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1-23 15:37: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九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6号,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心地善良。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

  2、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老王》是编排在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感情真挚,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级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二部分: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冲动,有叛逆性,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本文中老王这样的社会弱者,许多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再加上本文特有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思想意义,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2、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部分:说教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此外,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准备按以下9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

  环节1 课前屏幕展示“教学目标”,预计用时3分钟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来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2 歌声导入并引题,预计用时5分钟

  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教学导入:以20xx年伦敦奥运会获金牌的运动员的相关情况入手。

  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环节3 “走近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4 “评说老王”,预计用时5分钟

  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5:怀念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6 关注“老王”,预计用时13分钟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7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10分钟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环节8 迁移练习设计,预计用时3分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写自己身边的平凡人。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环节9 教师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我采用我常用的做法:伴着悠扬的音乐,教师作小结。我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人人奉献一点爱,人世间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让我们行动起来,献出爱心,构建和谐中国。

  教师结语一结束,立刻响起《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

  老 王

  杨绛

  平等观念

  善——我一家 关爱 老王:苦:生活凄苦

  善:心地善良

  人道主义

  (这个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堂教学步骤,又概括人物特点,清晰准确。)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ɑn en i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材料。

  说教材

  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ɑn en in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ɑn en i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 en i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3、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重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播放轻松愉快的《郊游》歌曲,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自由地做动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曲《郊游》歌曲,叩开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之门,把学生一开始就带入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环节:在黑板上出示贴有不同颜色,背面写有刚学过的单韵母的气球。告诉学生拼音王国放飞了许多气球欢迎大家,你喜欢那个就摘下那个,并读出来,读对了就送给她。

  这一环节目的是把枯燥的拼音字母隐藏在学生喜欢的气球上,并告诉学生这是每个气球的名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复习了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且这样安排复习内容,体现了灵活性和层次性。

  然后导入新课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在拼音乐园中继续认识几个特殊的韵母朋友,不过,特殊在哪儿呢?《an en in》说课稿 相关内容:《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看花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两只小狮子》教学实录《升国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z c s》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这个设有悬念地导入,引人入胜,可激发好奇之心。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

  在学习两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一个后鼻韵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学生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从一开始我就以一个故事贯穿整个课堂,首先出示情境图(我们在拼音王国要去拜访主人——小兔南南,)让学生烁烁南南的家安在哪里?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初步导出an的读音。

  这一部分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重点教学韵母an。

  第一步:老师先告诉学生天安门的“安”的读音和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韵母的读音相同。然后领读两遍。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韵母有哪两个字母组成?

  第三步:重点教学前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由于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学生较难掌握,所以教师应边讲解边用手势配合演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小朋友们,请看好老师的手,一手充当上腭,一手充当舌头。我们在读an的时侯,要先摆好a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上去,发鼻音,从鼻子里出气。跟老师发an an an。这样我想学生就学得更直观更容易。

  第四步:学生同桌——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在学生发音时可以走近一些,仔细倾听,对于不够准确的发音要进行耐心的纠正和指导,同时要加以鼓励,让学生重新拾回信心。

  第五步:教学an的四声。在教学前这样导入:an的本事可真大,可以给很多的汉字注音,想认识他们吗?然后老师出示an的四声,先打乱顺序读,然后引导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比如:老师问:ān 什么ān?学生答:ān ān天安门的安;àn àn什么àn?àn àn答案的案。

  相机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个前鼻韵母:an en in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意图是: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教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一部分重点教给学生an的发音方法,就为学生学习en in的读音找到了钥匙。

  第二环节:教学韵母en in

  第一步:由“摁遥控器”的“摁”和“荧屏”的“荧”引出en in的读音。

  第二步:学生自己分析en in的字母组成,自己发现en in和an一样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加一个鼻音n组成的。

