使其截

  距最大或最小;

  (5)判断,求出目标函数的,并回到原问题中作答.

  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体会的数学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层面上,图解法并非线性规划部分独有的解题方法,他是我们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中非常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前后联系,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将解析几何,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让数形结合思想在自己的思想上生根发芽,茁壮长大。从实际应用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是近年来经常强调的一项数学技能,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应用问题时,要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三、从德育角度来看,本节课就弘扬民族精神,爱护环境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高中数学课比较抽象,不容易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所以更需要我们重视应用题教学,研究怎样运用数学应用题的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时积极准备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实际应用问题来组织课堂。

  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课后反思,希望以后的教学中,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5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规范。

  2、备课充分,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思路清晰,讲解有条不紊。

  3、讲练结合,及时训练,注意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建议:

  1、找点的时候是否可以让个别学生说出几个点,相信这样学生理解更好点。

  2、在解答例1时,表述画图时是否可以直接写成:作直线x-y-4=0(画成虚线)

  第二节由我上了一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公开课。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上节课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成平面区域来引入,由学生板演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在学生完成板演后,提出本节的问题:求z=2x+y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y满足不等式组(i),求z=2x+y的最大值,式中的x,y只能取平面区域内值,所以,只需要由z=2x+y变形为y=-2x+z就可以把不熟悉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高一曾学习过的内容:y=-2x+z就是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让学生画出y=-2x,y=-2x+1,y=-2x+2,三条学生,观察可以知道这是一系平行线,问题转化为求z=2x+y的最大值其实就是求直线y=-2x+z过平面区域某一点时在y轴上截距最大值。我先画出直线y=-2x,通过平移可以发现直线y=-2x+z过平面区域过某一点时在y轴上截距最大。求出最大值,问题得到解决。解答完成后,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88页,从中找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再回到解答过程,从中提炼出解答这类问题的解答步骤。最后进行一道变式训练,改变不等式组,还是求z=2x+y的最大值。

  本节课完成后,个人反思如下:

  亮点:

  1、教学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放手让学生多动手。

  改进部分:

  1、没有完成备课时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中还有变式2:z改为z=6x+10y,变式3:z改为z=2x-y。小结中有解题方法:图解法(数形结合)

  2、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态不够从容,不够自信;语言不精炼,很多重复的语句,个别字普通话不标准;板书不工整,字体不漂亮,字体偏大,板书规划不合理。

  3、在讲相关的概念时,这里应该节省时间,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先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内容,高效省时。

  4、在新课引入时,可以点明: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本节要学习的这内容就有关这方面的。再列举一个例子,这样可以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6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通过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是高中数学教材的新增知识点,在近两年高考中属于必考知识。

  线性规划问题,高考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常考两种类型:一类是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或取值范围),另一类是考查可行域的.作法。下面我们结合教材和各地高考及模拟题举例说明。

  第一大类: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此类题型时,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再数形结合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而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由其解析式确定的,常见的目标函数有三类。

  1、截距式(目标函数为二元一次型),即,这也是最常见的类型,目标函数值的几何意义是与直线的纵截距有关。

  2、距离式(目标函数为二元二次型),目标函数值的几何意义与距离有关。

  3、斜率式(目标函数为分式型),目标函数值的几何意义与直线的斜率有关。

  反思该节线性规划的教学,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线性规划应用题条件,数据较多,如何梳理已知数据至关重要(以线定界,以点定面)

  2.学生作图时太慢,没有使用尺规作图,找最优解时不会通过斜率比较分析。(用尺作图直观)

  3.借用线性规划思想解题能力不强,某些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不透。(三组形式)

  4.高考中对线性规划的考查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因此,对常见题型要重点训练。

  总之,对于线性规划问题,应坚持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作出可行域和看出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解题关键。

【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04-05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04-06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04-06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18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03-11

《排队问题》教学反思08-25

《沏茶问题》教学反思08-26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1-18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