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

时间:2022-01-18 15:24:51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总结才是好的教学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1

  20xx年11月8日至9日,xx市20xx年“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在宁洱县直属学举行。镇沅县振太乡中心小学行政重视此次活动,派出振太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师尚文、振太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其贤前往观摩学习。活动分开幕式、课堂教学、总结颁奖三个部分。

  一、领导重视,开幕典礼别具一格

  许胜主任及宁洱县教育局、宁洱县小领导在开幕式上作了精炼的讲话。从校长“感谢、欢迎、邀请、祝愿”中,我有了宾至如归感。从五位权威评委“客观、公正、公平”的宣言中,我有了信任感。从“羞答答的掀开了她那神秘的红盖头”,我对诙谐幽默的开幕词甚感耳目一新。

  二、教师投入,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从来自全市九县一区的11名选手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矛和盾的集合》《搭石》《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命,生命》《酸的和甜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圆明园的毁灭》《狮子和鹿》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作了解读、展示、竞技,进而把素质教育下语文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定性预设、定量估计、质的提升几个维度,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可谓授课教师争分夺秒,尽显其能,或语感抑扬顿挫而倾倒听众,或清节跌宕起伏,或板书规范而涟漪汩汩,或应变如悟空让人拍案叫绝,或力避遗憾滋生、蔓延而峰回路转;听课教师津津有味,或全神贯注的聆听,或品味其间迸出的闪光点,或奋笔疾书下一个灵感中的闪光点。

  三、总结精妙,素质教育欣欣向荣

  闭幕式上,xx市教科所长夏x等关注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殷期望,为获奖者颁发了大红的证书。尤其是许主任精妙的点评,让我对课堂的精华、“以学生为主题,顺学而导”、评价标准、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撰写、课件制作、小组合作、语言文字训练、阅读与感悟、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等一系列小学语文教师本该追求的目标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路。

  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尘埃落定,花开谁家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书写一个“了不起”的足迹,抒写一个不舍教育教学情怀,抒写一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叮咚泉水!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2

  为巩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更趋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实际,语文组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课堂教学回头看”活动。有重点的对部分同志的课进行了听评。现对活动作以总结。

  一、课堂回顾

  王德广老师执教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学生展示十分活跃,展示内容的处理很有层次性,每一个小的环节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学生参与。展示学生与听课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评价点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李保义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从“悲剧”和“伟大”两个层面,多角度的解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强烈的感染,是这次活动中水平最高的一节课。刘听会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导入,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对展示内容没有很好的整合,头绪较多,课堂显得有点乱,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显海老师执教的《登上地球之巅》,按照“字词教学——课文复述——重点理解——语言品味”的顺序,呈现出教学线条之美。学生讲解时能够使用课堂展示笔记,教师点拨能够突出重点。

  二、取得的成绩

  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活动,我们看到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态度,由开始的观望、怀疑、尝试、动摇到现在赞成、试验、坚定不移的实施,是一个反复求索,实事求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讨论,认识逐步达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关注学生的一生幸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乐观的生活,拥有爱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思想转变后,教师关注的中心由“分数”转到“人”上,由只重知识到能力培养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教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能够把课堂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回头看”的几节课中,学生展示积极活跃,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准确,点拨适宜,引导得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课堂展示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还记得在改革初期,学生展示的情形:胆怯害羞,声音不高,照搬资料,只顾自己,不管听众,形式单调,缺少互动。现在的课堂,学生展示自然大方,质疑、纠错、补充、讨论、评价,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学生朗读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教室里走动,让我们想到古代诗人吟哦的情境。高庙中心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后,深有感触得说:“我非常感慨自己能亲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们展示自己的课。我先前是比较抵触这种模式的`,总想着这样的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的,是图表面的花哨和热闹。然而,当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听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理解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哪里是什么课堂教学,这分明是学生思维跳跃的艺术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动,令人心旷神怡。”

  3、文本意识正在逐步强化

  本学期初,我组在九年级公开课阶段总结中指出:“不可否认,现在的课堂,师生的文本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增强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四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义老师以“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悲剧?悲体现在哪里?伟大体现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高显海老师设置“从哪里看出山势险峻?”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体验登上珠峰的困难,感受登山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及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展示内容缺少整合

  通过听评课,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堂展示内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个小组展示过字词后,下一个小组展示还有类似的内容。有些课堂上,学生以问题训练的形式展示,组间内容交叉的很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展示进度。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引导,以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