  第三步:鼓励学生按照an的发音方法试读en in。自学时四人一组读,比谁的小老师当得好!检查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这一环节,“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拼读音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 en in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它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通过摘苹果和摘梨子的游戏完成:小朋友们,拼音乐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瞧!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在微风的吹拂下,在向我们点头招手呢?每个水果都有一个拼音名字,叫对了水果就是你的了。(教师事先把an en in与声母组成的音节写在水果的背后。)《an en in》说课稿 相关内容:《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看花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两只小狮子》教学实录《升国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z c s》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点到名的学生快速上台摘水果,学生摘到后,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认读音节的机会,就直接举着水果后面的音节读。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单调的读音节变为有趣的摘水果游戏,让学生在摘一摘,读一读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老师边演示,边配上故事: in看到an en可以单独给字注音,而自己却不能,感到很委屈。一天,他独自一人拿着呼啦圈在草地上玩,正巧大y也拿着呼啦圈出来玩。于是in就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大y。大y听后笑着对in说:“小in,别伤心,我大y和你第一个字母小i的音差不多,我又是声母,我俩在一起不就能给字注音了吗?”于是,他们就转到了一起组成了永不分开的整体认读音节yin。

  然后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的四声,组织学生认读,叫名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会的整体认读音节yin,掌握他的读音和用途。

  (四)复习旧知,突破难点。

  三拼音节拼读是难点,教学中我运用填空的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让学生说出介母是谁,然后指导拼准三拼音,在j、q、x与ü的相拼省写两点学生已学过,但学生易忘记。教师先复习j、q、x与ü的拼读规律 。让学生拼读,使学生化难为易。最后用游戏的形式汇报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游戏中学,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又愉快。

  在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及时地安排了一个巩固性游戏:采蘑菇

  游戏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黑板上贴好的草地上种上蘑菇,在蘑菇的背后都藏着拼音宝宝,大家一起采蘑菇,采到的蘑菇读出后面的音节,读对了蘑菇就送给她,看谁的蘑菇采得多)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采蘑菇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拼音词的联系,从而提高复习巩固所学拼音的效率。

  在这一教学后也可以及时地进行拓展性练读:

  让学生将采到的蘑菇小组自由地逐行拼读——同桌照镜子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互相帮助,读好拼音句。———最后,检查,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

  这一拓展性地练读,让学生由我想读,到我乐意读。意在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拼读音节的能力。而且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拼音进行练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充分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突破了三拼音节拼读这一难点。在课堂上真正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六、结束语: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学习环境,就一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拼音这片乐园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要求儿童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选择了《动物怎样过冬》来进行教学,并且小动物又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愿意亲近的。让儿童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和他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我准备采用以操作法和电教法为主,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激发儿童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二)目标定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1、认知目标:让儿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丰富儿童的知识。引导儿童探索动物的生活方式。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儿童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3、技能目标:让儿童能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动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以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三)重难点:

  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儿童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儿童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儿童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材料。为儿童提供小动物图片若干、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让每位儿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为儿童播放录像《动物过冬》,让儿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通过引导儿童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儿童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的形式开展,让儿童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以电教法、直观法为主辅以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培养儿童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让儿童观看《动物过冬》录像,先观察、再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还从讨论中体会了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以儿歌《小动物过冬》导入活动,提升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为以下问题作铺垫:“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过冬的?”“那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通过层层的提问,根据儿童具有的生活经验导入。

  (二)展开部分:

  1、放幻灯片《动物过冬》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经验分组进行讨论和讲述“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儿童操作,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给儿童分发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先让儿童进行自由讨论,讲述图片的内容,然后用一个小游戏。当老师说:“冬眠的动物”后,让儿童在卡片中找出并举起,比一比谁举的又快又准。最后,请儿童将动物分类。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并通过讨论,培养儿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让儿童分类操作,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过冬的动物方法不同。提出启发性和假设性的问题:“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动方法?”“假如这些动物不想办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结尾,要对儿童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本次活动的知识进行小结。让儿童了解小动物过动的不同方式和动物生活的习性。让儿童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儿童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四)延伸部分

  在科学区中投放过冬的图书,在操作区中投放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让儿童更进一步了解和操作。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说课稿 篇6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及其说明文字。(略)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6章第一节第三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能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本课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时候,多采用举例、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操作。

  二、说学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学生使用电脑的生活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质是什么,但具备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而且他们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了,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讲解查杀病毒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能利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会正确预防计算机病毒,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合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及查杀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操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置疑问的导入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人被传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现状,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电脑死机、蓝屏等现象,之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我们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对电脑产生一些破坏,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入这节课课题——《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及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先在多媒体呈现1999年上万台计算机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让学生观看案例并且提出问题:“你们能够发现计算机病毒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实例,能够发现病毒会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等特点,此时我会顺势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向学生强调其本质是指令或程序代码。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并将结果填入到表中。

  通过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将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码的本质。通过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处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为以后学特征做铺垫。

