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2-03 08:57: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关于教材。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本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眼睛与耳朵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快乐地生活。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我觉得教学本课时应明确并达到以下目标要求: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的习惯。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难点是培养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可安排2课时完成。

  二、 关于教法。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将突出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

  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指导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诊所"的活动形式,并结合实际生活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懂得用眼用耳的卫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关于学法。

  本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模拟法庭",列举一些不正确的用眼用耳的习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中,来当"小法官",观察、分析、讨论,辨明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甚至危害很大,让学生初步知道眼睛耳朵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我有妙方"的形式说说,议议,从而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另外,开设"我当小医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整理和总结,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游戏的形式,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置了"模拟法庭",制作法官帽;布置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法和学法自然有机地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作这样的处理。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活动形式。

  (一)"模拟法庭"开庭,有教师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及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接着介绍本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小男孩提起"公诉"。用"模拟法庭"这种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眼睛和耳朵的"控诉"。播放多媒体课件,用拟人化的方法使眼睛和耳朵能够互相说话,听取他们的诉说,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接着,大家来评议: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想想"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旨在让学生明白讲究用眼用耳的方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眼和耳。

  (三)我们来当"小法官"。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新奇感,让学生扮演成"小法官"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控诉",使学生能负责任、有爱心的对待生活。

  第二课时主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

  (一)"我有妙方",录象播放学生实际生活中眼睛疲劳,耳朵进水,鼻子出血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介绍自己平时保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好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采用这种联系儿童实际的形式,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二)"我当小医生",活动可采取互动形式。

  1、"小医生出诊"。有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止的小建议。

  2、"我有好方法"。有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有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这两个互动的小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参与活动,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发挥特长,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师总结。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耳、鼻等器官,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教师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五、 板书设计如下: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保护 爱护身体

  以上所说仅是一种构想,至于如何溶到课堂教学中,还需充实调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课时安排:一节课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依据这一教学原则和具体学情,我决定采用问答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胆阐释,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本课教学。课前将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绍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2)煤店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幻灯片展示骑马、骑牛、骑自行车、骑扫帚、骑竹马等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看过或听说过骑桶飞翔吗?

  设计目的是: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设计:学生来讲,老师引导,幻灯片展示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作者和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思维方法。

  内容: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21岁时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排除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以《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短篇小说。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

  (三)课文分析

  1、设计:学生默读课文,五分钟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为下面深入分析文本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紧扣小说文本的同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问题一:这篇小说,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小说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问答法)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明确小说故事情节的虚构性,提高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细读能力。

  明确:天气寒冷,家里无煤,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空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空桶飞着去的,结果是,“我”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幻灯片)

  3、问题二:小说主人公“我”认为煤店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而煤店老板娘却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这个人、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体会虚构写法的艺术效果,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采用课堂讨论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为下面分析小说创作主题进行铺垫。

  明确:两者皆可,并用幻灯片展示。

  (1)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写道,“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

  (2)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没有抬头看,因此,她没看见“我”,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会感到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来换“我”的桶;

  ②“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可见,“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③老板娘解下围裙扇也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4、问题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说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讨论)

  这样设计是因为:引导学生归纳和挖掘小说的创作主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所在。

  老师引导: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板书学生发言的答案: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交流。

  老师小结 幻灯片展示 创作主题: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四、布置作业

   1、分析“骑桶者”、“煤老板”、“老板娘”的人物形象。

  设计目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创作三要素之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和对“虚构”的理解程度。

  2、如果主人公“我”不是选择骑桶去借煤,而是拎着空桶走着去借煤,故事情节又将如何发展?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释放想像力,真正将“虚构”手法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骑桶者

  卡夫卡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 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出现在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关键: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

  二、说教法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对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学生回答,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2、认定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3、导学达标

  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把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 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8···,请计算对应的y值,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

  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4、巩固达标(见课件)

  这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从讲解过程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总结。充分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5、反馈练习(见课件)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6、归纳总结(见课件)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7、课外作业 :

  (1)完成P78 2、3题

  (2)当底数a>1与0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见课件),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识字、写字、朗读、说话、写话、明理的训练。

  《苏雅的画儿》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阅读课文、一篇识字课文及语文百花园六组成。几篇课文寓诚信、勤勉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本篇课文则通过一个小故事,讲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课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因此,我定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复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词语:端详、不由得、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故事的内容,并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教学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以方便学生朗读,更使教学突出重点。

  四说学法

  通过在平时语文课上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的读为主,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答出来,采用学生练读、指名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并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步骤温故知新,顺学而导