  2、教师的点拨应突出方法的点拨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疑惑,学生展示遇到困难时,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大多是就问题谈问题,有时甚至直接向学生出示答案。这样的引导,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点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虽然是可喜的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而已。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有待我们去完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努力探索,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在范刚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为教学改革倾注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的导语设计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动人,但在课堂收束时却草草收场,大多以重复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以布置作业和自习直接收束。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总结语也很重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补充、强调的作用,既是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凝练收束,也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导作用,如匠心不施,就显得整个课堂虎头蛇尾。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总结语设计贵在提升延伸,即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提升,对文本学习内容的延伸解读,进一步提醒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思路,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一、总结提升凝要义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思考。这种总结语一般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一个提要式的归纳,突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要点,凝练要义、加深印象。

  如执教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将“感悟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对地坛和母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这样总结: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而言,是地坛与母亲给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离开了地坛,久久不曾回到地坛,也始终忘不了地坛给予他的启示,笔下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已经成为精神憩息的家园,那里虽然颓败却并不荒芜,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样,多年以后,即使母亲也离开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记最初写作的初衷,为了让母亲骄傲,为了告诉母亲他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路,母亲已经成为其写作的动力源。此时此刻,地坛即母亲,母亲即地坛,地坛与母亲告诉他,你应该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就是地坛与母亲对史铁生最好的抚慰,也是史铁生收获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在总结语中,我再次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重申了一次,通过比照说明,将地坛母亲对于作者的意义进行了重申,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提炼总结和指导归纳的效果,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会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延伸勾连留余味

  不少教师往往很注意课堂的开始和主要教学环节,却忽视了课堂结束语。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头很有悬念,中间情节也非常生动,而结尾却不了了之一般,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其实,课堂教学的结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结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设计,丰满课堂教学的结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

  如在教学《报任安书》这篇文言文时,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风格上很有特色,将太史公的那种怨气、情绪表达得含蓄且耐人寻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看似回复任安的要求,其实直白地表达自己著作《史记》、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诸多不解、鄙视的眼光中正道直行,这是一种勇气,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气纵横、气势昂扬;这样的文章同样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还有其外孙杨恽《报孙会宗书》中,同样的不屈于淫威,不计较世俗,正道直行,为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壮了胆气、树了榜样。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在领略这种文气的传承中,蕴文胆、养文心。

  相信在这样总结语的提示下,会有学生在课后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效果。

  三、关注现实见行动

  课堂结束语不同于导入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生动的言辞,需要的是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接纳文本传递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鸣之余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如执教《品质》一文时,怀着对老鞋匠的尊敬,设计总结语:

  文中的老鞋匠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这些看似很傻的却可贵的品质正蕴藏在街道边、巷弄里,正如罗兰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利用周末等闲暇的时间,走街访巷,带上几瓶矿泉水,带上自己需要缝补的衣物鞋子,带上寻找诚信、朴素等可贵品质的真诚内心,寻访我们周围被忽视的散发光芒的人们,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希望大家认真记录下来,既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更作为一次心灵的洗礼,发现自己眼中的美吧!

  结果,到了周一语文课,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述自己在寻访中发现的美,发现的可贵品质,还有对他们的帮忙,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矿泉水,但是从他们真诚的笑脸中我也发现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最为可贵的品质,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4

  进入高中,语文教材难度陡增,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对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内容不难发现,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较大的长诗慢词,而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体验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长、难,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丧失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信心。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的照单全收与课后的遗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复的摸索与尝试都收效甚微,如何改变学生对古诗词难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现状,也成为困扰我的难题之一。

  在近期的诗词教学中,《柳永词两首》和《苏轼词两首》前后相连,在婉约凄切与磅礴豪放之间徘徊良久,我总在思量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同的情感世界。蓦然忆起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苏东坡问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如何?”幕士说:“柳郎中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浅唱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你的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这典故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前提必须是让苏轼与柳永的迥异风格给学生们留下持久的心灵震撼。而日常诗词教学中繁复的讲解、空洞的赏析、平淡的诵读完全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诠释,不论是名家的朗诵还是学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处理的差异而很难在学生们心中引起共鸣,因此也更难触动学生们情感的心弦。