  接下来我会仔细和学生一起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预防:

  首先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材的这一部分给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这个知识点我将会以强调重点,作区分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各个特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病毒特点的理解。向学生强调损坏数据、重新启动都属于破坏性的表现。而表现性指计算机可能会自动弹出图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盘。除此之外,隐蔽性强调的是病毒存在很长时间都不容易被发现,潜伏性更侧重于潜伏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传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样会传染。可触发性更加侧重于它的触发条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后,非授权可执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户允许时获取系统的操作权。

  教师通过提炼出关键词的形式让学生对病毒特性之间的区别有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印象。

  接着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在本节课中,此环节的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他们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杀毒软件。并且组内相互配合,在各自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

  教学中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将在教学中利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交流的能力。让他们经历查杀病毒的过程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促进迁移、加深印象。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会向学生提问:提问学生除了杀毒软件,日常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病毒带来的危害呢?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经验回答出: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不随意使用别人的U盘,不使用盗版软件等。此时鼓励学生日常使用电脑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及时预防和查杀病毒,避免电脑受到损坏,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本节课情感目标的实现。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的作业是让学生给家里的电脑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且扫描查杀电脑上的病毒。引导学生在课后的时候进行学习,将知识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童年乐趣》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世界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课文主要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表现出他有着相当高的音乐天赋,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课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号”的诞生过程。

  本单元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理解文章及写作方法等知识的运用,也是对这些知识强有力的巩固强化。综合学段特点及对文本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惘然、一本正经”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童年的克利斯朵夫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为: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会课前预习课文。本课虽然讲述的是克利斯朵童年的乐趣,但他毕竟是天才音乐家,他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可以说与学生生活不太贴近。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了让他们能更投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中来。在解读文本时,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品出自己的味道。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略读课文的指导只要提纲挈领,要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名著选文更是一个“引子”。只有借助选文将名著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才是对名著选文的高质量教学。本课,我适度指导,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让学生运用精读的经验学习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朗读感悟法、分角色表演法等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捕鱼的方法。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自主整体感知故事;通过观看图文,自主体会人物形象;通过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带着感情读等朗读的方式,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的。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唱一首歌曲,上课铃声响后,我顺势导入:“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看得出来,唱歌使你们精神饱满,为上课作好了准备。的确,音乐让我们身心愉悦,感受快乐,但每一首歌,每一段音乐都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音乐有关,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国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克利斯朵夫。”我让学生念克利斯朵夫的名字,观看他的画像,领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克利斯朵夫的童年,去体会他的童年乐趣。接着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课文的脉络弄清楚,才能去细细品味重点的语句,此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能够按照我的.提问去思考,能较快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反馈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文的顺序:时间顺序,课文的内容:写乐曲、哼曲子、演喜剧、弹作品。

  (三)细读品味,感受乐趣,感悟写法。

  次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按时间顺序,跟随作者的步伐,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品味文本,感受乐趣,感悟写法。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克利斯朵夫童年乐趣的句子,想一想: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然后交流自己的感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扣住重点词句多次朗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分角色读等,让学生体会小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热爱,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感受他的音乐天赋。学习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样就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感受克利斯朵夫童年乐趣的同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悟祖父的爱。在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时,我读旁白,让学生分角色读祖父和克利斯朵夫的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采访祖父:你为什么要把他哼的曲子记录下来?切身感悟祖父的爱。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精读课文教学可以更多地“咬嚼”和“解悟”,略读课文教学只能就课文一两处重点内容进行赏析。

  (四)总结归纳,学以致用

  在本课的最后,我通过板书总结归纳课文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先理清文章脉络,板书:时间顺序及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在学习时,学到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则及时板书。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就一目了然。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童年乐趣,学着课文写一写。我还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的经典名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对于名著节选文,我以选文教学为阅读契机,巧妙设计“课前预热——课上加温——课后升华”的名著热读三部曲;“课前邂逅名著,一见倾心;课上相约名著,刻骨铭心;课后热恋名著,一往情深”。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学生铺设一条高起点的阅读之路。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同学们,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生命在那里遭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的严峻挑战,绿色更是难以寻觅。

  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的课件。

  然而,一位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一座座青青的山。

  出示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看了这2幅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从漫漫黄沙到林海如涛,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奇迹啊!在这片林海后面,凝聚着一位可敬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走进这片绿洲,认识这位创造奇迹的81岁老人吧。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