  首先,课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词语,采取各种方式认读词语,如: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读。然后直接说本节课继续学习25课苏雅的画。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和听读课文,比较有针对性。读完让学生汇报。学生自然说出苏雅画画这件事情。围绕这件事,学生可能说出许多种答案。不用学生回答地多么准确,只要能说出大概即可。然后教师问:那么苏雅的画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什么样?最后有变成什么样?小组讨论:(同学回报,老师板书:漂亮----弄脏------更漂亮)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个位置我设置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第二个步骤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明白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上,我按照苏雅的画很漂亮——苏雅的画不漂亮了——苏雅的画更漂亮了,——苏雅的画怎么变得更漂亮了,这样环环相扣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1.抓住重点词语学习

  布置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她的画很漂亮?重点理解词语:满意、端详、参加比赛。在这里满意是最能体现她的画漂亮的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学生对端详较难理解,可以采取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可以追问,她的画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就在回答的同时体会到画的重要性。

  2.抓住人物的语言变化

  问:那么你又从哪看出她的画后来变得更漂亮呢?学生会很容易直接回答出苏雅同学的话。(汇报1这一张最妙!2.瞧,这小花狗多逗!3.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可以问他们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怎么说出来的,学一学他们的语气。指导学生带着惊讶、可爱、赞美、羡慕的语气练读同学们的话。学生也可能回答出(一…..就…)的、句式。(苏雅的画一拿出来,全班就嚷开了)这一句。可以指导学生用这个句式造句。同时理解“嚷”的说话方式。

  第三个步骤以疑引读,抓变释疑。

  布置比较苏雅两幅画的不同。(重点说出多了一个小花狗)观察不同点,旨在使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学生可能说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来,只要是图上出现的都要给予肯定。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学生喜欢这样找不同地方的活动。他们喜欢类似于游戏的教学方式。然后过渡:关于这个小花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自由读文2---10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内容。

  带领学生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这幅画是怎么弄脏的`?(重点理解爸爸对他的关心和苏雅焦急的心情);然后看看画弄脏后两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苏雅哭(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最后说说爸爸是怎样做的?这时边回答边板书:仔细看动脑想(猜一猜:爸爸想什么呢?)小提示:从颜色形状时间方面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

  此时再问问:你觉得爸爸怎么样?(能说出爸爸遇到事情肯动脑筋)

  第四个步骤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苏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一定会怎样做呢?你是从哪知道的?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最后一句话。理解两个高兴的内涵。同时熟记爸爸的教导: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反复朗读加深体会这一句话。

  第五个步骤角色体验,入情感悟。

  分析完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是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一个体验,同时也是感情的升华。看板书理顺苏雅的情感变化:(满意----悲伤----喜悦)相信再次读全文的时候,一定会带着对苏雅情感的体会。把文章读的更有情感。那么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第六个步骤谈话总结,拓展延伸。

  问学生: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自由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课文中的爸爸所说的道理。

  六说板书

  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25、苏雅的画儿

  漂亮弄脏更漂亮:突出画的变化;

  仔细看动脑想:抓住爸爸是如何指导苏雅这条主线;

  坏事小花狗好事:突出文章的主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l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3.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

  (1)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把长度单位分米改写成用米表示的分数,把货币单位几角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分数,说明这些分数还可用小数来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3)初步概括出整数、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一位小数读、写法。

  本课题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4.教学目的: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而确定的:

  (1)本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

  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变与

  不变,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5.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教学时,先运用迁移法,复习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新旧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概括出整数、小数

  的概念,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三、说学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例1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学习例

  2,迁移类推出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数含义。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本班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调整价格引出小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小数就在生活中,进而引出小数,引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从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小数点,会读写小数。这一环节,也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试着读、写小数。进而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加深对小数读写法的认识。由于在四年级还要具体认识小数,所以在这里只是对小数的读写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如何读小数、写小数。

  三、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基于学生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认真研究教材后发现这部分知识并无探究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我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讲解。我首先让学生回顾米、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这样学生再用分数表示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进而直接告诉学生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右边表示“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

  四、习题设计方面

  1、我采用离现实生活很近的情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猜谜语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主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40,29.90,160.81……叫做小数

  小数点

  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

  3分米=0.3米3厘米=0.03米

  18厘米=0.18米

  1米31厘米=1.31米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鲸》说课稿06-24

蜡烛说课稿06-25

《石榴》说课稿06-25

《冰花》说课稿06-26

铁的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