  课间学生们拥在钢琴边弹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给了我灵感,词在古代,不就是歌词吗?苏轼的.词在当时就被广为传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词”的柳永也是北宋时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词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便是最好的证明。褪去“北宋大词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简介时强调柳永、苏轼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尝试从“奉旨填词”的失意文人谈起,从“尘满面、鬓如霜”却功业未成的半百士子谈起,当“伟大词人”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们便消除了畏难的压力,以善感的特质,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醉生梦死的失意灵魂,亲身追随执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独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学生们的情绪酝酿到高潮时,他们便挑剔起录音朗诵里不够到位的表演,纷纷表示这种绵延不尽的感伤、壮志难酬的悲恸唯有借助音乐才能表达出来。借助这个时机,我提示“词又叫曲子词”,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的天赋和资源,给经典谱上自己最爱的旋律呢?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当堂就有学生即兴创作并弹唱,旋律灵动惆怅,耳目一新,诗词也当堂成诵。我随即将这当做一项作业布置给所有作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人至少为本学期所学的一首诗词作曲,另外欢迎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乐器和专长参与其中,拟于半个月后收取曲谱、录音小样。基于这样的动员,也给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题材,比如将学生们的创作进行评比、组织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展示,在学生们当中推广传唱等等,这些不仅让学生们重拾学习诗词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切身体会,能更深刻的回味这些难忘的经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典诗词的新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演热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与协作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珍藏一生的回忆。

  当把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相连通时,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被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利用自己所长主动学习自己所短,从前的诗词学习、背诵就不再是难题,含英咀华的境界也就不再遥远。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时空被反复的诠释,每一次诠释又会被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5

  作为课堂教学的构成环节,课堂小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小结,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更有助于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结构与脉络,把握总结与归纳方法,更好地内化知识,构建知识系统。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常见的课堂小结方法。

  一、梳理归纳法,整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所教知识常常是较为零散的,若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有效的记忆知识,课堂小结则是十分必要的。即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或者简洁明了的板书形式,梳理与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如故事情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等,以帮助学生强化认知,再次整体性的复习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总结,这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而定。如对于一些陈述性知识,可要求学生进行复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亦或师生共同梳理与归纳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特点、故事情景等,为学生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内容,思考: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提示:可由行为、心理、语言等方面加以点评)然后结合文章分析,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环境要素,理解谁是本文主人公,理解各角色及其作用;了解环境组成部分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这样,通过课堂小结,既让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结构,理清了故事情节,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了小说三要素,深化了对本文的认识,把握文章主旨。

  二、对联诗句概括法,把握主题

  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还可运用诗句、对联等方法加以概括与总结,这既可以是老师总结,亦或学生创作,亦或师生共创,既可以总结故事情节,也可以归纳主旨,更可以总结艺术特色以及人物形象等。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还可运用对联来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将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同学们,你们是否可以帮忙拟定呢?呈现出示对联,要求学生试拟横批,理解文章主题。(参考:世态炎凉;金钱至上;人不如钱。)

  三、拓展迁移法,应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本知识,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当拓展与迁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课外阅读以及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空间更为广阔,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使学生视野更为开阔,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巧用拓展迁移法。

  第一,拓展文章本身,即纵向拓展教学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语言、写法、立意、情景等方面,联系所学文章,结合社会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思想展开纵深拓展;如教学《中秋咏月诗三首》后,教师可进行拓展延伸:①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并赋予了月亮一定内涵,同学们,你可以再吟诵其他诗句吗?②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作者常常赋予“中秋之月”什么样的寓意?要求学生小组间吟诵,同时评析其他咏月的诗词佳句。小组组长记录好有意义的赏析,综合为一篇赏析短文,进行集体交流。

  第二,课内延伸至课外。即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类似的文章,加以比较,实现横向拓展;亦或要求学生模仿写作,迁移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其次,注意拓展学生思维。即引导学生自学与探究,利用全新思维来看待课文,观察与体验生活,学会思考。此外,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拓宽教学容量,优化学习场景,升华情感。如教学《幼时记趣》一文时,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进行拓展延伸:呈现童趣图片;展示文章《钓青蛙》,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图片内容;讲讲自己的童年趣事,从而升华主题。这样,通过上述不同拓展迁移,可让学生把握学习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为后续学习与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四、练习巩固法,加深记忆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记忆是重要学习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若想学生深刻把握知识,则需提高学生记忆率,减缓遗忘时间。因此,巩固与练习则显得十分必要,这是深化知识与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梳理方式之外,教师还可借助练习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强化知识与技能。如教学一些字词以及文学常识类知识,教师可在课堂小结环节中设计练习活动,如默写、知识填空、问答等,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精选5篇)05-25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0-14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05-25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2-02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05-17

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05-27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1-05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4-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