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4-02 14:25: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知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为情境图(实物投影:书本第37页的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是画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四张小纸片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角合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直角一类(板书),不是直角的一类(板书)。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分法时,我会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细一点: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书)。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和判断直角的方法一样: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书上的任一个角),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最后,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样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板书)。

  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演示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是:锐角<直角<钝角(板书),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画角、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利用已有经验进行 “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丰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断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创作画。

  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创作画这种综合实践的练习,通过学生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在这课堂里进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四、说板书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板示课题,最后板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角大小的关系。这样板书不但便于学生辨别,也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网 )]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说课内容: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说本节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一生读一读中间带0的数,强调:如3013008为什么301中间有一个0,3008中间有两个0,他们都读一个零呢?

  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

  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个数80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数

  四位数

  提问:比最大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什么问题?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数学优质说课稿02-28

小学数学说课稿07-29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3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1-11

小学数学说课稿优秀02-09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02-23

小学数学《比例的应用》说课稿07-29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0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01-11